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集体,只要超过两人,就会有比较。“差生”,与其说是较差的学生,不如说是有差别的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令人头疼的所谓“差生”。其实老天造人很公平,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只要换个角度看,他们就是优生。孩子的学习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会因材施教,而把责任全推到孩子头上,是一种强盗逻辑。
镜头回放
2005年7月10日,银川市13岁的女孩秀秀(化名),本该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她,却选择在家中喝农药自杀身亡。秀秀的遗书全文如下:
“妈妈、爸爸,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我只能这样做。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差学生。您和爸爸那么辛苦,我却每天都让您生气。我死了,您就和爸爸把店卖了,每天都在家休息吧。您养了我13年,花了好多好多的钱!我死了,就可以帮您们节约10万元(择校费)。对不起,我要陪爷爷去啦。妈妈、爸爸、哥哥、姐姐(秀秀的嫂子),对不起!我辜负了你们!我是个差生!”
请注意,仅仅100多字的遗书,开头和结尾强调的都是“我是个差生”!这表明,正是孩子潜意识中觉得“我是个差生”,对不起家长,才“只能这样做”!
“差生”的称号,就这样把孩子逼上了绝境!
关键词辨析
差生:某一方面(特指学习)较差的学生。如果是两个方面(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都较差,称为“双差生”。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即使是学习差,那么是学习成绩差、学习基础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呢?如果不是学习差,那么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还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偏差,智商偏弱呢?因此,对于“差生”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差生”的提法不科学。不同角度的分类,依据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些孩子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可是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或者,这个孩子的智商不高,可是情商却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更不用说,人是会发展的。即使是“差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是越变越好,就是越变越差。家长和老师的工作,关键是要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其成才欲望,从而使得他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家长的正确态度是:决不把孩子看死,更不能把孩子往死路上逼。要记住,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已经够委屈了,一定要让他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绝不能让他成为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否则非出事不可。
关键处点拨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这毫无疑问。学习不好不等于文笔不好——在知名大作家群中,高学历者并不多;考试不行不等于特长不行——很多歌星、影星、球星、厨师,学历也不高。尤其是许多企业家,小时候读书不行,可是开店有特色,挣钱有门路,有事业、有别墅、有信誉,从哪方面看,都不比工薪阶层差!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读书不行,被判为“差生”,就跟着老师瞎嚷嚷,以为孩子真的“完了”,那将大错特错!
请记住,孩子的未来是一个秘密,谁也不能一眼看穿!
家教新观念认为,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做到以下4点:
1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不能悲观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还没有踏上社会,未来的路还长得很,所以,千万不要因孩子学习不好而悲观。否则,必定会耽误孩子的前途。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了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所以不得不带他四处求医。直到9岁时,爱因斯坦话还讲不连贯。
在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因斯坦学习很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因为担心他在课堂上影响其他学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如果坐在今天的课堂内,恐怕是一个标准的“差生”。可是他的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日后的爱因斯坦会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拿破仑小时候,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没出息;富兰克林小时候算术总不及格;英国首相梅杰16岁就辍学;法国总统密特朗,中学时的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好。这些人,最终都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还是那句老话,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你的孩子,唯独家长不能。因为家长最了解孩子。你为什么总是把眼睛停留在孩子的学习上,而不看一看他的强项,发展他的特长呢?
2 了解孩子“差”的原因,澄清是非
在一次初中毕业生家长会上,有几位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竟然当众号啕大哭起来:“我的孩子完了!完了!”
悲观情绪感染了其他家长,弄得家长会就像追悼会!
早知今日,这些家长当初何不了解孩子走到这一步的原委,早点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呢?
有位“差生”正在专心做作业,突然后桌用笔捅他的背,而且还挺疼。他转过脸没好气地说:“别烦我,我正在做题呢!”后桌用手掩着嘴,神秘地说:“你知不知道,你本周的‘良化’分已经是负2分了。”他忙问:“为什么?”后桌说:“有人打小报告,说你上课老说话。”他愤愤地说:“谁这么缺德,诬陷我。别让我查出来,查出来我跟他没完!”
这时,值日班长已经站在他面前,怒目而视:“有人说你上课老说话,我还不信。今天逮了个正着,看你还有什么话说!扣1分!”
他一听又要被扣1分,气不打一处来,指了指后桌说:“她也说话了,为什么不扣她的分呢?”
班长说:“噢,人家说话,你就也说话?那人家考100分,你怎么不也考个100分呢?”“差生”一下子蔫了。
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委屈后,坚决要求学校给孩子换班级。换了个环境,上课专心听讲,孩子很快就“摘帽”了。
3 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
“差生”的类型多种多样,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除了个别学生智商低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心病。只要掌握好孩子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就能扭转困难局面。
“差生”的心态主要表现为5个“h”:
第一个h是“恨”。
恨自己“笨”,“恨铁不成钢”。他们学习态度端正,也在努力,却一次次“失败”,于是丧失了自信。处方是:“实”——重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扎实打好基础,学习就一定跟得上。
第二个h是“混”。
家庭条件不错,没有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玩电脑,认为刻苦学习不值得,所以得过且过。处方是:“诚”——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也不是为自己,而是一种责任。
第三个h是“悔”。
他们对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感到后悔,为找不到努力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处方是:“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家长要着重关心、鼓励孩子,帮助他树立信心,及时加以指点。
第四个h是“灰”。
感觉自己基础薄弱,积重难返,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自暴自弃。处方是:“严”——家长要经常与其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严格要求,在学习和生活上培养起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五个h是“毁”。
由于经常被老师批评,遭同学误解,扭曲的心态中产生了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某人的念头。处方是:“法”——家长对这样的孩子绝不能放弃,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同时,要特别加强法制教育。
4 因材施教,这个世界就没有“差生”
“差生”概念的出现,本来就是我国教育体制“求同伐异”、什么都强调“标准答案”的结果,而这正是教育的最大失误。如果用多把尺子来衡量,根本就没有什么“差生”。
1996年,江苏省淮安市有一位小学6年级学生,上的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成绩却是班上最差的“差生”。有一次因为数学只考了10分,于是人称“徐10分”。这位学生的家长徐向洋也是一位教师,被老师叫到学校去“交流”回来后,一头倒在**,彻夜难眠。他想:儿子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做父亲的责任。
徐向洋通过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以应试为特征的现行教育机制,竟然使我国5000多万名孩子成了“差生”。他决定要把这种标签撕下来。
为此,徐向洋让儿子退学,自编教材,自己教他,并最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择差教育学校——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专门接纳全国各地“不可救药”的“差生”加以培养,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徐10分”也已经上大学了。
关键的关键
1 换个角度看,“差生”不但不差,而且可能还很优秀。如果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当年的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关键是家长不能放弃。
2“差生”也有成才欲望,有进步要求,有做人自尊。“差生”对家长和老师的帮教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在通常情况下,“差生”是由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
3“差生”学习困难,在校处处受刁难,家长要特别警惕孩子逃学。德国有句俗话说:“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意思是说,全社会都要有一种共识,决不允许孩子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