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自唐晋倾亡之后,草书扫地无踪迹。天再产玉岩翁,卓然独立根基。甚纲纪?胸怀洒落,意气聪明,才德相兼济。当日先生沉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1]。霜毫历历蘸寒泉[2],麝墨浓浓浸端溪[3]。卷展霜缣[3],管握铜龙[4],赋歌赤壁[5]。
〔幺〕仔细看六书八法皆完备[6],舞凤戏翔鸾韵美。写长空两脚墨淋漓[7],洒东窗燕子衔泥[8]。甚雄势!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据此清新绝妙,堪为家宝,可上金石。二王古法梦中存[9],怀素遗风尽真习[10]。料想方今,寰宇四海,应无赛敌。
〔五煞〕尽一轴,十数尺,从头一扫无凝滞。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11]。超先辈,消翰林一赞[12],高士留题[13]。
〔四〕写的来狂又古,颠又实,出乎其类拔乎萃。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真堪惜!沉沉着着,曲曲直直。
〔三〕画一画如阵云,点一点似怪石,撇一撇如展鵾鹏翼。栾环怒偃乖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特殊异,似神符堪咒[14],蚯蚓蟠泥[15]。
〔二〕写的来娇又嗔,怒又喜,千般丑恶十分媚。恶如山鬼拔枯树,媚似扬妃按羽衣。谁堪比,写黄庭换取,道士鹅归。
〔一〕颜真卿苏子瞻,米元章黄鲁直,先贤墨迹君都得。满箱拍塞数千卷[16],文锦编挑满四围[17]。通三昧[18],磨崖的本[19],画赞初碑。
〔尾〕据划画难[20],字样奇,就中浑穿诸家体,四海纵横第一管笔。
[注释]
[1]揎:卷起。
[2]毫:毛笔。
[3]端溪:端砚。
[3]霜缣:古代用来写字的白绢。
[4]管握铜龙:管:毛笔。铜龙:比喻字如铜铸的龙。
[5]赋歌赤壁:写苏轼的《赤壁赋》。
[6]六书八法:六书,六种字体,指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八法,八种笔划,指横、竖、点、挑、撇、捺、折、钩。
[7]两脚:指“空”字草书之下两点。
[8]燕子衔泥:指“窗”字当中“穴”的两点,是形象化的比喻。
[9]二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10]怀素:唐代草书书法家。
[11]猊:狮子。
[12]消:需。
[13]留题:题咏。
[14]咒:祝告。
[15]蟠:盘曲。
[16]拍塞:塞满,充满。
[17]文锦:指张五岩写的草书。
[18]三昧:事物的要诀或要义。
[19]磨崖:碑名,指唐元结撰《大唐中兴颂》,颜真卿书,碑在祁阳语溪石崖上,俗称《磨崖碑》。
[20]据:即据着,真个的意思。
[赏析]
这篇套曲高度赞扬了张玉岩书法艺术取得的成就,把张玉岩草书的艺术特色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写得生动形象,成为散曲中描写书法艺术的绝唱。
第一首是序曲,写张五岩书艺、人品和当日挥毫书写的情景。前两句先说从晋、唐以后,草书艺术衰落,后说张玉岩在草书艺术上功底很厚,出类拔萃,很有法度。“胸怀洒落,意气聪明,才德相兼济”,是从气质和人品上写张玉岩,说他性格豪放,意气风发,智意聪明,才德兼备。“当日”等八句写张玉岩写草书的情景。他喝醉了酒,脱去头巾,露出头顶,卷起袖子,露出手臂,抽出毛笔,蘸上清冷的泉水,磨好浓墨,在砚台上盛满墨汁,铺开白绢,拿起笔,挥写《赤壁赋》。这一段文字,将当时书写的情景写得历历如同目前,不但写了张玉岩的神态,而且写了书写的过程、细节。“裸袖揎衣”是一种爽快的神态。苏轼的《赤壁斌》,描写江山之美,凭吊历史古迹,以抒发失意的感慨,张玉岩“赋歌赤壁”,也是借酒浇愁,抒发内心的愁绪。
