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婚后,他是否让你一直出现孤独感(1 / 1)

小花结婚三年了。这天,她来到闺蜜家,两眼通红地诉说着自己在婚姻里的憋屈。

小花两年前生了孩子,刚休完产假还没断奶就去上班了,然后每天都忙于工作、带娃、做家务,丈夫每天下班回到家却什么也不做,吃完饭就开始捧着手机玩游戏。

除了日常必须,小花跟丈夫几乎很少交流,即便自己主动找丈夫聊天,丈夫也只是“嗯嗯啊啊”地敷衍几句。

一次,小花忍不住对丈夫说:“你可以不帮我干活,可是我干活的时候,你在旁边陪我说说话也好啊!你不要整天抱着手机玩,一到家就成了哑巴……”结果,丈夫理直气壮地回答:“都老夫老妻了,哪有那么多话要说。我天天上班跟客户说、跟同事说、跟老板说,都说累了,回到家里只想歇歇。”

小花一时也无语相对。

夜里,小花被哭闹的孩子吵醒,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冲奶。怕孩子从**掉下去,她踹醒了身边呼噜震天的丈夫,让他照看两分钟。可丈夫没好气地说:“大半夜的你折腾我干啥啊?不就是冲奶粉,你就不能睡觉前冲好放保温瓶里吗?睡不好觉,明天我还怎么上班!”

小花满肚子委屈地说:“你白天要上班,难道我不用上班吗?我辛苦照看孩子,你就不能说两句好听的话?”话音未落,丈夫翻身起床——不是去冲奶粉,而是抱着被子去客厅睡了……

曾经说不完的话,如今却相对无言;身处同一屋檐下,却似乎形同陌路。

曾经有人把这样的婚姻状态形容为“婚姻孤独症”,得了这种“病”的夫妻,对对方的喜怒哀乐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法体会到爱情和心跳的感觉。没有了如胶似漆的亲近,连日常交流都消失后,随之而来的是身体接触的消失。两个相爱的人朝夕相处却似乎越来越孤独,爱情渐渐退却,剩下的只是相看两相厌。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很多人在单位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无论对同事还是对客户都能侃侃而谈。可是一回到家,面对朝夕相处的另一半,他们却仿佛失去了语言能力,整个家庭陷入尴尬的安静,孤独的气氛开始蔓延、扩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伴侣越来越觉得孤独。

如何摆脱这种令人恐惧的“婚姻孤独症”,已经成为许多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放任不管,想着能凑合就凑合着过,每个人都将在婚姻生活中活成一座“孤岛”——两个人明明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促使爱情和婚姻变成一出独角戏。

如果两个人都不愿改变现状,任由这种“婚姻孤独症”越来越病入膏肓,到最后剩下的只有两个孤独的灵魂。

对于许多度过婚姻甜蜜期的夫妻,尤其是那些人们通常说的“七年之痒”后的中年夫妇,下面这个场景是否十分熟悉?

男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到家吃完饭就往沙发上一倒,或是看电视、刷手机,或是在电脑前打游戏、看网页,或者将工作带回家继续加班忙碌。同样下班回家的妻子,则忙着做饭、洗衣、整理房间、辅导孩子作业。两个人各忙各的,屋子里除了孩子的声音,就是电视的声音……

婚姻和家庭应该是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是疲惫的心得到慰藉的地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让它成为“冷宫”,让婚姻中的孤独感吞噬所有的美好。

可能生活本身是很乏味的,但是婚姻中的两个人应该相知相伴,努力对抗这种长久的孤独。如果彼此都选择了孤独,还能用什么来抵挡余生岁月的乏味呢?

我们不妨从自身做起,主动做出改变,如尽量找机会去能让彼此开心的地方郊游、看一场喜剧电影、去欢乐谷冒险……这些地方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笑和温暖,也相当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不孤独的外部环境,调整彼此的心态和状态。

不要过度关注自我。

有些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婚姻中强烈渴望得到关注,过于依赖对方。时间久了,可能会让另一半感觉心累,有种被捆绑和束缚的感觉,甚至有想要逃离的冲动。归根结底,是我们过于依赖对方,想要通过依赖摆脱内心的孤独,最后反而使得自己陷入孤独。

当然,一旦发觉婚姻陷入孤独的沼泽,我们一定不能害怕和恐惧,不要退缩,更不要放弃,而要树立走出孤独的决心和意志,主动改变这一切。

要是我们自己都不想摆脱这种孤独感,别人不论怎么帮助都无济于事。比如,当爱人在面前晃悠的时候,你可以想办法找点话题,夸赞对方也好,提个问题也罢。总之,要抓住增进两个人情感交流的机会,不是向内心的孤独感低头,而是想办法赶走它。

一个人的孤独是自由,婚姻中两个人的孤独却是煎熬。两个人待在一起,近在咫尺却像隔着千山万水,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过,真正可怕的其实不是婚姻中的孤独,而是放任这种孤独侵蚀内心,侵蚀婚姻和爱情。同时,这种对于孤独感的放任,是婚姻里最大的悲哀。

所以,不管婚姻长短,不管彼此多么熟悉,我们都应该拿出真情、真心与对方交流,多一句亲昵的话,多一个温情的微笑,多一些爱的表达。我们要努力避免自己与伴侣陷入“婚姻孤独症”,努力不让另一半成为婚姻里那个孤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