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说罢,再不多言。他转向诸葛珪,坦然道:“令郎诸葛亮与吾道有缘,因此不妨实告,吾乃得道老祖李耳的徒孙,亦为当年一代玄机大师黄石公嫡传弟子张良之后。今日彼此相会,果然乃令郎与吾道之渊源深厚,吾将悉力以助其入吾道中。未知诸葛兄之意如何?”
诸葛珪一听,不由以手加额道:“小儿得遇一代奇人张先生,乃诸葛一脉之莫大福缘也!求之不得,岂有异议!”
钟灵芝一听,她亦甚喜诸葛亮这娃儿,乍见之下,便被他的丰采打动了,因此心向张道陵道:“陵哥哥打算如何助引诸葛亮入老子道中?是否打算把他视作银雀大龙脉的承荫人选呢?”
张道陵微笑道:“钟姑娘之意以为如何?”
钟灵芝虽然被张道陵一句“钟姑娘”弄得一呆,心道:他为甚忽然客气起来?但她却猛地又想起那“白兔龙脉之子刘备”来了,心中不由又惊又喜诸葛亮根基如此深厚,再加上得“银雀大龙脉”的荫庇,日后必可成陵哥哥老祖宗张良一类的玄机大师,其能力可旋乾转坤,化腐朽为神奇,了不得至极!但银雀龙脉既非帝王之格,则必定须依王而行,那到底日后他相助于谁?谁有天大福分?
钟灵芝心直口快,她这般思忖,忍不住便急忙道:“这银雀龙脉既然可出一代奇人,那荫庇诸葛一脉,自然妙至极也,但未知日后诸葛一脉,将相助于方谁人?这又是惊天大事也!”
张道陵一听,不由微微一笑道:“果然如此!但钟姑娘以为,诸葛一脉日后该助于何人呢?”
钟灵芝一听,便不由笑道:“若依灵芝之意,那白兔龙脉之子刘备,状甚可怜,若得诸葛一脉相助,便无需为其偏弱担心了!陵哥哥,你说是么!”
张道陵知钟灵芝历来偏爱于涿县的刘氏一脉,这是她好抱不平,锄强扶弱的心性使然,便微微一笑道:“此乃日后之事,牵涉其本命以及渊源根基,更须依循天机演行大势,此时岂可替其轻下选择判断哉?”
张道陵说罢,不再多言,决然的向诸葛珪道:“诸葛兄不必客气,吾与令郎渊源甚深,为助他成功,决把银雀大龙脉,堪点于你诸葛一脉吧!”
诸葛珪亦素闻风水寻龙的巨大威力,他一听不由喜出望外,千恩万谢的答应了。
张道陵相助诸葛珪,把他的父亲亦即诸葛亮的祖父骨骸,从阳都县城郊移上到金雀、银雀山上,葬于银雀龙脉之中。
很快一切便办妥了。唯一令张道陵遗憾的,是诸葛珪抱持诸葛亮叩拜祖坟时,刚好叩到五十四个头时,诸葛亮忽然大哭起来,令诸葛珪叩拜不得不中断了。
张道陵深知此乃预兆诸葛亮日后的命运,于五十岁的玄关上,必有烈劫,他但能过此玄关,便大步而入玄机之道,否则便有丧折之危了!张道陵判定此点,却不便点破,只是毅然决定,日后再向诸葛亮授予祷星延寿大法,以便届时他作自救,以迈过此凶危玄关。
当下于金雀、银雀山冈,移葬诸葛氏祖坟于银雀龙脉之事已了,张道陵等护送诸葛珪、诸葛亮父子返回阳都县城。
张道陵破例在诸葛家中逗留了七日七夜,在诸葛珪的书房中伏案疾书,也不知他写下了什么玄秘。
偶尔与诸葛珪相聚,诸葛珪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至,便忙向张道陵求教家宅的命运之兆,包括他自己和几位儿女的日后寿数及前程大事。
张道陵微笑道:“诸葛兄之寿数已定,再无改变可能,既然如此,不提也吧!至于你四位儿女,四儿诸葛亮日后自有奇遇,也不必细说了。你大女诸葛英、二女诸葛静,皆贤妻良母之命,而三儿诸葛瑾,性甚虚淡,倒能保长寿,亦即儿满堂之命。”张道陵说到此,便绝不肯再多言半句了。
诸葛珪见张道陵又返回他的书房疾书,深知这等奇人,行事隐含玄机,也不敢多问,只是尽心殷勤侍候,甚至破例从什么地方弄回一坛陈年佳酿,总算消解了老酒仙东方朔的难受与怒气。
七日后,张道陵便决然的向诸葛珪告辞了。他临走把三封锦囊交给诸葛珪,三封锦囊皆严密封牢,上书“甲、乙、丙”三字。
张道陵道:“诸葛兄可先行教亮儿识字,待他年满四岁,便可开启'甲'字锦囊,再到他八岁那年,便可把'乙'字锦囊交到他手上,着他于十七岁时开启,然后到他二十六岁之年,便可开拆'丙'字锦囊!切记,切记,慎之!慎之!”
