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蟾宫曲·旅况(1 / 1)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1],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2],逆旅新丰[3]。看五陵无树起风[4],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

[1]征衣:旅人之衣,比喻奔波之意。

[2]鲁酒:薄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

[3]逆旅新丰:新丰,汉代京城长安附近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逆旅,旅舍。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人白眼。

[4]看五陵无树起风:语出杜牧《登乐游原》:“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赏析]

阿鲁威(约1280—约1350),字叔重(一作叔仲),号东泉,人亦称之为鲁东泉。蒙古人,其名汉译又作阿鲁灰、阿鲁等。他的蒙、汉文都有相当高的水平,是元代蒙古族散曲家的优秀代表。

这首小令抒写了作者于羁旅行役中怀才不遇的慨叹。整理齐行装骑乘,匆匆跨上了征程。又亲历了关山的风尘,又听到了鹧鸪“行不得也”的啼声。送别的歌曲已经唱罢,一杯薄薄的水酒壮行,寄居在新丰客舍,不见知遇之人。看五陵荒芜,再无坟树惹起秋风,帝王的霸业也那样无凭。笑长安的事业功名,把多少英雄误尽。远方的云树濛濛一片,难辨难分,那滚滚东流的春水啊,就像我心中浓重的愁情。

小令共四小段。第一小段突兀而起,如天风海雨,奄忽而至。作者行色匆匆,一次次地整顿行装,穿越重重关山,耳畔鹧鸪声声。“征衣鞍马”言长途跋涉,公务在身,暗示不得不行之劳顿。“匆匆”言行速之疾,仿佛让人能听到马蹄的得得声。“又”,言身似浮萍,行踪飘忽,是作者的自伤、自嘲、自解、自叹。这里的“鹧鸪声中”,不一定是实指。在唐宋诗词中,常用鹧鸪鸣声喻不如意事、羁旅之愁。此处的鹧鸪声暗喻受官身所驱,辗转行役,心中明知是徒劳,却又无可奈何地不断踏上征程,表达了作者心与身的矛盾与苦闷。满目异乡山水,满怀离愁别绪,满耳鹧鸪声声,使曲子一开头就透着惯历风霜的沉郁悲壮。第二小段三句写旅途下榻时的愁绪满怀。“三叠阳关”是作者在孤馆中自己唱给自己听,在这支离别歌的反复哼唱中,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渲染得特别浓郁。“一杯”,反衬作者愁绪满怀,心事重重;“鲁酒”淡薄,反衬郁闷之深、愁思之浓。作者的愁思、郁闷、牢骚、失意、潦倒、孤寂、落寞,用故作洒脱的“一杯鲁酒”言之,更显得惆怅、无奈;更见辛酸、落魄。“逆旅新丰”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表达落魄风尘、怀才不遇的感慨。这三句运用了倒置法,营造了可巡回咏唱的效果,抒写作者下榻新丰旅馆后,欲归不得,欲罢不可之苦。第三小段写到京城后的感受。前句是对历史的睥睨,后句是对时世的牢骚。“树”是表示墓主地位和后人纪念的标志,“五陵无树起风”,表示汉家事业不名一文,当年的豪杰身后寂寞,他们所谓的功业尽成空。“笑长安却误英雄”既表达了作者猎取功名的自信、看淡功名的旷达,又含有书剑飘零、功业无成的自嘲和无奈。这两句把历史和现实熔铸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在此也是目空古今,却又难以实现抱负的惆怅、落寞。结尾三句借景抒情,“云树濛濛”从空间角度描写作者的愁之广漠,“春水东流”从时间的角度写愁之深长,这种“浓愁”包含历史、现实,身世、家国之慨。全曲纵横捭阖,悲壮苍凉,激越铿锵,大似词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