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小桃红(1 / 1)

杨果

满城烟水月微茫[1],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2],隔三湘,碧云望断空调怅[3]。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1]微茫:迷漫而模糊。

[2]若耶(ruò yē):溪名,出若耶山。若耶山在浙江省绍兴市南。

[3]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赏析]

杨果生活在由金入元的时代,对金亡之痛,一直不能忘怀,抑郁不得志的悲叹常常涌上心头。《小桃红》是越调中常用的曲调。这首小令用欢乐场景来反衬伤感之情。

这支曲以江南水乡为背景,以釆莲唱歌为媒介,巧妙地表达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的情怀。在曲子开头,设置了一个水月相映、雾满江城的幽静环境。在这如梦如幻的夜晚,天上、水里两轮月亮中间,一只装饰精致的小舟停泊其间,宁静得让人的思绪飘忽到无垠的幻境。舟中,依稀有人斜倚船旁低唱、倾诉。月光塑出她的身影,那俏影儿似曾相识;水汽传递着她的歌声,那歌喉也是熟稔的。“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他蓦然想起,那不是曾经在若耶溪畔遇到的美人儿吗?若耶,相传是西施浣纱的地方,所以又叫“浣纱溪”。此处的“若耶”自然并非实指,但因着这个词语的照亮,让人一下子想起那个带传奇色彩的西施。历史和现实在这一刻重叠生动,男主人公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他们在若耶的情景。相遇时一见钟情的曼妙目光,那种触电的感觉,仿佛让世界融化;别离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唯盼自己化作碧云跟定她的靓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唯有临风惆怅。“记相逢”是一个短暂的时间结点,“隔三湘”是一个辽阔的空间界面,时空的对比突出了相思的浓烈和持久。然而,他们却分开了,今夜,在水月苍茫中隔水相望。“人倚兰舟唱”的女主人公在思念什么呢?而水这边男主人公会不会上前相认,抑或避之而去?

曲的结尾,以女主人公的嫣然一笑,洞穿了过去与现实。“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这一“笑”有嗔有怜有爱等复杂的感情,“莲花相似”既是自明,又是暗讽。女主人公表明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保守坚贞爱情,而对方在爱情问题上,像“怜(莲)花”一样,色衰而爱弛。自己对对方依旧好,像藕丝一样,连绵不断;而对方却喜新厌旧,缺乏深厚的感情。一喻两譬,一言多意,充分地体现了语言的密度,即在有限的文字中表现了丰富的信息量,表现了丰富的审美情趣,给读者多重美感体验和美感想象。

在此曲的创作上,作者继承了南朝乐府《采莲曲》中深厚的艺术元素,巧妙地化用一些前人的诗句,如木兰,化用了戎昱的“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若耶,化用了李白的“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莲花,化用了梁元帝的“莲花乱脸色,荷卟杂衣香”;藕丝,化用了卢思道的“擎荷爱园水,折耦弄丝长”的语意。这些意象的选用,不仅能使读者产生耳熟能详的亲切感,而且使曲子获得了深沉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