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辨析】(1 / 1)

作业互动:布置作业和完成作业的双方,通过作业交流互相促进。

作业本该具有教学反馈的作用,可传统的作业形式是老师布置给孩子做,老师批改,孩子订正,双方追求的都是所谓“标准答案”。

在传统观念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孩子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单一,注重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模仿;作业过程和评价,过分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孩子、老师和作业之间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

所有这些,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业的过程是孩子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

也就是说,作业的主要生长点,应当是孩子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方面。只因有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上述能力的需要,作业才变得有必要。否则,如果为做作业而做作业,这样的作业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