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佛光山朝山会馆馆长、现在佛光山宗务委员会服务的萧碧霞师姑,其父亲萧松枝老先生,日前往生。今天专程前往罗东,为其主持告别式。
萧老先生当选过好人好事代表,一生乐善好施,子女皆能继承其遗愿,在社会上都有乃父之风。特题“仁德传灯”挽联,并书一对联表彰他的仁德——
养廉修德喜舍照万方
教子泽民慈悲传千古
中午,转往基隆极乐寺用午餐,并和极乐寺的住众进行“师徒时间”——
极乐寺内,设有丛林学院的基隆学部,“学部”与“常住”在一起时,要有“常住第一”,其他单位皆是第二的观念。因若没有常住,其他单位就不能发挥功能。平常信众都会发心到道场来当义工,何况是安住在道场内的学部,当然更要护持常住。香期法会活动,学生要多参与实习,没有常住就没有生活。
在求学过程中,不敢参与,不敢发表意见,不敢接触大众,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一切都要等他人的指示才敢动作,这种学习有什么用?人是有灵气的,要将此“气”生生不息的发展出来,才会有气势。
凡事不敢承担,到处推托或躲避,久而久之,世界就没有你的空间了。要参与、要加入、要关心、要用心,才会让大众接受、受团体肯定。
人之所以会苦,是因为没有佛法,对别人的批评、指责或毁谤,要接受下来并借以强化自己。
学习,不光只是来自书本上,工作上、生活上、待人接物上,都可以从中学习。人要生存得有价值,光能干是不够的,还要杰出。“杰出”则是要靠辛苦堆积起来的。
大家要懂得开发自己——
上等人:能了脱生死,解脱自在。
中等人:稳重、发心、包容、人和并能安住身心。
三等人:有力量抵抗一切逆境,世界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
智慧者:肯承担、有力量、有方法、看得开、会处理一切事物。
要把自己规划成哪一种人,就要看自己的智慧了。
财宝会有人抢,但是佛法、真心、功德、善业等则是别人抢不走的。
有佛法、有看法、有意见,才会受人欢迎;学佛要一心、单纯,才会快乐,有了快乐能与人分享,才是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