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忍耐心来美化人生(1 / 1)

忍耐是很重要的修行。经典说:“诸修行中以忍耐最为第一。”如果不能忍耐,纵有一些修行、功德,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切修行功德中以忍耐最为第一。说到忍耐,要能忍耐贫穷、忍耐困难、忍耐痛苦。有时候受人的气,能忍一口气,便能避免是非争吵,即使受人诽谤、轻视、误会,也得忍受下来。俗语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往往对喜欢的人、喜欢的境界容易生起贪着心,对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境则生起瞋恨心。如果我们对贪着心,能忍耐不执取,就不会有患得患失的苦恼。对于违逆的境界和人事,能忍一时之气,不起瞋恨心,便不怕侮辱甚至灾害降临到我们身上。能忍一口气,便增加了一份力量。

有权力不能压服人,会骂人的人不见得有力量。强权、武力更不能平服人的反抗心,中国秦始皇、德国希特勒都是名证。只有忍耐的力量最大,如西汉时的韩信,他能忍**之辱,最后终能成就大功业。

《佛遗教经》说:“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从字面上看,心上一把刀,一把刀插在心上而能面不改色,那是需要很大的耐力,或许忍受的当时很痛苦,但往往能得到意外的结果。忍的美德常是持戒者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名之为有大力的人。

“忍”必须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出它的妙处。在语言上能少说几句话,把气忍下来,不要只为了一句话争得面红耳赤;即使争赢了又能得到什么呢?

唐朝有位很有修行的人叫娄师德,有人把口水吐在他的脸上,他心想:“少说几句,自认倒霉,把脸上的唾液擦干算了。”他脸上虽然没有不悦之色,可是心里还是有点气。

有一次他的弟弟将被调到别处去做官,娄师德担心他的脾气不好,弟弟说:“你放心!我不会闹事的。我会学习你,如果有人把口水吐在我脸上,我不会和他计较,把口水擦干就好了。”娄师德一听,若有所悟:“别人就是气你,不高兴你,才把口水吐在你的脸上,你又把它擦了,他不是更恨你吗?应该不理它,让口水自然干,这才是到达忍耐的上乘功夫。”

布袋和尚有一首诗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它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这就是自然的、没有瞋恨心的忍耐功夫。

明朝的夏元吉也是个很能忍耐的人,他平时给人莫测高深的感觉,如果同事有好的意见,他必采纳,有善事他就学习;如果同事做错事,他就疏导安抚他们。因此有人问夏元吉:“你的度量是怎样学来的?”夏元吉说:“有人冒犯我的时候,我便告诉自己:我不可以生气。先从忍之于口,忍之于脸,最后忍之于心,久而久之自然就无不可忍之事了。”

一代高僧玄奘大师,能到印度求法,能经过八百里流沙,克服种种困难,在于他“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的愿力,而能有这么大的抱负、愿心和毅力,难道不是因为具有忍耐力吗?唐朝鉴真和尚为了到日本传戒法,历经12年,经过6次的艰难与挫折,最后到达日本时,双目已失明,虽然他肉体受损,但是完成了毕生的愿望,戒法也因此东传。他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也就是从“忍耐”中培养出来的。

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一坐就是9年,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力,禅学又怎能传来中国而发扬光大?六祖惠能屈守于猎人群中,等待因缘成熟而大振宗风,如果不能忍一时之气,早就死于非命了,又怎能成为一代祖师呢?

在《杂宝藏经》中说明忍耐有五种利益:

1.能忍耐就没有人能怨恨。

2.能忍耐就能成就一切事业。

3.能忍耐就能受众人爱敬。

4.能忍耐就能有好名声。

5.能忍耐就能善道。

当我们遇着不如意的事,碰到不如意的人,若能平心静气,自己反省,或许可以找出一条平顺的路;用生气来抵制,只有让事情更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