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1]。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2]。骤雨过,珍珠乱糁[3],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4],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5],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6],对芳樽浅酌低歌[7]。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8]。
[注释]
[1]海榴:即石榴,因其自海外引入,故称。朵朵蹙(cù)红罗:一作“妖艳喷香罗”。
[2]乳燕雏莺弄语:一作“老燕携雏弄语”。雏,幼小的(多指鸟类),此指幼燕。意思是老燕子携带着小燕子呢喃学语。
[3]糁(sǎn):米粒儿(方言),此作“撒”讲。这里形容雨点打在新荷之上,恰如撒乱的晶莹珍珠一般。
[4]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5]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穷,困窘,不如意。通,通达顺利。
[6]命友:邀请朋友。命:呼,叫,请。
[7]芳尊:美好的酒杯。这里指代美酒。芳,芳香;尊,即樽,酒杯。
[8]酩酊(mǐng dǐng):形容大醉。
[赏析]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
此曲调名本为“小圣乐”,是双调中一曲牌名。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因为元好问曲中“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故后人又习惯称此曲牌为《骤雨打新荷》。现仍从《辍耕录》,以《小圣乐》为调名,以“骤雨打新荷”为题目。此曲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以“白雪词”(高雅的歌曲)写“沧州趣”(放浪江湖的逸志闲情)而为世人称道。
上曲写景,下曲抒情。上曲写留恋湖畔的美景。作者的立足点在池畔的树荫下,先从视觉写静景,“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大处泼墨,视野宏阔,仅用八字就描绘出池塘边的美景。作者以浓荫为媒介,上写茂盛的绿叶,下写池塘边处处亭台水阁,浓荫匝地,地面荫凉如水。“偏趁凉多”,一个“凉”字轻轻点出盛夏季节,“偏趁”勾画出作者乘凉的愉悦心情。绿的是树叶,红的是石榴花。石榴花刚刚绽开,娇艳欲滴,束在一起的花蒂上,花瓣薄得像透明的红绸。作者用工笔描写石榴花,措辞准确贴切,“绽、蹙”二字仿佛让人看见石榴花的明媚鲜艳。接着从挺举的角度写动景。“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叫声稚嫩娇软,清新可喜;更有高柳鸣蝉相和。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气。这时候,一场预料不到的骤雨也来凑兴。这场骤雨像白亮亮的乱洒的珍珠,刚刚把新荷打湿,留一层浅浅的雨脚,就雨霁日出。池塘里初生的新荷,真正成了出水丽人,仿佛透着薄薄的幽香。一场骤雨之后,天地为之一洗,格外清丽宜人;骤雨来得快也去得快,给炎热的盛夏送来意想不到的凉爽。这是作者妙手天成的艺术剪裁的结果,更是作者养成领悟自然妙趣的诗心。只有葆有这种诗心,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下曲前三句承上启下,流转自然,富有理趣。在无垠的宇宙中,人生如天地浮游。一个人不过短短百年,能有多少良辰美景?若有了良辰美景,又安能轻轻放过?这是对人生短促的感叹,更是对如何过好人生的哲理思考。让我们扔掉忧愁抑郁,放眼窗外的美景;让我们忘记烦恼、痛苦,记住赏心乐事;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喜悦、快乐和幸福,忘记种种不如意,有了美好的心态,则境随心转,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处世心法。“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遭逢如此世道,在充满诸多的谬见和不确定的因素中,人又能如何驾驭自己的人生呢?有时候,宿命是对自己的最好解脱。既然“穷通前定”,又何必苦苦钻营呢?且不如安命随缘。在旷达的外表下,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苦闷。于是,作者“命友邀宾玩赏”,流连光景、杯酒,因为只有在酩酊醉意中,才能忘记令人惊心的时光飞逝,庶几可以忘怀一时。诗歌表现了对生命逝去的无奈和留恋,蕴含着对生命的挽留和热爱之情。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因而能引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