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李自成的梦魂萦绕(1 / 1)

三月十七日入夜,当崇祯皇帝进入玄武门,踏上乾清宫的丹墀时,李自成的南、北两路大军,在北京城外会师了。明军城外三大营兵马,根本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便全部投降了义军。明朝北京的防御,就剩下了一道又高又厚的城墙了。

三月十八日清晨,农民起义军开始攻打九门。他们首先用弓箭把李自成的伐明檄文射入城内,并射进了大量文告,申明大顺政权“贵贱均田”、“五年不征赋税”、“一不杀伤百姓,二不**妇女,三不焚烧房屋”的政策。还大量射入明朝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的致明朝官员的书信,劝说明朝君臣不要负隅顽抗,以免祸及京都,殃及黎庶。这些政治上的攻势,在市民和明朝中下级官吏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人心动摇了。

三月十八日傍晚,在外城西南区的回族人民,首先打开了广宁门,迎接义军入城。同时,李自成亲自指挥火炮,轰开了彰仪门,并率领骑兵杀入城内。接着德胜门、西直门相继为义军攻破。经过激烈的战斗,明军城内三大营全部被歼。义军完全控制了外城。

接着,义军一鼓作气围攻内城,明朝辅臣兼兵部尚书魏德藻率领各部重臣三十余人跪迎义军。崇祯皇帝在刺伤自己的两个女儿之后,自缢于万岁山东坡的那棵古槐上。陪同他的,是他那忠顺的太监王承恩。

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大明王朝倒塌了。历史把统治者的皇位,反馈给揭竿造反的农民李自成,也把一场更为复杂的斗争,压负在这个毫无统治经验的农民身上。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全国各种政治力量,重新进行了组合,形势立即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天地颠倒,黎庶翻身,安居乐业的憧憬使广大农民和市民欢欣鼓舞,各处焚香膜拜,庆祝义军的胜利,连明朝的中下级官吏也纷纷迎降。政治上的声威,使李自成居于高屋建瓴的地位,使义军控制的陕西、湖北、甘肃、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连成一片,形成了统一全国的基础力量。另一方面,明朝在江南的势力也联合起来,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与大顺政权分庭抗礼。而拥有强大兵力的吴三桂,盘踞于山海关,在降清与归顺义军之间犹豫不决。更为担心的是,满洲贵族集团也在准备“入主中原”,满、汉贵族阶级的联盟正在悄悄地形成。

李自成三月十八日进入北京后,他的帅府行辕就设置在承天门东面的林园里。所谓行辕,只是几顶蓝色的军帐。一是因为皇宫一片混乱,在修饰之前,不便进驻;二是因为李自成已下令全军战斗结束后,除警戒兵马外,立即移驻城外。不得扰民,自己总须以身作则;三是因为诸事繁忙,军帐行止方便,不受礼仪的约束。就在这林园军帐里,他依据形势的变化发出了几道谕示,至今仍闪烁着光辉:

为了加强政权组织,扭转动乱的局势,他大胆地留用了明朝四品以下的官吏,以保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为了实践对天下黎庶许下的诺言,他重申“均田”、“免赋”的阶级政策,并下令在义军控制的地区实行,给贫苦农民以实惠。同时,他下令对贪官恶霸进行镇压和清算,对明朝三品以上的京官和贵族皇亲进行追赃,以充军饷和行政开支之用。

为了对付江南明朝残余势力的反抗,他分兵南下,一路取滨州、莱州、登州控制山东,一路取济南、宿迁,对明朝将领左良玉、高杰等传檄招抚。

这些果敢的措施,表现了李自成的精明和才智。但对山海关吴三桂的举止,他却忧心忡忡,梦魂萦绕了。

三天来,他反复琢磨,日夜苦思,终于看清吴三桂和十万宁远铁骑,是目前形势中最关键、最迫切的一环。这不仅因为吴三桂拥有重兵,距离北京只有八百里,还因为在这个边将的背后,有着一个野心勃勃的东虏。“为我所用,将成屏障,为虏所用,将为劲敌”,他隐隐感觉到,吴三桂的向背,可能是整个大局的安危所在。但是,三天来,他对吴三桂的举止有着三个不解:

据吴襄供称:他已于本月上旬与吴三桂商定,据卫拒徙,脱离崇祯,然后举兵西进,归降大顺。看来,吴三桂是据卫拒徙了,但为什么不见举兵归降呢?难道吴襄在说谎吗?

