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般来说,资金用途必须配合募集资金的期限。固定资产对应长期借款(股票或长期融资),流动资产则对应短期融资和流动负债。换言之,需要配合“期限长短”。
假如固定资产是短期融资的话,当融资到达期限后,就必须进行财政重建(再供给资金)。相对的,如果流动资产是长期资金的话,就很难配合流动资产的变动调整资本成本,财务上也很难回旋。
但如今单纯地将长期资产视作长期负债,或者短期资产视作短期负债来考虑的话,现实中也可能很难做出良好的整合。
比如企业内没有配备生产设备的制造事业,从制造阶段就采取外包方式,那么假设外包的是公司的招牌商品,那么也很难考虑流动资产与工场的长期整合性。
此外,即使同为制造项目,如果购买像硅芯片这种生命周期较短的商品当做固定资产的话,也不可能将其充当长期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于拘泥于决算书的项目,反而有可能错失事业价值的本质。不用拘泥于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固定负债、固定资产等用语,注意观察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彻底理解它究竟支撑着事业价值的哪个方面。
Q&A
■关注流动资产的其他侧面
——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区别会逐渐模糊吗?
星野 是啊。我们不能单纯地以“这是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来区分,必须更深刻地理解每个内容。如之前所述,现实中往往以实际战略上的意义为出发点来进行理解。
——那么现在就没有明确区分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积极理由了吗?
星野 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区别在最近正逐渐成为另一个重要的视角。这就是“人的智慧与流动资产的关系”。
通常来说,我们不认为财务报表反映员工等人的价值。但对于公司而言,毫无疑问人才能构成企业价值。人才是让企业产生价值的重要因素。
财务报表能表现公司的资产,但不能表现人才。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吧。
但其实仔细看财务报表就会发现有能反映人才价值的项目。那就是流动资产。当然,它并不是直接表现人本身的价值,而是展现其智慧和技巧、行动本质等成果。
——从这个观点来看的话,固定资产又如何呢?
星野 在购买设备和土地时,这些设备等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决定固定资产的价值。相比之下,流动资产的管理则由人的管理占了很大因素,且由人的能力来决定管理是否完善。
因此流动资产这部分能显示公司人才的贡献度。
——看来人才的贡献度对流动资产(营运资本)比固定资产更高啊。
星野 大致是这样的。流动资产的比重越大,受企业人才的智慧与技术的影响越大。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占比大且业绩好的企业很可能拥有大量优秀的人才,并且内部运营良好。
金融负责人应当意识到在决算书的流动资产背后,其实包含了“人的智慧与技巧”。如果是能够参与决策的经营者CFO的话更需要注意这一点。
■进阶解说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B/S、借贷对照表)就是指筹备租金及其使用方法。实际上它分为非常多细小的项目,但金融新手只要大致进行抽象思考即可。首先学会区别右侧(募集资金)与左侧(接下来要买什么),接着以此为基础,逐步细分,就能找到理解整体的捷径。
先设定持有100亿日元现金(115页图1),接着创建工场(图2)。当然仅凭这些还无法制造商品,所以为了购买原材料,请求银行融资50亿日元(图3)。其中的20亿日元用于购买原材料(图4),追加的原材料赊账购买(图5)。加入合伙人(图6)。用这笔款项返还借款(图7)。像这样一步步看下来,就能大致理解每个项目的意义了吧。本书中在解说金融本质时使用的是极其简单化的决算书,具体将右侧分为D和E(图7)。另外,左侧的A有时也需要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来进行说明(图8)。要理解本书,首先得掌握这种程度。(cf.《新版GLOBIS MBA金融》GLOBIS经营大学院编著)
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都是将来能够实现的,但目前还未实现的话,必须花心思使其账目“可视化”。比如赊账购买材料,会出现当材料已经到手而还未支付现金的状况(赊购)。这样会导致决算书的左侧增大,右侧变小。由于左右不一致,要在右侧追加“应付账款”一项来维持平衡。这可以解释为应付账款是从募集方借款。至于应收账款,将其当做应付账款的反义词来看待就简单了。即先将物品交于对方,但现今还未到账的状况(赊销)。由于手中没有商品,所以要计入“应收账款”这一项来保持平衡。这一部分是未来的存款,也就是还未实现的款项。本书为了仅为简单地说明金融理论,大多仅对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做抽象解释。但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在实际业务中非常重要,应收账款的资金处理时机,应付账款是否有利息等都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财务负责人需要倍加留心。(cf.《GLOBIS MBA事业开发管理》GLOBIS经营大学院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