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八日 星期二(1 / 1)

上午,巡视位于普门寺紫竹林《觉世》月刊的新办公室,并听取满祥、觉兆等工作人员,对《觉世》重新整编的规划报告。并和普门寺住众进行“师徒时间”。

下午五时左右,由普门寺出发往宜兰。车行进入台北县境内,沿途庙宇林立,不是庙就是宫、殿,一直延续到宜兰县。想到在台湾的寺庙时有争执,尤其是在宜兰境内的寺庙,更是无所不争,其原因不外——

1.官方法令不健全,对寺院财产、继承人、主管的资格、任期不明确。

2.宜兰寺院的出家人,中年出家者多,除了俗家有儿女外,还有徒弟,一有问题,尤其牵涉到寺产(徒弟与俗家儿女之争),应该用世俗方式来解决?还是由师徒关系来解决?造成寺院没有保障。

3.在宜兰负责寺院的僧尼,本身没有受过佛教学院的教育,世间教育程度也不高。佛学或世间学都没有具备,就掌管寺院行政,是造成今日寺院混乱的原因之一。

4.在宜兰的寺庙,早期没有德高望重的法师来弘法及领导信众共修。大都是“僧俗合资”(如拿退休金来合资买地建寺),当见解不同或权利有所冲突时,就开始有纠纷。

5.寺庙的僧众本身不懂法令,对于自耕农、管理人、信徒代表的资格限制都不懂,一旦有问题时,到处都是纠纷之源。百分之八十的寺庙都有这些问题。

6.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人管账,不知道要记账,将财产归公,是属寺院所有或教团所有?如能明确,就不会有纠纷。

7.寺庙的管理、行政、弘法,没有树立领导中心,所以谁领导谁?谁听从谁?十几年下来,僧众不像宗教师,修行的道场与世俗相同。

从宜兰的寺庙看全台湾寺庙,其混乱之源不外早期只看人情、金钱,而没看到法令,等人往生了,金钱没有了,就只剩下法令。因此更要重视“宗教法”的设立,最重要在于住持、管理人的资格一定要是佛学院毕业,就如同教师要师范学院毕业、医师要医学院毕业、媒体工作人员要传播学系毕业一样,要有专业人员来负责,才不致于以盲引盲,而成为乱象的根源。

晚,安单于仁爱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