据细作游骑禀报:吴三桂前日兵至丰润而突然返回山海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还不相信自己的诚意吗?

据降臣反映:吴三桂素与东虏关系暧昧,几个月前,虽有宁远大败清兵之事,但近几个月来,不曾听说辽东有任何战斗。这不是也蹊跷吗?

李自成十多年来,摸透了崇祯皇帝和明朝在中原的各个将领,但对吴三桂,他确实摸不透啊!

三月二十一日晚上,为了最终确定一个对付吴三桂的办法,他推开一切事务的干扰,在他的军帐里,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有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李岩参加。刘芳亮因来军帐请示率军南下的几个具体事宜,也被李自成留下参加了。

这样的小型会议,类似明朝的内阁辅臣会议和大清的和硕亲王会议。义军近几年来的重大决策,都是先在这样的会议上决定的。

由于李自成已经在襄阳、西安建朝称王称帝,朝制已趋完备,各人所处地位已经明确,刘宗敏、牛金星坐在靠近李自成的椅子上,宋献策坐在李自成的对面,李岩把椅子稍微向后挪了一步,与刘芳亮并肩坐在宋献策的后侧。因为是在军帐议事,又是一个小型会议,在礼仪上就不再讲究。大家进来之后,亲切地与李自成打个招呼,就算是礼节了。所以,显得十分亲切自然。

李自成也没有什么客套话,他像往常一样,直截了当地把事情摆了出来,要大家畅所欲言,然后,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大家的议论。

按照以往的惯例,牛金星以丞相的身份开了口。他首先谈了李自成登极的准备工作和皇宫的修饰情况。然后才谈及对付吴三桂的办法。他主张“急进”,并以极大的信心说道:

“崇祯以百万银两召吴三桂而不至,吴军怯也;至丰润而退居山海关,吴军避也。我义师无敌,弹指而北京陷,天下震动。以及播扬天威之机,万万不可错过。应以胜利之师,歼负隅之敌,东挫辽东外寇之锐气,南慑江南余孽之惊魂。”

刘宗敏进入北京后,奉李自成之命,亲自负责对明朝达官显贵的追赃事务,以便筹措军饷,为即将展开的新的征战作财力上的准备,所以没有认真考虑吴三桂的问题。牛金星说出“急进”的主张后,他没有深思,便随口附和道:

“如果决定挑开这个脓包,那就得抓紧时机,不使吴三桂有充分的准备。兵贵神速,八百里路,三天即可到达山海关,这一仗,我去!”

刘宗敏这么一说,宋献策、李岩、刘芳亮就不好说话了。刘宗敏在义军中的功绩和威望很高,仅次于李自成,特别在军务上。会议沉静下来,都期待李自成的决定。牛金星见刘宗敏支持自己的主张,十分高兴,便对李自成说道:

“这一仗,用不着刘侯亲自出马,去一员大将也就可以了。”

李自成没有明确回答,只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大家都谈谈,看这个办法行不?”

大家都在思索了。

李自成对牛金星的“急进”主张,心里存在着疑虑。关宁两镇,地处辽东,不像左良玉、高杰等拥兵对抗那么简单。他更明白,自己手下的兵马虽然已达百万,但真正能打硬仗的,也不过四十万兵马。如今战线拉长了,实际上能抽出来的兵马,也只能有十万精兵。虽说都是胜利之师,但也是疲惫之师,在力量上很难组织一次大的战役。如果硬要组织一次歼灭吴三桂的大战,则分兵两路南下的战略均需变更。他同时也朦胧地感觉到,吴三桂兵至丰润而退至山海关,不一定是怯战避战,也许有着更可怕的意图。所以,当牛金星发言之后,他在心里便否定了“急进”的主张。但刘宗敏的发言,却使他犹豫起来。他看着李岩身边的刘芳亮说道:

“明远,说说你的看法?”

