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新水令·秋江送别即赠鲁渊道原、刘亮明甫(1 / 1)

施耐庵

〔新水令〕西窗一夜雨蒙蒙,把征人归心打动,五年随断梗[1],千里逐飘蓬。海上孤鸿,飞倦了这黄云陇。

〔驻马听〕落尽丹凤,莽莽长江烟水空,别情一种。江郎作赋赋难工。柳丝不为系萍踪,茶铛要煮生化梦[2]。人懵懂,心窝醋味如潮涌。

〔沉醉东风〕经水驿三篙波绿,向山程一骑轻红。恨磨穿玉洗鱼[3],怕唱澈琼箫凤。尽抱残茗碗诗筒。你向西来我向东,好倩个青山瓦送。

〔折桂令〕记当年邂逅相逢,玉树兼葭,金菊芙蓉,应也声同。花间啸月,竹里吟风。夜听经趋来鹿洞,朝学书换去鹅笼。笑煞雕龙,愧煞雕虫,要认交白石三生,要惜别碧海千重。

〔沽美酒〕到今日,短擎前,倒碧筒,长铗里,掣青锋。更如意敲残王处仲[4]。唾壶痕,击成缝[5]。蜡烛泪,滴来浓。

〔太平令〕便此后,隔钱塘南北高峰,隔不断别意情踪。长房缩地恐无功,精卫填波何有用。你到那山穷水尽,应翘着首儿望侬。莽关河,有明月相共。

〔离亭宴带歇拍煞〕说什么,草亭南面书城拥,桂堂东角琴弦弄。收拾起剑佩相从,撩乱他落日情,撩乱他浮云意[6],撩乱他顺风颂[7]。这三千芥子,多做了藏愁孔[8]。便倾尽别筵酒百壶,犹嫌未痛。那堤上柳,赠一枝;井边梧,题一叶;酒中梨,倾一瓮。低徊薜荔墙[9],惆怅蔷薇拢[10],待他日,檄书传奉,把两字儿平安,抵黄金万倍重。

[注释]

[1]断梗:折断的苇梗。

[2]生化梦:庄生化梦,比喻浮生化梦。

[3]洗鱼:穿头发的簪子。

[4]王处仲:东晋王敦,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此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

[5]王敦每次饮酒之后,总要吟咏:“老了的骏马虽然伏在马厩之中,但是它的志向却还是日行千里;有志之士虽然到了晚年,但是他的雄心依旧没有止息。”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击唾壶作为节奏,唾壶口都被敲缺了。

[6]落日情、浮云意:出自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顺风颂:类似今天离别时祝对方“一路顺风”。

[8]芥子: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

[9]薜荔墙: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暴风雨中的情状使作者心灵颤悸。

[10]蔷薇:陆龟蒙《蔷薇》有“倚墙当户自横陈,致得贫家似不贫。”白居易《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有“移他到此须为主,不别花人莫使看。”

[赏析]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作者。他除了小说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诗好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问顾逖诗、赠刘亮诗等传世。《秋江送别》这组散曲是施耐庵和生死与共的好友鲁渊、刘亮分别时写的。施耐庵在钱塘时,曾结交鲁渊、刘亮等人。鲁渊,字道源,淳安人。张士诚称王时曾被聘为博士。刘亮,字明甫,吴郡人,元末亦尝仕于张士诚,后以巨舰尽载所藏书万余卷渡江,客如皋冒致中家,谋献其书,未果而卒。鲁渊、刘亮都都曾在张士诚幕下当过官,施耐庵也参加过张士诚抗元的农民起义,三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这篇套曲表达了他们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

〔新水令〕表现了三人在一起征战的峥嵘岁月,“征人、五年、断梗”充满刚健苍劲的气息,“五年”写他们战斗情谊之深,“断梗”写他们同为一体,情同手足,今日被生生折断,抒发不忍别离之情。“西窗、夜雨”烘托离情,“飘蓬、孤鸿”描写分手后的情景,令人黯然神伤。

