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终于还是迎来了士族女性命中注定的苦难。在她38岁的时候,赵明诚终于复出,去莱州做太守了。这是李清照人生中第二次与赵明诚分离。
人们印象里的李清照总是在空闺中等待着夫婿的形象。这首先是因为她的这类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其次是因为这个形象是典型的士族女性形象,千百年来引发了无数才女的共鸣,叠加了无数才女的经验。李清照成为重要的文化偶像,很大程度上因为她是独守空闺的士族女性的代表。
事实上,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这次分离也没有多久,大概只有半年。李清照几乎是稍微收拾了一下家里,就跑到莱州,去找赵明诚了。
在士族女性里,李清照真算是和丈夫相处很多的了。在不多的分离中,李清照写出了那么多抒发离怀别苦的作品,写得那么好,这是因为苦难激发出的创造力总是惊人的。女性诗人最好的作品总是出在与爱人别离的时候,就像男性士人最好的作品总是出在贬谪的时候。这些不幸的经历也许在他们的人生中只占很短的一段时间,却为他们定格了文学史上的“标准像”。
第二次分离,李清照少了少年时的惶恐不安,多了对丈夫的依恋。二十年的夫妻,和赵明诚相依相随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突然的分离,让她觉得百无聊赖。在古代,三十八岁已是做祖母的岁数,还这么“黏”着丈夫,难免会被人笑话。不过李清照好像不在意,这也许是因为她的真性情吧。词这种文体,就是要求词人把不好意思说的、一闪而过的念头都记录下来,直接而又精确地表现出来,只有真性情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词人。又或许,这也是老夫老妻之间的一种情趣,因为双方都有了年纪,所以才越发敢说缠绵的话,有点开玩笑的意思。这种意趣,也是词应该有的。
不知何故,李清照终生没有孩子。即使在古代士族社会,这件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正妻没有孩子,妾有孩子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赵明诚也没有跟妾生孩子。又或者,娶到才女的光荣,足以盖过没有孩子的失落了。
李清照的词常有清冷落寞的感觉,但这种清冷落寞只是词体追求的审美效果,在很多人生得意的男性词人的作品中也可以见到。如果把这种落寞解释为没有孩子的遗憾,甚至解释为受到了丈夫的冷落,就难免有点牵强了,不是读诗词的读法。特别是思念爱人的诗词,写自己寂寞,其实就是写自己对爱人的深情,写爱人在时的恩爱。
追随丈夫到莱州之后,李清照又与赵明诚朝夕相处了。这段日子,也没有在她的词中留下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