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残疾是心中没有慈悲(1 / 1)

待人好 星云大师 729 字 1个月前

不久前,美国MSNDC电视台有个专题报道,在美国大约一百个小孩中有六个到七个是自闭儿童。这是一个新的大危机。平时我们看到的美国儿童大都很健康、活泼,给人明朗率真的印象,没想到全美国竟有7%的自闭儿童,这是很大的数目呢!

根据医学研究,自闭症患者有脑生化功能异常的现象,或脑部颞叶地区有损害,或其他疾病如德国痳疹、脑炎、苯酮尿症等所引发的。过去一般人以为儿童的自闭症是因为生长环境封闭、父母冷漠,而造成他语言和社交上的发展障碍。事实上,自闭症是一种生理疾病。

脑部的疾病,影响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表达能力,也因为不明白别人的语言、行为和表情,不懂得如何作回应,所以自闭症的人不敢和别人接触,而选择把自己封闭、隔离起来,有时也会出现强烈恐惧、情绪不稳、自我伤害等现象。除了自闭症,和智能有关的疾病还有脑性麻痹、唐氏症等。不论智障或身体的残障,对照顾者而言,都是一辈子艰苦又漫长的路程。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健康聪明,能正常快乐地成长。得知孩子异于常人,且可能终生维持现状、无法改善时,大部分的父母开始会拒绝承认、怨天尤人,或自责、沮丧、彷徨无助;甚至有的父母经过好多年都无法接受孩子残障的事实,一直陷在负面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尤其最难堪的,是必须面对社会异样的眼光。

日本作家乙武洋匡一出生就没手没脚,被医生判定为不明原因的“先天性四肢切断”。乙武洋匡的母亲看到他出生时没有四肢,如一团肉球般,并没吓昏,反而惊喜地说:“好可爱哦!”因为母亲正面、快乐地对待他、抚育他,形成乙武洋匡热爱生命、乐观、勇敢的正面人格。他的自传《五体不满足》出版不到7个月,就销售了380万本。他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叙述自己从出生,上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生活种种。对于自己的残障,他说:“残障只是我身体的特征,没有必要为身体上的特征而苦恼。”“既然有残障者做不到的事,应该也有只有残障者才做得到的事。上天是为了叫我达成这个使命,才赐给我这样的身体。”如此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是残障者及其家人应该学习的。

伊甸基金会创办人杏林子,她12岁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皆损害,但是她写作不辍,更以丰沛的爱心为全台湾一百万个残障朋友服务。这位生命的勇者也曾说:“依复健医学的观点来看,人人迟早必然在体能上成为残障。所以,体能残障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重要的是,心理上或人格上是否也是残障。”

根据一份对三百位成功人士的调查报告显示,其中有四分之一是有残障的,如罗斯福总统、爱迪生、贝多芬、海伦·凯勒等。这些人的万古流芳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残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中没有慈悲与包容;真正的缺陷,不是环境的艰难困顿,而是自己丧失信心和勇气。他们不被自己的残缺打败,所以能化腐朽为神奇,为自己、为他人,点燃美丽的生命之光。

在《大般涅槃经·圣行品》里有一段记载,功德天和黑暗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姐妹。功德天所至之处,能带来种种财宝和象、马、车乘等物质;黑暗天所行之处,一切财宝皆衰耗丧失。有位富人只愿功德天入其家,不准黑暗天进来,但是功德天说她们姐妹俩“行住共俱,未曾相离。随所住处,我常作好,彼常作恶;我作利益,彼作衰损。若爱我者,亦应爱彼;若见恭敬,亦应敬彼”。富人做不到,两姐妹只好离开,她们来到贫人家,贫人感念她们的光顾,很欢喜地将她们一起迎入家里。

此段故事告诉我们,世间福祸相倚,好的一半,坏的一半;善的一半,恶的一半,要求世间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残缺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世间的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