〔驻马听〕写离别的痛苦。先描写江上分别的场面,“落尽、莽莽、烟水”写迷离之情,“空”写与朋友分别在即,心里空落落的,以景传情,水乳交融。接着用江淹的《别赋》作比,言即使是江淹那样写《别赋》的高手,也难描画今日离别的感伤。继之因情设景。“柳丝”含留恋不舍之意,“萍踪”言三人分别后天各一方,行踪不定,殊难聚首。茶铛煮茶是眼前之境,从煮茶中,作者感到人生际会如梦,这两句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之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懵懂”真切地写出了离别时冲昏头脑的感受,“醋味”传神地表达了别离时鼻酸欲落泪的复杂难言之感。

〔沉醉东风〕进一步写离别时的情形。前两句用工整的对偶写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经、向、恨、怕”是离别时动作、情感的变化,“磨穿、唱澈、尽抱”从不同的角度呈现难以割舍的感情。最后“你向西来我向东,好倩个青山瓦送”,写分别难以相聚,以青山相送是神来之笔。

〔折桂令〕以赋法叙事为主,回忆当年战友之间的感情。第一小段回忆他们邂逅相逢,“玉树兼葭,金菊芙蓉”是相逢的时间、场景,同时烘托了他们的美好形象。这一小段运用先染后点的点染写法,落脚点在“应也声同”,他们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第二三小段回忆他们互相唱和,共同学习,形影不离。第四小段以议论作结,写他们共同切磋文艺,殷情叮嘱彼此不要忘记这“三生”“碧海千重”的情谊。

〔沽美酒〕写今日的生活和别离之痛。第一小段用三字鼎足对,构成不可遏制的气势。与一般缠绵之情不同,作者除了在灯前抒写思念之情外,“长铗里,掣青锋”更多出万丈豪气。第二三小段引王敦故事,抒发壮心不已、建功立业的情志。第四小段借景抒情,用“蜡烛泪滴来浓”写分别后作者复杂的感情,除了对朋友的思念,还有年纪老大,壮志难酬的惆怅,“滴来浓”一个“浓”字写出今日落魄的沉重,一个“滴”字写出无尽难言的怆痛。

〔太平令〕写离别后相互之间的依依思念之情。第一小段写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隔断不了彼此间的深情厚谊,以空间之远反衬情意之近。第二小段引用了费长房缩地和精卫填海两个典故写彼此距离之遥。缩地,是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作者说,即使有费长房缩地神仙之术和精卫填海之功,也难以彼此靠近。第三小段虚写,想象对方在山穷水尽处翘首眺望,情深义重。第四小段写既然不能再会,那就借明月传情吧。“莽关河”增加了刚劲矫健之气。

〔离亭宴带歇拍煞〕描写离别的宴席和嘱托。这一曲可以分为两层。前四小段为一层,写他们曾许诺长相厮守,但被搅断,无缘长聚。“草亭、桂堂”烘托他们意气豪迈,不拘雅俗,“琴、书”为伴烘托他们的高雅脱俗,“剑佩”烘托他们阳刚矫健,“收拾起剑佩想从”表现出他们爽快磊落,义重云天。“撩乱他”从反复咏唱中烘托他们不忍分别又不能不分别的痛楚。“三千芥子、百壶”用夸张写宴席中他们不忍分别的深情。五六两小段写他们彼此的赠别和嘱咐。“那堤上柳赠一枝,井边梧题一叶,酒中梨倾一瓮”运用排比分列不同赠送之物,渲染出浓郁难舍之情。“把两字儿平安,抵黄金万倍重”,以黄金比平安,殷情祝福保重身体,但得“人长久”,情深意切,余味悠悠。

这首套曲,语言通俗明白,雅俗兼备。由于施耐庵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同情和支待民间的反抗斗争,因此,他的创作风格,犹如在一片混浊空气之中吹进一股清风,具有清新、自然、深挚、质朴的本色,在风格上较元未散曲创作中所表现的与世隔绝的闲情逸致及逃避现实、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是一个重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