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1]。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2]。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3];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4]。光景蹉跎,人物消磨[5]。昔日西湖,今日南柯[6]。
[注释]
[1]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化用林升《题临安邸》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笙:管乐器。言朝朝暮暮都在演奏音乐。极力渲染西湖的繁华。
[2]干戈:指战争。
[3]“昔日”句:仍形容西湖之繁华。
[4]“今日”句:描绘西湖之荒凉。落日沧波:夕阳西下时的碧波中。
[5]人物消磨:人们意志消沉。
[6]南柯:典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落魄侠士淳于棼酒醉后睡在南边槐树下,梦入槐安国,极尽显贵。醒来始知是一场梦,他做太守的南柯郡原是槐树下一蚁穴。
[赏析]
这首小令抒发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小令以设问开头,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起读者对昔日西湖的追忆。主体部分以西湖为透视点,作者抓住最能代表西湖风物的特征,以“笙歌”与“干戈”“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与“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作鲜明对比,抒写杭州经过连年战乱后的沧桑巨变;各组前后之间构成了因果关系并相互映衬。作者用“笙歌、酒楼、春风、绮罗”四个意象,描绘出昔日西湖歌舞升平,笙歌漫地,沿途酒楼处处,人们穿着华丽的绫罗绸缎做的服装游览西湖,游人如织,车水马龙,一派繁荣、富庶、繁华、安乐的景象。用“干戈、鱼船、落日、沧波”四个意象,描绘出今日西湖战火不断、萧条荒芜的景象。这些意象具有典型性、概括性,每个意象背后都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干戈”借代战争,这个具象让人联想到今日西湖刀砍剑斫、血肉横飞的惨象,充耳是铁蹄践踏、哭爹喊娘的悲声,令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朝也、暮也”在反复咏叹中抒发了作者不忍逼视的沧凉和无奈之慨;“昔日也、今日个”用一扬一抑的语气词“也、个”抒发了作者的不平和忧愤情绪;“春风绮罗、落日沧波”融人、情、物、景和象征为一炉,感慨唏嘘,沧桑兴废之叹尽在不言中。“光景蹉跎,人物消磨”,不仅是作者的身世之慨,也是对生活其间的所有人的嗟叹。“光景”既是承前总结风景,也是时光、境况的意思,作者感慨生不逢时,时光虚度,志气消磨,作为天地之“英”的人才白白浪费。最后两句以昔日西湖反衬今日西湖的赤贫、萧条。“昔日西湖”成为繁华、富庶、昌明鼎盛的美好世界的象征。
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景,言出于中,不加修饰,情敛于内,深婉动人,寄托良深,好像西湖的一曲挽歌,表达了对时势的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