刘芳亮是个年轻的大将,今年二十九岁,这次进军北京,他是南路大军的副将,是刘宗敏的助手。在义军第二代将领中,他的文才武略,都很突出,深得李自成的喜爱。他被李自成点名询问,急忙站起回答:

“禀大元帅,我这两天都在琢磨带兵南下的事,没有往山海关那边想,我说不准。不过,近日听明朝降官讲,吴三桂是一条满身黏液的泥鳅。他在北京骗了崇祯百万银两,溜进蛇洞里去了。现时,咱们还看不透他的底细,缓两天看看不行吗?”

李自成微微一笑,没有说话。但刘芳亮的回答,却为军师宋献策提供了一个说出自己主张的时机。他移动了一下身体,接着刘芳亮的话说道:

“明远所说‘缓两天看看’的想法也很有道理。对吴三桂,我也是疑虑重重,听说他以往与东虏关系暧昧,他的舅父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又都投降了东虏,对这样的人,我们更需慎重对付。今日之势,若操之过急,吴三桂会不会狗急跳墙?……”

不等宋献策说完,牛金星不以为然地插了一句:

“有吴襄和陈圆圆控在咱们手里,还怕他逃到关外去!”

刘宗敏突然醒悟了:

“吴襄、陈圆圆算个啥?富家无孝子,到时候吴三桂照样对吴襄绝情。陈圆圆是个歌伎,就是长了一副好脸盘,吴三桂玩女人多去了,什么圆的、方的、扁的,值不了几个钱!军师说得有理,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因为宋献策说出了李自成心里的疑虑,刘宗敏突然改变了态度,李自成决定与吴三桂的较量,先放在谋略和机变上。他看着一直沉默的李岩问道:

“林泉,你有什么想法?”

右军师李岩站了起来,迟疑片刻,从容答道:

“禀大元帅,吴襄府邸,臣已派兵保护起来,不许一兵一卒进入。对吴襄和陈圆圆,臣已转达了大元帅的谕示。他们都叩头谢恩。”

李自成点头。

“密云巡抚王则尧,居庸关总兵唐通,臣已延至军营,优容相待,也转达了大元帅嘉慰之意……”

李自成点头。

“关于对付吴三桂的方略……”

这时谕弘院院长顾恩君走进军帐,打断了李岩的话,高兴地禀报说:

“禀大元帅,崇祯的太子慈烺、永王慈照、定王慈炯已被査获了……”

军帐里立即沸腾起来,李自成神情异常振奋,急忙问道:

“在什么地方査获的?”

“他们匿藏在田弘遇的一个仆人家里,是一个太监透的信。”

“现在哪里?”

“为了不出意外,已带到臣的军帐。”

李自成连声说好。牛金星急忙向李自成祝贺:

“大元帅洪福齐天,又消除了一个隐患!”

李自成大笑:

“什么‘洪福齐天’?是崇祯的太监帮了我们的忙啊!”

宋献策也向李自成祝贺:

“在与吴三桂的较量中,我们又多了一分力量。”

李自成收住笑声:

“说得好!吴三桂不是要做明朝的忠臣吗?太子慈烺会告诉他怎么做的。牛丞相、宋军师,烦你们二位辛苦一趟,对太子和永、定二王,要妥加照应。孩子无罪,不要难为他们。对报信的太监,也要重赏。顾院长,请你速拟一份文告,晓谕天下,孤王要为崇祯保留几支香火。在文告上还要写上一笔,孤王正在为崇祯砍伤的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医治剑伤。让天下百姓知道,闯贼李自成的心肠比他崇祯仁慈百倍!”

牛金星、宋献策、顾恩君奉命离开了。

“明远,你也动身南下吧!对左良玉,我们去年和他有过一段交情,他的恩师侯徇现在我们这里,内情他都知道,如何区处,你可相机而行。代价再大,我们也认了,只要他能归顺就行。对于高杰这个叛贼,大丈夫从大处着眼,也不必再提过去的事了。你出发前来一趟,我有亲笔信给他。”

刘芳亮也告辞了。

李岩也要起身告辞,被李自成留住了:

“林泉,我和刘侯单独听听你的想法。对吴三桂这步棋走好了,我们就可以专心经营江南了。”

刘宗敏一把将李岩摁在椅子上,笑着说:

“林泉,如何对付吴三桂,听你的!”

三月二十二日清晨,李自成采纳了李岩“缓进”的建议,向山海关吴三桂大营,派出了招抚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