诸葛珪见张道陵神色郑重,不敢怠慢,连忙接过三封锦囊,收藏好了,才又略带迷惑的向张道陵问道:“张先生待诸葛家大恩大德,在下与小儿等当永志不忘!但在下有一点疑惑,为甚第二、第三封锦囊,非要交到亮儿手上,由他到十七岁开拆,待他十七岁时再交给不行么?”
张道陵一听,不由又目注诸葛珪一眼,但见他命宫准头谏台位上,青黑之气聚而不散,更无延伸之象,亦即牢牢凝固于准头与谏台命宫位之间,暗想:你准头与谏台青黑之气已凝聚不散,乃主你寿数止于此也,又准头命宫位主四十八,谏台位主四十九,即距你现下本命位仅八年而已,届时诸葛亮亦仅得八岁,到他十七岁时,你已成银雀龙脉中人了!张道陵心中忖念,但不忍于此时说破,便淡然一笑道:“此乃诸葛亮之本命运势所然,诸葛兄日后自然明白,也不必耿耿于怀。”
诸葛珪虽未得要领,但明知再追问下去也无结果,只好叹了口气,依依不舍地道:“张先生于诸葛一脉有莫大恩德,亮儿日后但有所成,必不敢忘先生恩典,只是未知何时才能再与先生见面了!”
张道陵微一沉吟,暗道目下已届天机大势战乱之期,亦即“三王鼎立,一皇隐现”之局开始揭开序幕,其中关键性的时刻,按天目山上天象所示,距今已不足二十六年,其时只怕连我亦难脱身此劫!他这般思忖,便向诸葛珪含笑道:“诸葛兄不必为此挂怀,有缘千里会相会,或许二十六年后,时值令郎诸葛亮大成之日,便是吾与诸葛一脉相逢之时矣!”
张道陵说罢,便与药仙殷七七,趣仙东方朔、天女钟灵芝等三人,决然的离开了。
诸葛珪到底未得要领,也未能确定,二十六年后张道陵是否与他相会,因为他只预示届时与“诸葛一脉”相逢而已。不过也知道这等绝世高人,决计难以挽留,无奈只好长叹口气,喃喃地道:“罢!罢!罢!无论日后诸葛珪运数如何,但有子孙血脉光大诸葛一脉门楣,也就不枉姜太公梦示江边垂钓,喜获奇缘的一番美意了!”
而自此之后,诸葛珪便把全副身心精力,放到四儿诸葛亮的身上,在诸葛亮年届三岁时,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
诸葛亮这孩子亦令诸葛珪惊喜不已。因为到诸葛亮年仅六岁时,他发觉自己穷数十年学得的知识,诸葛亮竟可全盘接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诸子百家,但凡诸葛珪教授的,诸葛亮竟一点即通,更能举一反三。渐渐诸葛亮所提疑问,竟连诸葛珪这位秀才父亲亦回答不了!此时诸葛珪才明白,张道陵当年留赠的“甲”字锦囊,内中的预示,竟悉数应验!
原来张道陵留赠的“甲”字锦囊,于诸葛亮四岁开启时,发觉囊面有两份书函,一份乃指示诸葛珪尽其所能,教授诸葛亮各种学识。另一份则是一份奇怪的口诀,教诸葛亮熟读默记,以便日后领悟自己研习。
不料诸葛亮悟性之高,出乎张道陵的意料,他当时年仅五岁,便领悟那“口诀”的要旨,他自己私下间依口诀研习,他发觉自己的体魄竟越来越强劲了。原来这是张道陵当年书授诸葛亮的“无为神功”内功心法,诸葛亮于幼时研习,竟比张道陵自己尚早三年,由此可见诸葛亮悟性之高,以及那“银雀大龙脉”龙气荫庇的威力了。
诸葛亮就在这充满战乱,世局诡秘莫测的人世间,慢慢成长起来了。
天鼓,有音如雷而非雷,音在地而及于地心,天鼓既鸣,兵发其下。
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于地,类狗状。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焰焰冲天,其下如数顷田亩,上观而有黄者,现之乃主破军杀将。
蚩尤之旗,类彗星而尾曲,如旗,见则王者征阀四方。
长庚,如匹布横空,此星见,兵必起。
星移斗转,日月沉浮,乾坤幻变。
先是天鼓之声如闷雷骤响,神州大地四处可闻。
接而天狗食日,白昼如同黑夜。
再而有星如帚,横空而扫,状如尾,实为蚩尤之旗,睹之令人触目惊心。
最后突见如布长星,横空而展,状如旗,乃长庚星现于天地。
天象幻变,天地旋转,匆匆又十六个春秋过去。而张道陵顺应天机演行大势,预伏的“三王鼎立”在脉大法,已迅速于天地间展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