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应该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为了生存,为了权势、名位、财富,彼此钩心斗角,你争我夺,甚至打压、陷害、欺诈、抢劫、杀戮……可以说社会就是一个大冶炼场。无论外面的世界多险恶、多复杂,至少有个“家”能让身心放松,有亲爱的家人关心、抚慰和作依靠。但是,现在有不少家庭已成人间地狱,是许多人思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的魔窟。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几乎每天都有触目惊心的家庭暴力事件。男性因体能上的优势,常是家庭暴力的施虐者。多年前,美国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橄榄球超级明星辛普森杀妻案。2004年,一位嫁来台湾的越籍新娘段氏日玲,被长期虐待、折磨得犹如难民般骨瘦如柴,体重只剩20多公斤。更有许多妇女及儿童日日处在殴打、踹踢、砍杀等肢体伤害及精神虐待、语言暴力中而过着忧愁、恐惧、生不如死的生活。
近年来也有不少女性因承受感情、家庭暴力、经济及家庭照顾等压力,而做出震惊社会的弑夫虐儿事件。台湾的家扶基金会公布2004年“十大儿童保护新闻”里,即有受暴少妇闷死一双儿女;失业母亲割伤三岁儿子,将一岁女儿由11楼抛下;怨妇为报复丈夫,而禁锢私生子14年等三则案件。母亲成为扼杀孩子生命的凶手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看过一则报道,在美国社会里,每天所发生的暴力就属家庭最多。全美国有五分之一的谋杀案件来自亲属之间,其中有一半的杀人犯是自己的配偶;每年有750万以上的夫妇经历暴力伤害;警员的执勤伤害,以处理家庭纠纷时为最多。而根据台湾2004年上半年的伤害事件中,有33.6%是家暴引起的,有六分之一的妇女身陷婚姻暴力中,每天接获16名受虐儿的通报,而且平均每个月就有10人死于家暴,社会一年要为家暴付出180亿元的代价。事实上,因为“家丑不外扬”的心态,许多家暴事件是隐藏在黑暗的角落,因此,估计家暴受害者及社会所付出的实际成本,都远远超过这些数字。
看到这些事件与统计,令人不禁要忧心忡忡问道:这是怎样的社会、怎样的家园啊?政治、环境的不安定,造成产业外移、经济衰退、失业率节节升高。被迫退出职场、丧失经济能力的人,陷入抑郁、悲愤的困境;在职场上的人,因竞争多、压力大而焦虑不安,于是他们这些负面情绪,或以吸毒来麻醉,或以酗酒来浇灌,反射到家里的,便是争吵、暴力的恶劣行为了。夫妻反目,直接受害者自然是孩子,孩子往往是双亲情绪发泄的对象。当时目睹暴力行为,承受肢体和心灵伤害,长大后就有样学样,成为施虐他人的加害者。我们看到青少年反社会的人格表现,如逃学、欺侮弱小同学、凌虐动物,甚至结党成派、烧杀掳掠、为非作歹,都是在家庭里种下的种子,这样的种子长大怎能结成好花好果呢?
“罪福响应,如影随形”,如此恶质世代的循环,不止浪费庞大的社会成本,更让我们生存的环境,处处弥漫着硝烟暴戾之气。过去中国人视家庭暴力为“家务事”,当事人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隐忍心态;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也认为夫妻是“床头吵架床尾和”;警察、法官的观念则是“法不入家门”“清官难断家务事”。台湾从1999年开始实施“家庭暴力防治法”后,已是“法入家门,家暴即犯罪”,为受暴者提供了一支有力的保护伞。台湾各县市都设有“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会上也有与家暴相关的服务机构,如“现代妇女基金会”“妇女救援基金会”“励馨基金会”等,都能提供咨商、辅导,协助受害者依循刑事及民事法律途径来寻求救济和保护。
不论来自配偶、长辈或手足,受害者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身及孩子不受伤害。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大悲精神,主动关心,提供保护的管道,并帮助受害者走出家暴的梦魇。
不过,预防重于治疗,任何对策、法律终非究竟之道,正本清源应该从心理建设及情绪管理下手。夫妻来自不同家庭,个性、习惯、观念不同是难免的,但既然结成夫妻,“背亲向疏,永离所生”,就应该“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懦慢情”(《佛说玉耶女经》)。彼此好好珍惜“百年修得共枕眠”的因缘,相亲相爱,相互体谅、尊重。而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怎能不疼爱怜惜呢?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身心健康地长大,是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心情烦闷、情绪低落的时候,许多人喜欢“一醉解千愁”,其实以酒浇愁愁更愁,而且酗酒会导致“父失礼,母失慈,子凶逆,孝道败,夫失信,妇奢**,九族诤,财产耗”(《佛说八师经》)。佛教将“不饮酒”列为五戒之一,即因酒能乱性,让人失去理智,做出诸多伤天害理之事。所以遇到困境时,要懂得寻找正当的疏通解压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到郊外散散心,或找善知识倾诉等。
正信的宗教能导人向善,让心情恢复平静。我们可以从佛教经典中明白世间的因缘果报,可以在念佛中得到清净与欢喜。《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言:“众生心躁动,犹如旋火轮,若欲止息时,无过修静虑。”借由禅坐的止观双修,烦躁刚烈的心,也会逐渐宁静柔软下来。人间佛教重视家庭的美满幸福,我们鼓励夫妻从信仰中净化心灵,并且夫妻有了共同的信仰、话题和兴趣,更能促进彼此感情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