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 好奇心(1 / 1)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话虽老套,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更多的家长是左手挑逗孩子的好奇心,右手却又亲手扼杀这株嫩苗,使得孩子无所适从。

不要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在孩子眼里,家长无所不能,所以家长不能“不能”。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会像自攻螺丝一样,自动探索一切知识宝藏。如果“自攻螺丝”变成了“水泥钢钉”,得用力猛敲才能进入,学习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镜头回放

爱迪生刚上小学时,好奇心特别强,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他看到气球充满氢气后能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让一些希望上天的同学吃,结果这些同学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开除了这个“捣蛋鬼”。

幸亏爱迪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当面对校长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亲自来教他。”

爱因斯坦小时候提出的问题常常令大人无法回答,诸如指南针为什么指南,什么叫时间,什么叫空间等,许多人都认为他有“神经病”。

有一次,母亲带爱因斯坦到郊外去玩。别的孩子在爬山,在游泳,只有爱因斯坦一人默默地坐在湖边,凝视着湖面。

这时候亲朋好友三三两两地围上来问他母亲:“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不会是神经有毛病吧?还不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检查?”

爱因斯坦的母亲面有愠色地对他们说:“我家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他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思考。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关键词辨析

好奇心: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的一种探索心理。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话虽这么说,可是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往往并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好奇心,不是怀疑好奇心强的孩子有“神经病”,就是认为他们在调皮捣蛋,对他们横加干涉。

好奇心,是一个人求知的萌芽、智慧的火花,家长千万不能有意无意地把它弄灭了。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一切事物的基础,更是所有发明创造者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

家长的正确态度是:正确识别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决不能讽刺挖苦。

关键处点拨

所有的孩子对万事万物都有探索精神。因为他们“初来乍到”这个世界,当然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好奇是他们的天性。

孩子提出的问题,如果从成人的角度看,也许的确十分幼稚、可笑,根本就不值一提。可是如果你是孩子,你也可能会这样问的。这就是成长规律,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权对此加以嘲笑。你小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关键处点拨,要求家长在这方面做到以下4点:

1 正确认识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天资聪颖、将来能够成才的基本特征,非常难能可贵。遗憾的是,许多家长,甚至包括教育工作者,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家长相见不相识,笑问心从何处来”,就更谈不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了。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母)”。别人不了解你的孩子,情有可原;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就会误了孩子的前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正确认识好奇心做起。

本案例中的爱迪生日后之所以能成为“爱迪生”,爱因斯坦日后之所以能成为“爱因斯坦”,多亏了两位伟大的母亲。如果他们的母亲也和别人“一般见识”,错把孩子的好奇心当做“神经病”,世界科技的进程恐怕就得改写了。

可不是吗?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他的母亲亲自给他上课,时时处处培养并满足他的好奇心,鼓励他进行各种实验,这才造就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迪生。

2 充分满足好奇心

家长不但要善于正确“识别”孩子的好奇心,更要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千万别让非常有培养前途的人才成为庸才。

贝时璋小时候很老实,很少出门,3岁时才由长辈领着,到村里的祠堂里去转了转。没想到,这一转,使得他对祠堂门口的那对石狮子嘴里的圆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圆球既能滚动,又不会掉出来,真好玩。

后来有一次,父亲带他们母子俩去上海办事,贝时璋更是大开眼界,看到了许多在乡下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稀奇古怪的事物。

看到贝时璋对什么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1915年,父亲专门把12岁的贝时璋送到汉口德国人办的学校去读书。这所学校不讲宗教,不问政治,只向学生灌输理科方面的知识,正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贝时璋的好奇心。

在这里,贝时璋一心一意学习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动植物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读到了一本E·菲舍尔写的有关“蛋白体”的书,从此对蛋白体的生命意义有了初步认识。贝时璋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1921年秋,贝时璋从同济大学预科毕业后,希望能出国留学,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无法提供保障。为了满足贝时璋探索生命科学的好奇心,父母最终变卖家产,为儿子凑够了800元路费。

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贝时璋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3 细心呵护好奇心

家长如果做不到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至少也要细心呵护,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拉夫林说,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好奇心,只是成年后好奇心没那么大了。每当他在世界各地演讲,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时,他就会特别强调少年时代好奇心的重要性。

他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说,那时候他特别喜欢拆装各种家用电器,想看一看其中究竟有什么。最冒险的一次,他把家里的电视机完全拆开了。虽然这样做很危险,可是父母对他却很宽容,细心呵护他的好奇心。否则,他这颗好奇心日后就不会膨胀,他也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证实,他在选择学生时,特别注重考察学生是否对研究项目有好奇心。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对事业具有好奇心,所有的热情、执著才会自然地被激发出来。”

4 同社会偏见作斗争

谁都说好奇心强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好奇心强,尤其是强到影响学习、生活的正常秩序时,家长就会横加干涉,社会舆论对此也有许多偏见。

为此,开明的家长应当注意纠正社会偏见,正确处理好奇心与正常的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秦文君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女孩。她家附近有一个大院,院子里草木葱茏,四季飘香。秦文君经常在那里玩,并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心里挂念着那些花花草草,所以她常常逃学,想把它们弄个明白。

秦文君的父母都是文学爱好者,知书达理。他们知道,秦文君逃学是因为好奇心强,无论如何不能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父亲既没有骂她,也没有打她,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她说:“文君啊,你实在不愿意上学就别去了。但是如果你想去上学,就不能随便逃课。你自己要想清楚,爸爸妈妈不强迫你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父母的“好说话”,让秦文君觉得还是呆在家里好玩,于是一连逃了几天学,过足了逃学瘾。她整天在院子里流连忘返,探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草儿为什么这样绿,三五天后觉得孤单了,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使得秦文君对各种事物观察得十分仔细。小学四年级时,她写了一篇题为《下雪》的作文,令新来的班主任赞赏不已。当老师了解到这篇作文确实是她写的后,便把它推荐到少年宫去展览,同时把阅览室的钥匙也交给她保管,这就大大方便了秦文君的阅读。

秦文君如果没有探求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也许就成不了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在,秦文君每完成一部作品,第一读者必定是她的母亲。

关键的关键

1 孩子的好奇,往往有他们的“理由”。家长不要动辄呵斥,而要加以引导。例如孩子画了一只4条腿的鸡,你就不能当头棒喝:“你画的是什么怪兽?鸡有4条腿吗?”这么一来,孩子恐怕就会低头不语,重新画。可是如果你说:“你画的鸡真好玩,怎么会有4条腿呢?”孩子或许就会天真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吃鸡腿,所以想让它多长几条。”这就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其中蕴涵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2 好奇心强的孩子经常会面对各种批评,心理负担较重。家长应当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并不是有些人说的那种坏孩子,以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

3 好奇心强,感情丰富,是孩子精力过剩的表现之一,这样的孩子占了1/10以上。为此,家长应当尽量鼓励他们与年龄比自己大三五岁的孩子在一起玩,这样既能学到东西,又能释放过剩精力。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较早懂事,有主见,所以家长与他们谈话并不容易,要特别有耐心,尤其要注意维护他们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