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期”,这是现在新一代父母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由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每个家庭大都人丁旺盛,而且即使儿女长大成人以后,仍然与父母共同生活,因此三代同堂、五代共聚的家庭比比皆是,不但年老的父母有人奉养,又能含饴弄孙,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根本没有所谓的“空巢现象”。
现在工业社会,人口密集在大城市,加以多年前台湾提倡“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恰恰好”的政策,使得原本人口简单的家庭,在儿女长大后外出升学就业,正如小鸟离巢而去,留下夫妻二人面对空**冷清的房子。骤然失去儿女环绕的父母,首先需要调适的就是面对冷清的家庭生活以及对儿女的思念。
不过刚才提到,随着现代离婚率愈来愈高,以及许多新女性主张不婚生子,因此有愈来愈多的单亲妈妈。到底单亲妈妈要如何度过“空巢期”?其实能干的妇女、聪明的妇女,不必等到空巢期再来面对,你要知道儿女长大了必定会飞出去,为了他们的前程你应该欢喜地让他们出去挥洒自己的生命,自己也要早做预备。
在佛光山东方佛教学院教室的屋檐下,每年都有许多燕子来做巢,常常在走路时就会发现地上有出生不久的小燕子跌下来。刚开始我们很奇怪,为什么会掉下来?后来发现不是不小心掉下来的,而是被它妈妈推出来的。
妈妈为什么这么狠心?原因是妈妈认为他的这个子女条件不够好,将来求生困难,因此早早把它推出去,不让它生存了。不过这毕竟是畜生,在人类的社会里,即使是残障的儿女,父母还是要爱护他,如果他有能力,当然是希望他能振翅高飞,虽然心中挂念,还是希望他能有所成就。
既然如此,对于“空巢期”自己就要想方法来充实它,例如你会读书,你有信仰,你喜欢拜佛,你可以找许多朋友回家来谈禅论道,或者喝茶、下棋等。但是我并不鼓励女士们打牌,许多女性年纪大了,没事就去串门子,讲是非,或者找朋友打个小牌,但是打久了会成为不良的习惯、不好的嗜好,每天没日没夜的,八圈以后再八圈……不但影响生活,对健康也不好。
关于单亲妈妈如何面对人生的“空巢期”,我觉得人生聚散本无常,有聚必有散,应该用平常心看待。平常广结善缘,只要你有学有德,天下人都可以做你的儿女;假如为人父母无学无德,没有培养亲子关系,就算自己的儿女,有时也会形同陌路。因此,只要你想得开,巢“空”了也很好,从此可以投身信仰,热心公益,享受兴趣的人生领域,一样可以活出自我的幸福来。
以下五点意见,谨提供给“空巢期”的父母参考:
(一)空巢里,儿女飞走了,可以聚集善友来访,当会充满空巢里的生气。
(二)空巢里,儿女飞走了,可以培养读书的习惯,书中自有人和事,书中自有安心处。
(三)空巢里,可以培养各种兴趣,如写字、莳花、植草、养宠物等,以此来美化空巢。
(四)空巢里,可以把关心扩展到社会公益,可以到校门口当爱心妈妈、到医院探望病人、到寺院和十方信众广结善缘。
(五)空巢里,可以培养信仰,用信仰代替家庭团聚。正如《维摩经》说:“法喜以为妻,……善心诚实男,……四禅为床座,……解脱味为浆。”
单亲妈妈只要拥有真心,巢“空”了,生命何“空”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