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有些孩子的作业越写越漂亮,可是考试成绩和课堂作业却越来不怎么样。之所以会有这种巨大落差,原因很可能在于家里做作业时有父母把关。父母过分尽心尽职,孩子作业中出现一点点细小错误都会得到一一纠正,交到老师手里时,作业质量很高;可是到了考试、在学校做作业时没有了这道关口,就露出了本来面目。
关于错就错了,父母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作业有错便于老师了解真相
保持作业的自然状态,让老师知道孩子作业中哪些地方有错,有助于了解真相,更好地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弥补不足。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自纠错误会给老师造成假象
作业既是对孩子知识理解和学习程度的反馈,又是作业态度的写照。做作业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可是当出现错误后父母让孩子全都作了纠正,作业交到老师那里后一看都是对的,老师自然会认为孩子对学过的东西掌握得不错,而且态度认真,接下来就不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来强调作业态度,更不可能对作业中本来会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解释了。
这样,不但无形中淡化和割裂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互动,而且会无助于帮助孩子纠正作业错误。
错误的作业流露的是孩子的真实思维
作业中的错误,往往会流露出孩子的真实思维来。因为这个原因,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思维,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教学,从而找到解决作业错误的具体对策。
关于这一点,对父母来说也同样如此。为此,可以通过与孩子“聊作业”的方式,努力走近孩子的真实思维,找到作业中发生错误的真实原因。
在此基础上,把这些差错根据错误成因进行归类,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这才是切切实实地帮助孩子。
★作业错误是改进学习的起点
作业中存在错误,实际上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还有不足之处。作业错误一旦成为改进学习的起点,这种错误就是美丽的。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以学定教
中国有句古话叫“以学定教。”也就是说,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本是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学习效果、了解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折射出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否落实到位的。从这个角度看,父母不要在老师批阅作业前主动帮孩子纠正作业错误,是有助于改正作业错误的。
所以,当经常听到老师和父母说“现在的孩子学习不主动,懒,笨,粗心,我不知讲了多少遍了,这题目还是做错了……”这样的话时,也许老师和父母的本意是想显示成年人的一贯正确;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恰好说明这种“讲了多少遍”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吗?原因就在这里。
错误让教学充满活力
老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不是唯一资源,更多的教学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
当孩子作业中出现错误,老师在批阅作业时发现这种错误,然后进一步去认识和辨析这些错误形成的原因、寻求改正错误的方法时,会有助于促使孩子的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一句话,这种错误会让老师今后的教学充满活力。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作业被老师批阅前就自行改正了错误,实际上就毁掉了这种宝贵课程资源,更无法发挥作业错误的“反例”功能。
★父母对待作业错误的正确态度
父母对待作业中出现错误的正确态度是:在老师批阅作业前,主要关心作业完成情况;当老师批阅的作业发下来后,主要关心错误之处。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经常督促并查看改前作业
每当孩子回家后,是不是有作业、有哪些作业、作业量是不是太大,都是父母要关心的。如果作业时间来得及,还要强调卷面整洁、字迹端正,因为这些都反映了作业的质量和态度。
接下来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即使发现了错误也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就行,至于说哪里错了让他自己去检查、寻找、发现;如果他实在找不出来,那就随它去。到时候在老师那里批个“×”,重新抄题、订正,对他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惩戒,有助于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
查看并帮助分析改后作业
父母对孩子作业的关心,重点应当放在老师批阅后的作业发下来后,经常查看并帮助孩子分析其中的错误之处,指出作业要求和努力方向,鼓励孩子为下一次作业的“全对”而努力。
一般来说,大多数作业错误是因为“粗心大意”造成的,其实质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经常对孩子指出这一点,有助于孩子明确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如果能结合必要的集中注意力训练、基本功熟练程度训练,这种所谓粗心大意的毛病会改正得更快。
★帮助纠正作业错误弊大于利
父母对孩子刚刚做完的作业就帮助纠正错误,这种做法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系列不良习惯,到最后变得积重难返。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四点:
容易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思想
孩子每次作业做完后,父母都要认真、仔细地检查,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事事依赖于父母的思想。
孩子会想,反正做错了有爸爸妈妈检查,到时候我改过来后,作业在老师那里仍然能批“甲”、“☆”,马虎一点没关系。表现在做其它事情上,也会养成类似的马虎和不负责任心态。
容易造成虚荣心膨胀和责任心转移
每个孩子都有极强的荣誉感、自尊心、好胜心,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孩子做的作业经过父母指点,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在老师那里能得到“甲”、“☆”,慢慢地会造成虚荣心膨胀。
当忽然有一天,父母由于没有检查作业,或者检查时没有查出来,从而导致作业没能得到“甲”、“☆”,孩子会理所当然地埋怨父母“不认真”、“不负责”、“不仔细”,把责任全都推给父母,而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容易在家里和学校造成极大反差
父母和老师形成共同合力,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关系很大。可是,上述依赖思想、虚荣心膨胀、责任心转移的孩子,却可能造成在学校和家里不同环境下的极大反差,不利于健康成长。
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时,由于有父母检查,作业的“正确率”高,养成了马虎、粗心的习惯;在学校,由于父母鞭长莫及,作业和考试时错误迭出,却又不可能提前得到老师指点,就会处处感觉不妙。
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造成隐患
有这样一个规律,年级越低,父母为孩子检查作业错误的比例越高;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这一比例越来越低。可以说,这是导致孩子小时候“成绩很好”,随着年级慢慢升高“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父母还有能力、时间、精力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可是到了初中阶段,能胜任这项工作的父母就不多了;到了高中阶段,还能为孩子检查作业的父母屈指可数。
这些在父母羽翼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旦没有父母帮他检查作业,在校作业和考试的错误率就会陡然上升。说到底,这是父母从小为他检查作业造成的祸害。
更何况,即使父母在孩子上高中时依然有能力、时间、精力帮他检查作业,孩子做事的独立能力及认真、仔细、严谨的行事风格又什么时候培养呢?
★错题库是复习迎考的主要依据
把平时作业中的错误之处集中起来形成一本错题库,每当考试来临前,集中精力复习错题库中的内容,能够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让孩子平时注重建立错题库
父母有必要教孩子建立错题库的方法。
孩子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改正过来后,把它们完整地抄在错题集上,同时对错误的地方作出标记,分析原因,会有一种征服者的快感。这样的错题库,可以命名为“坏东西”、“错题监狱”等。
每星期都翻出本星期中新加入错题库中的题目快速浏览一遍,每个月都翻出这个月中新加入错题库中的题目快速浏览一遍,每季度都翻出这个季度中新加入错题库中的题目快速浏览一遍,当什么时候对某个题目烂熟于心、永远不会犯错了,就把它从错题库中剔除出来,称之为“刑满释放”。
复习时集中精力攻错题库事半功倍
孩子平时作业量大,每逢考试前作业更多,根本没精力普遍复习,实际上也没有必要这样做,这时候只要集中精力关注错题库中的题目就行了。
错题库中出现的题目有以下主要特点:覆盖面广,选材独到,针对性强,区分度大,切题率高,实用性强。
因为归根到底,这些题目都是孩子平时曾经做错过甚至一错再错的地方,抓住这些错题重点攻关,有助于避免走弯路和回头路,也用不着把时间浪费在原来熟悉的知识点上,从而能大大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和复习效果,有助于在考试中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