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你我争斗的开始”来探讨“你我计较的原因”。
佛经里有一个六根会议的譬喻,最能说明这种因果关系:
人的面孔上,眉毛最高,依次是眼睛、鼻子,最低的是嘴巴。有一天,它们四者聚在一起开会,眼睛首先发难:“我是人的灵魂之窗,你们有谁比我重要?如果不是我洞观万事、烛照万物,你们怎么能见出形形色色?靠了我的视察,你们才知道走路;没有我,你们就寸步难行了。像我这么有用的眼睛却屈居于没有用的眉毛下面,我真是不服气!”
眼睛刚说完,鼻子便立刻抢着说:“我这鼻子应该是最重要的!你们想想:不但闻香闻臭要靠我,呼吸也要靠我,我如果一口气不顺,你们还有什么用?像我这么有用的鼻子却也长在眉毛下面,让眉毛高高在上,我才真不服气呢!”
鼻子说完了,嘴巴也鼓起如簧之舌发言抱怨道:“人的身体上,最有用的应该是我这张嘴才对!靠了我说话,你们才知道什么是什么;靠了我张口吃饭,你们才能生存下去。像我这么有用的嘴,却长在脸的最下面,反而是毫无用处的眉毛高踞上方,我实在太不服气了!”
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你一枪我一箭的纷纷指责,令眉毛十分为难,等大家说完了,眉毛说道:“我知道我没有你们有用,不够资格在你们上面,现在我愿意到你们的下面去。”
于是眉毛跑到眼睛下面一站。眼睛一看,吃了一惊:“怪了,有点不对劲,这样不像个人了。”
眉毛只好再落到鼻子下面,大家一看,也不像个人,又把眉毛驱逐到嘴巴下面,再怎么看更不像个人了。这样你推我赶、你吵我闹地议论纷纷了很久,终于决定:还是让眉毛回到原来的上位才最妥当,最像个人。如此你高我低、你来我去了一番,徒然庸人自扰。
人也是一样:我们有时候就是不服气别人比我好、比我高、比我大,因此千方百计地和对方计较、争夺、斗法,能欺则欺,能胜过别人一寸就胜一寸,能赢别人一分就赢一分,终于造成了彼此的不和谐,甚至互有痛苦,不能离相去障。这种你我斗争的情形,连恩爱、亲密如夫妻都不能免呢。
如《百喻经》里有一则夫妻争饼的寓言:有一对夫妻为了争一块烧饼吃,你争我夺地僵持不下,丈夫心里想:“女人比较爱讲话,我不妨从这个弱点上去赢她。”于是提议以不讲话来决胜负,谁先讲话谁就输了,烧饼就让赢的人吃;太太同意了,夫妻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中间摆着那块饼,彼此一句话都不说地对峙起来了。
不久来了一个小偷,窥见屋子里坐了泥塑木雕似的两个人,一动也不动,这个小偷不由得心里纳闷起来,不知个中玄机。可是一连几小时过去了,两个人还是不言不动,于是小偷大胆地一步一步走近太太的身边,东摸摸、西碰碰,找不到值钱的首饰,就有意无意地对她调戏起来。那个丈夫眼睁睁看着太太被人欺侮,竟然还是无动于衷,太太心里又气又急,终于忍耐不住,愤然起身破口大骂:“你是个瞎子是不是?没看到我被人欺侮吗?”
想不到丈夫反而欣然色喜地跳起来,一把抓起那块烧饼往嘴里啃,还笑着说:“哈哈!你说话了,你输了!这块烧饼终于是我的了!”
像这样一心计较人我之间的利害、得失,胜则生怨,负则自鄙,由此生出一切迷惑烦恼,是很难和平相处的,唯有去除胜负心,泯灭分别识,才能无争自安,也才能证入虚空如实的法界。
由于彼此的互相计较、争斗,造成了种种爱憎。爱的时候,爱得缠绵热烈,恨起来时,也恨得天地殊隔。太爱的人,爱得一分一秒也不能分离,稍一分开,就有了“爱别离”的痛苦;而对于不喜欢的人,一旦冤家路窄碰头了,就有“怨憎会”的苦。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正是人我关系张弛的现象。
人我之间的种种不和谐,都是因为没有发扬慈悲心,没有把别人看成跟我一样,没有把众生看成同胞手足,反而你我互相猜忌乖隔,尔虞我诈、我虞尔狡的,自然容易生出一切是非、纠纷、烦恼。其实,你我之间是没有界限和鸿沟的,应该如《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消除心理上没有意义的种种猜忌。
有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同堂,有一次,小孙子调皮捣蛋,祖父看不过去,打了孙子几巴掌。做儿子的在旁边看到了,心里气愤,就自己打起自己的耳光来;祖父十分惊讶,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呢?”
做儿子的振振有辞的回答:“你打我的儿子,我当然也要打你的儿子出气呀!”
从社会的关系来看,如果不能认清或调和你我的关系,许多类似的愚痴见解,烦恼障碍就会层出不穷;如果能洞明人我一体的道理,自化化他,那么种种的是非、种种的纠纷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