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寄生草·酒(1 / 1)

范康

常醉后方何碍[1],不醉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2],醅淹千古兴亡事[3],曲埋万丈虹霓志[4]。不达时皆笑屈原非[5],但知音尽说陶潜是[6]。

[注释]

[1]方何碍:将有什么妨碍?

[2]糟腌:用酒或盐渍食物。

[3]醅(pēi)淹:醅,未过滤的酒。淹:泡。淹,一作“渰”(yān)。

[4]“曲埋”句:将远大的志向埋没在酒醉之中。曲埋:用酒曲埋掉。曲:酿酒的酵母,酒糟。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霓:副虹。

[5]“不达”句:人在穷困潦倒不得志时,都讥笑屈原不随众人共醉、轻生自杀,太不通世故。屈原,战国时楚国大夫,伟大爱国作者,虽怀报国大志,但屡遭谗言迫寄,最后投汩罗江而死。他曾说:“众人皆醉我独醒。”

[6]但知音尽说陶潜是:了解陶潜的人,都说他的行为是对的。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隐居,性嗜酒。

[赏析]

〔仙吕〕《寄生草·酒色财气》是元曲作家范康的组曲作品,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酒》。一说这首小令为白朴作,只是题作《饮》,且其第一句为“长醉后方何碍”,有一字之别。

范康用同一曲调,写了酒、色、财、气四首小令,这是较优秀的一首,深为后来的散曲家所赞赏。《酒》曲是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小令。终日酩酊大醉又有何妨?要是不喝酒清醒着,又能作何思量!这酒啊,改变了功名的风味,淹没了千年的兴亡,埋没了冲天的志向。屈原守身独醒,世间人都笑他太不识相;陶渊明饮酒海量,一个个都把他引为知音、同党。

这首小令从内容上看,对于功名、兴亡、志向全部予以否定,似乎偏于消极了。细读之下,可以察觉曲中含有无法排解的忧愁,透着埋没理想、屈身退隐的内心痛苦。可以想见,作者或许同当时的不少文人一样,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郁郁不得志,不得已便放情山水间,以诗酒为乐。他心情郁闷,满腹牢骚,有时禁不住要一吐为快。这首小令便是借酒抒情,发泄不满现实的愤激之作。

全曲意在劝饮酒,开头即用“长醉”二字,充满酒意。前两句设问,长醉不醒有什么妨碍呢?长醉不醒还有什么可思虑的呢?不难看出,纵情诗酒,无非是想借渴浇愁,以忘天下,这与杜甫诗中“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意境大致相同。接下来三句,作者以奇特的联想,用酒槽把“功名”二字浸泡起来,用浊酒把历代兴亡的史实淹泡起来,用酒曲把雄心壮志掩埋起来,这都是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表明自己宁愿饮酒,不愿做官,一心在沉醉中寻找自我安慰。这三句意思相近,在形式上运用了“鼎足对”,即三句互为对偶。这种句式类似现代的排比句,可以反复强调某个重点,增强曲词的语言气势。末二句借屈原投江和陶潜退隐两个典故,用人们对二人醒与醉的褒贬进行对比,申明作者不愿为官、沉湎酒乡的道理。全曲借议论以抒情,以嬉笑怒骂,表达愤世嫉俗,音节急促,一气呵成,豪放俊爽,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