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就是规则。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强调的都是规则。
中国人的规则意识历来淡薄。有了红绿灯,还要有交警;有了交警,还要有协管员。缺乏规则意识,对孩子的成才不利。单凭这一点,家长就应当重视哦。
镜头回放
一位学者在国外访问时,见到几位留学的中国孩子。其中一位因为经常逃学,考试常常通不过。他问:“通不过要重修吗?”孩子得意地说:“别人要重修,我才没那么傻呢!”
孩子告诉他,学校的规定是:考试没有通过的学生,如果有医生证明学生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补考。补考的卷子和原来的卷子基本上一样,大概只有20%不同。于是,“我就去找医生,送一点小礼物,开个证明回来。这样,我补考至少能拿60分”。
说完,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眸里发出一种得意的光。可这位学者心里却是一阵悲哀。
关键词辨析
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意识:对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规则意识是孩子将来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规则意识强的人,自律精神就强,比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否则,很可能遭社会唾弃和淘汰。
规则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秩序和准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违背;
二是要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可以做的,但也有许多事是不可以做的,必须遵守共同行为准则,才能与人和睦相处;
三是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时,要能意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控制和调整;
四是许多规则都是人为制定的。面对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则时,要客观、灵活地对待,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家长的正确态度是:不要以为现在的孩子条条框框已经够多了,就不需要对他们谈什么规则意识了。要知道,我们探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正是为了让他学会怎样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发展,更好地成才。
关键处点拨
一位名人说过,成功的家庭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开始。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关键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意识是人存放在意识库的资本,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好的规则意识,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而一旦养成坏的规则意识,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
家教新观念认为,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做到以下4点:
1 认识到规则意识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
规则的本质,是约束人的行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自然法学家认为,规则的作用就是保证人类不在互相争夺中毁灭。
遵守规则的道理,可以说人人都懂。可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儒家文化国度,问题却要复杂得多。因为儒家文化讲究的是礼,而礼的核心是不同的社会阶级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虽然历史悠久,而且是世界上最早有成文法的国家,可法律却一直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原因。从过去军法严明的曹操“割发代首”,到现在的个别公证机构不公正,都是如此。
毫无疑问,孩子代表的是未来,那么家长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既然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正在融入国际社会,又在努力建设法制国家,那么,这种现象必将成为过去。
2 掌握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时,一要从小抓起,因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二要和老师一起对孩子进行管理和约束,慢慢地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自我管理和自主行动。
最有效的培养方法包括:
以身作则 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自己必须具备规则意识,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这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引导 家长平时要多对孩子讲规则的重要性,如果他们不理解,可以反问他们: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
注意第一次 许多孩子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关键是他们的第一次没有被家长留意或指正,以至于一错再错。
不要居高临下 家长不要把自己说的话当做权威,不能改变。要让孩子知道,规则既然是人制定的,就可能改变。
没有例外 规则意识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允许孩子借故推托。
让孩子作有限的选择 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让孩子作有限的选择,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有效。
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想的,家长就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去想,不要包办代替。
及时鼓励和表扬 当孩子养成了一种好习惯,或者有了一点点进步,家长就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采用自然惩罚法 孩子如果违反规则,就让他尝一尝违反规则所要受到的惩罚,如违反了课堂纪律,就让他静坐。
循序渐进 规则意识的养成,要先“知”后“行”,决不能“知”而不“行”,否则,培养规则意识就是一句空话。
走进自然,深入社会 走进自然和社会,孩子对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会有更多的切身感受。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技能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愿意遵守规则,而是没有掌握应有的技能,所以家长要教他们。
3 不要过分呵护孩子
家长对孩子过分爱护,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不利的,因为它剥夺了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
这方面,家长如果能退一步,孩子就能进一步,这就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王晶,在女儿黄思路不到三岁时,就把她送进了幼儿园。入园第一天,黄思路哭闹不止,老师看她年龄比其他小朋友小一岁,就把她送回了家。可是王晶坚决要求黄思路自己回幼儿园。女儿呜呜地哭着,可是母亲挡在门口,硬是不让她进门。
女儿知道妈妈的脾气:原则问题不容商量。所以,不一会儿就妥协了,央求着说:“妈妈送路路回幼儿园。”
王晶为她擦干眼泪,坚决地说:“好孩子,自己回去,下午妈妈第一个去接你。”
女儿无奈之下只好面对着家门,一步步倒退着走,流着泪边走边说:“妈妈再见!”直到见不到家门了,才转身离去。
做母亲的,谁不心疼孩子呢?可是王晶要给女儿传递这样一条信息:人的愿望是要受约束的,不能样样随心所欲。
家里安装空调时,没有安在女儿的卧室,她委屈地哭了,说夏天练琴太热,她班上学钢琴的同学的房间里都有空调。晚上,王晶在黄思路的床头放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把书签夹在《豌豆公主》那一页,一句话也没说。
4年后再次搬家时,虽然家里准备安装3台空调,可黄思路坚持不在自己的房间装空调。她说:“钢琴也搬到我屋里吧,我不要当‘豌豆公主’。”
懂事的黄思路,后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还考上了北京大学。
4 制定家规
孩子的规则意识是从“家规”开始的,而“家规”并不完全是家长制定的。如果家长民主一些,与孩子签订一份“家规合同”,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好处更大。
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平时喜欢打麻将、喝酒,晚上经常不在家。他只要一回家,不是和妻子吵架,就是训斥孩子,甚至动手打人,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孩子学会了逃学、撒谎,学习成绩很不好。
班主任老师家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便用计将全家聚在一起,主持签订了一份“家规合同”。
合同规定:父亲从此改掉赌博、酗酒的恶习,不无故吵架,不打骂儿子,吃饭时不许问儿子分数,不许偷看儿子日记,周末要带儿子去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玩;儿子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不逃课,不撒谎,不乱用钱,周末承担洗碗的工作。合同签好后,父子双方分别在合同上签名,母亲则作为见证人在合同上签字。
合同贴在了墙上。谁要是“忘”了,其他人就高声朗读一遍,对约束全家人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的关键
1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智慧时,决不要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不讲规则的智慧,到头来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2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用加法;而克服坏习惯,要用减法。有的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撒尿,一小时要进出四五次,这时候就宜采用减法逐步纠正。
3 家长如果容忍、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一丁点儿不良习惯,都可能会使孩子因为非智力因素而残缺,限制其将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