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喜人成就之后,中部崛起已经展现的美好朝霞毫不逊色。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以来中部地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中部六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2961.6亿元,占全国比重上升到20.5%,这是进入21世纪后,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第一次“止跌回升”。2007年,中部各省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12年,中部6省经济增速保持了超10%的高增长。事实证明,中部崛起是区域发展新格局中重要而精彩的一幕。
(一)城市群带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增长极
城市群的集聚,正在推动中部六省加强协作。从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到湖北的“武汉城市圈”,从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到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从安徽的“沿江城市群”到山西的“太原经济圈”,城市群凸显着规模效应及其辐射带动能力。这些城市群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投资效益最好的地区。2006年“武汉城市圈”实现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省60%以上。“长株潭城市群”的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湖南省的37.6%和38.2%。增长速度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中原城市群”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省近3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高出全省8.8个百分点。“沿江城市群”则集中了安徽的家电、建材、汽车等支柱产业,拥有亚洲最大的水泥企业,也是我国第三大家电生产基地。2008年9月,以武汉为中心的“1+8”区域经济联合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点方案正式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这一发展机遇将有力撬动中部崛起。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以河南为主,涵盖安徽、山东多个市,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地区规划中覆盖面最大的一个,无疑为中部发展增添动力。
“中部畅,全国通”,以城市群发展为抓手,中部各省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几年年增1000公里,2007年在全国率先突破4000公里。拥有百年铁路史的武汉市也正在构建我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六大客运中心之一,坐火车从武汉到北京或上海有望缩短至4个小时。到广州只要3.5个小时,到重庆或西安只需6小时左右。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的发展,推动了中部地区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新的动力区域的实现。
(二)强势开放:助推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发展中部地区走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的发展道路,是要发挥后发优势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前提是开放,即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本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中部的强势开放使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沿海及东部地区产业开始向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转移,而且呈现出步伐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层次越来越高的势头。
在素有中部“桥头堡”之称的武汉,海内外客商的投资连续3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中国光谷”和“中国车都”兴建了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中国区总部。
(三)农业产业化:创新牵动新“龙头”
农业产业化正在中部地区扎实推进。近年来,河南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农田变为“第一车间”,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创新,再到品牌化经营,河南食品正大规模进入国人的“厨房”:全国每10个饺子里有4个是河南“思念牌”的,每10个汤圆中有6个是河南“三全牌”的,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出自河南的“双汇”。周口“莲花”味精、驻马店“十三香”调料等30余类农副产品,市场占有量居全国前列。目前,中原大地2800余家新兴农产品加工企业正迅速崛起。湖北省加强优势产业板块基地建设,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形成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50个、创汇超1000万美元的工贸型龙头企业50个。湖南省目前已初步形成优质稻米、柑橘等十大优势产业带,以“隆平高科”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十二五”时期,湖南将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增产做出更大贡献。
(四)新型工业:发展成果初露端倪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中部各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突破口。
2004年11月,国家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落户安徽省会合肥。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肥市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知识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和创新型示范基地。2006年,合肥在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66家,占全省的44%;高新技术产值达到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2007年,安徽全省科技投入和全社会研发经费较2003年增加了3倍,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12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8025.8亿元,增长15.3%,增幅比2011年回落4.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46.6%,提高0.4个百分点。
湖南提出,要实现富民强省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7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几位工程师来到湖南湘潭市楠竹山镇,他们准备在那里的众泰江南汽车公司工作一年之后,来自菲亚特的蓝旗亚车型生产线可望在此落户。这是湖南发展现代汽车产业计划的一个缩影。到2010年,湖南计划形成每年40万辆轿车的产销规模,加上带动发动机、零部件生产,有望新增工业产值500亿元。2012年,湖南省工业结构优化显著,工业新产品增长20.3%,所占比重达12.2%。工业效益取得良好进展,规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7.7%,比全国平均水平快4.7个百分点。
工业兴省战略在湖北也深入推进。随着企业改制的基本完成,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逐步建立,湖北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70亿元,同比增长25%,为“十五”以来最高水平,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8个百分点。2012年,湖北省第二产业税收占比为72%,充分反映了湖北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一份最新统计报告指出,2007年中部工业产出增长速度快于东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中部为22.4%,比东部的18.3%快4.1个百分点。2012年,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全部规模以上增加值所占比重中,中部地区为25.2%,比东部地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