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红绣鞋·晚秋(1 / 1)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1],情伤学士琵琶[2]。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3],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4]。

[注释]

[1]陈王:指三国魏曹植,封陈王。罗袜:这里指代美人。

[2]学士琵琶:化用唐白居易《琵琶行》事。白居易曾为翰林学士,谪居浔阳时,因感琵琶女的弹奏技艺和飘零身世而作《琵琶行》,有句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故云“情伤”。

[3]添泪酒:宋范仲淹《苏幕遮》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行人天一涯:《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赏析]

李致远(1261—约1325),名深,字致远。江右(今江西)人,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李致远生活于元初,有才而穷困不遇,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中谓其“有才未遇政何损,知尔不荐终当羞”“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这支小令借晚秋之景抒写穷愁困厄。小令开头以虚拟实,从梦中与洛神相会着墨。洛神宓妃貌美,善弹七弦琴。一次劳动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河伯听到,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作者说从梦中醒来,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样伤感,意谓自己与洛神同病相怜。然白居易尚有琵琶女同“青衫湿”,作者却只能与梦中洛神相会,愁苦内蕴其间。“又见西风换年华”,因西风而知秋至,人生又老去一岁,抑郁沉下僚,华发生两鬓,焉能不悲酸?于是,饮酒浇愁,几杯酒下肚勾起伤心的眼泪。因何下泪?作者欲言又止,更费人猜度。下句“几点送秋花”,在晶莹的几点泪光中送走了秋天的黄花,“几点”,无奈多余伤感,这种强自压抑而又不能抑制的满腹悲愁,更富有动人的力量。可是无奈又怎么办呢?还得继续东奔西走,营谋生计,独自一人浪迹天涯。结尾一句照应前曲的“添泪”,尤其惹人悲伤,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萧条的深秋,作者背着瘪瘪的包袱,骑着瘦驴,在让人断肠的小路上一步步远去。这支小令风格清丽,感情内敛,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秋光图,在留白蕴含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