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州,苏轼突然回忆起了童年的一段神奇经历,并对历史人物展开了浪漫想象。其实,也许他就是想写《洞仙歌》了,这个词牌的声情非常美。 《洞仙歌》是一个有拗句的词牌,也是豪放派词人所喜爱的。不过,最动人的《洞仙歌》似乎还是这一首。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 昶chǎng[1]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2]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3]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4]淡、玉绳[5]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6]流年暗中偷换。

[1]孟昶: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

[2]花蕊夫人:孟昶的妃子,姓徐(一说姓费),貌美如花蕊,故被称为“花蕊夫人”。

[3]水殿:指摩诃池上供孟昶和花蕊夫人玩乐的宫殿。

[4]金波:月光。

[5]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此处泛指群星。

[6]不道: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