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和美学家(1 / 1)

我记得多年前读过一个孩子的故事,那是19世纪的事情,这个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很高。夏天,他们让孩子仔细研究草坪上的花,观察其质地,看花瓣的大小,看树叶的形状和排列,看叶子在树上的位置,看天空这个背景。父母很有把握,孩子将要成为博物学家,尤其是植物学家。可是他们错了。这个孩子对田野里花儿的色彩、形状和位置的强烈兴趣,是对这些东西本身的兴趣。他要成为艺术批评家,而不是成为科学家。

那个孩子不是麦克卢汉——麦克卢汉是1911年出生的。但是,孩子对花儿的兴趣,尤其是他与科学接近又大有区别的兴趣,也可以用来描绘麦克卢汉的研究路子。20世纪30年代,麦克卢汉在剑桥大学上研究生院。这是剑桥十二使徒[1]、罗素[2]和穆尔[3]在世纪初期的圣所,是理查兹新批评文论的发祥地,也是布鲁姆斯伯利文人圈子[4]的发祥地。麦克卢汉习惯把20世纪的科技产物当作原材料,他把这些东西用来构建理解世界的艺术大厦。因此,虽然原子裂变在理论科学和实际武器中显然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而且麦克卢汉也是这样看的,但是他宁可把原子裂变当作一种看待世界的更好的方法——用原子流来射击世界,而不是被动地让原子流给世界提供照明,也不是远距离研究原子。实际上,虽然在混乱中寻求理解的方法,正是杜威及实用主义哲学认为的最好的科学方法(唯一可靠的产生真理的方法),但是麦克卢汉总是坚决反对哲学家的桂冠。他说:“我不解释,我只探索。”他宁可从自己的探索中搜求和提供洞见,就像美酒香花的鉴赏家搜求和提供洞见一样。因此,麦克卢汉和杜威的区别就像理查兹和穆尔的区别一样大——虽然理查兹是穆尔的哲学弟子。麦克卢汉认为,哲学及其方法论论争分散注意力,使我们不能够鉴赏世界及其技术机制。这样去理解绝对不意味着赞同这个技术世界,而是尽量直接把握它。这是麦克卢汉主张的方略。他认为这种方略最容易揭示隐蔽的效应。在这个意义上——他回避形式哲学,把科学当作人工制品——他的立场既是现代科学黎明期培根[5]的立场,即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世界,而不是按照人家教你的方式去看世界,又是后科学时代的立场。他搜集科学发现而不是践踏科学成果,否则我就不会觉得他的成果饶有趣味了。

在他的马赛克拼图中,麦克卢汉抹平了科学以及技术的应用成果。其结果是,大大小小的发现,大大小小的冲击和阵痛,在他的图式里常常具有同样的分量。因此,使原子裂变是洞悉世界的深刻方法,是任何窗户和屏幕共同的属性:玻璃和原子加速器同样使我们窥见事物的内部,而不是在物体的表面匆匆一瞥。玻璃简单的透明属性,和不透明表面的反射属性相对,使玻璃这种平平常常的技术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在这一点上,玻璃的作用和原子加速器是一样的。更加先进的技术,比如玻璃做的电脑显示屏,也能够告诉我们许多信息。

玻璃背后涂上水银就成了镜子。于是,镜子是玻璃功能的例外,否则玻璃只具有让光线透射的功能。麦克卢汉也抓住了这个平平常常的技术,从中找到理解(或误解)媒介的意义。他说:“少年那喀索斯[6]误将自己的水中倒影当成另一个人。他在镜子中的延伸使他麻木。”(《理解媒介》p.51)结果他淹死了。只看水面而不是穿透水面去观察,不仅肤浅,而且危险。这就是这个神话给人的教益。

这并不是说,穿透事物去看问题就没有风险,而是说,这会给我们提供机会,使我们能够超越反射回来的自我影像去看问题。

[1] 剑桥十二使徒(Cambridge Apostles),剑桥大学思想社团,创建于1820年,成员含学生和老师,后衍生出著名的布鲁姆斯伯利文人圈子。

[2]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评论家、作家,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对符号逻辑、逻辑实证论和数学体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著有《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数理逻辑导论》,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3] 乔治·穆尔(George Edward Moore,1873-1958),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实在论者,曾任剑桥大学哲学教授。代表作有《伦理学原理》《反驳唯心主义》《哲学研究》等。

[4] 布鲁姆斯伯利文人圈子(Bloomsbury group),布鲁姆斯伯利是伦敦一个地名,20世纪初期,这里聚集了大批文化学术精英,除了罗素之外,还有伦纳德·伍尔夫(Leonard Woolf)、福斯特(E.M.Forster)、约翰·凯因斯(John Keynes)等。

[5]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散文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古典经验论始祖,近代实验科学方法鼻祖,著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学问的进步》,他的大量散文作品在一般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息的影响。

[6] 那喀索斯(Narcissus),河神刻菲索司与利俄佩之子,美少年。回声女郎厄科(Echo)爱上他,但是他只爱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爱任何女人,致使回声女郎憔悴而死。他自己亦憔悴而死,死后成为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