〔幺〕承接上曲,写作者观赏张玉岩的草书,描写其草书之美,赞美其艺术之高超绝伦。前头四句是说,张玉岩的草书,六种字体八种笔划都完备,像凤舞鸾翔,形体很优美,他写的“长空”两字墨汁淋漓;“东窗”两字,用墨十分有力。接着四句描写张玉岩草书的气势,说它很雄健、遒劲,如“斩钉截铁”,连绵回绕;如“缠葛垂丝”,浑然一体,像风云一样飘逸。九至十一句是作者的评价,认为张玉岩的草书“清新绝妙”,可成为“家宝”,可镌刻在“金石”上。十二、十三两句说张玉岩的草书尽得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笔法,也学到了怀素的草书,这两个对句意在说明张玉岩成功的妙诀在于:努力借鉴前人的书法成果,熔诸家为一炉。最后三句总结本曲,高度评价张玉岩草书的艺术成就。
〔五煞〕高度赞扬张玉岩草书全轴的风格。上曲是从个别的字来描写,此曲是从整体上来描写,角度不同。开头三句总赞张玉岩草书流畅,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接着两句用比喻描写张玉岩草书清新,如蚕吃桑叶;雄健,如同狮子挖出石头。最后三句,总结本曲,赞扬张玉岩的草书超过前人,值得翰林和高士赞扬。
〔四〕也是从风格上赞扬张玉岩草书。前三句说张玉岩草书既狂放,又古朴;既放狂不羁,又朴实,出类拔萃,无与伦比,这是对张玉岩草书风格的评价。当中两句是比喻,说他的草书形状软得如在风中榣曳的杨柳那样婀娜多姿,硬得如高空的霹雳,震耳欲聋,比喻十分贴切,也很形象地描绘出张玉岩草书的艺术特色。最后三句说张玉岩的草书笔力劲遒,沉着、形象,或歪歪曲曲,或挺直峻峭。
〔三〕描写张玉岩草书的笔划。前三句描写草书中的一划像一片云,一点像一块怪石,一撇像鲲鹏展开的翅膀,用了三个比喻,形象鲜明。中间两句描写“弯环”像怒倒的恶龙骨,“横拖”像大蟒蛇的皮,形体很特别,像可咒的神符,又像蚯蚓盘曲在泥土里。本曲八句,用了七个比喻,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又是那样贴切,那样生动而富于艺术感染力。
〔二〕也是写张玉岩草书的艺术风格,它既娇媚又嗔怒,既愤恨又喜悦;非常丑恶,又非常妩媚。前三句说明这种矛盾对立的情况,同时存在于张玉岩草书的风格中。中二句用比喻,说明这种矛盾的风格,丑恶得像山鬼在拔枯树,那么怪诞奇绝;娇媚得像杨贵妃在弹奏霓裳羽衣曲,那么飘逸秀美。最后三句说只有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可与之相比。此处用了黄庭换鹅的典故。《白帖》:“右军王羲之尝见阴山道士有群鹅,求之,邀右军书《黄庭》以换,遂与之。”用此典把张玉岩与王羲之相提并论,对张玉岩草书推崇备至。
〔一〕共八句,可分三层,开头三句为第一层,称赞张玉岩能对前人的书法艺术兼收并蓄,能从他们的艺术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像唐朝的颜真卿,宋朝的苏东坡(宇子瞻)、米芾(字符章)、黄庭坚(字鲁直)等人,张玉岩都能取其所长,得其精髓,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当中两句为第二层,称赞张玉岩勤于创作,作品甚丰。最后三句为第三层,说明张玉岩精通书法艺术的奥秘,字体奇伟,就是最好的碑帖,像唐颜真卿的《磨碑》那样。作者将张玉岩的草书与颜真卿所书的《磨崖碑》相提并论,可见对张的书法艺术评价之高了。
〔尾〕赞叹张玉岩的草书艺术天下第一,世间无双。这首曲是《张玉岩草书》全曲的结尾,前后呼应,总结了张玉岩在草书上的高度成就,对其作出高度的评价,字里行间,充满着赞美之情。
这首套数是播写草书艺术的精品,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运用了很多比喻,将难名之状,难摹之情,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全曲结构井然,风格豪放,笔墨洒脱,文情并茂,堪称“四海纵横第一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