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作为内容的媒介:屏幕上的文字(1 / 1)

麦克卢汉试图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内容引向媒介。他关注的是,内容夺走我们的注意力,损害我们对媒介的理解,甚至损害我们对媒介的感知,损害我们对媒介周围一切的感知。在这一点上,内容很像是阳光。阳光使人目眩,使人看不见天上的星球,甚至在阴天也看不见。我们看得见的星球只有太阳,这是例外。麦克卢汉有一句人们广泛征引的话:“媒介的‘内容’好比是滋味鲜美的一块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分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力”(1964,p.32)。我们经常思考和谈起我们在书报杂志里读到的东西,在广播中听到的东西,在电视上看见的东西,但很少去思考,也很少说,我们在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如此等等。

如果考虑孩子的情况,就会出现意味深长的例外。儿童选择的媒介,我们是很容易监控的。但也有一些例外。网络之类的新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不是很普遍。我们尚且无法评论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很可能会注意到,我们的孩子是在看电视,而不是在做作业。我们还可能注意到,我们上网的时间比过去多了还是少了。但这是特殊情况,这个时候,媒介在我们的注意力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通常的情况下,我们是不给它们这种位置的。事实上,我们可以如此解释麦克卢汉早期何以成功。20世纪60年代初,当他出版《谷登堡星汉》和《理解媒介》时,大家对电视这个比较新的媒介还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关于媒体首次在社会出现时如何吸引了大众的兴趣,请参见我1977年的文章《玩具、镜子和艺术》。

但在一般情况下,当媒介被内容遮蔽时,媒介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麦克卢汉在说了“思想看门狗”之后,立即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但这两句话,人们引用很少:“媒介‘内容’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一部电影的内容是一本小说……”(1964,p.32,pp.23-24)s。换言之,任何媒介的内容宛若“滋味鲜美的肉”,它支配我们的感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觉不到眼前这种媒介的深层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正是此前的一种媒介,已经被驯化的、看不见的一种媒介,就像是已经被驯化了的狗,规规矩矩地躺在眼前的地毯上。内容并非不重要,它也许还是审视媒介及其影响的最好的办法。这个比方唯一的不足是:这个内容必须比我们现在通用的媒介早一点产生。

小说是电影的内容,电影和连续剧是电视的内容。那么,什么媒介是网络的内容呢?

答案实际上是这样的:网络的内容不是一种媒介,而是许多媒介。因为网络把文字作为内容时,文字有许多形式,从情书到报纸;还有电话、广播(网络上的“实时音频”)和具有伴声的动画,我们可以把这种动画当作一种电视形态。然而,所有这些形式都有一个的共同要素,那就是文字。一切现在和过去与电脑有关系的东西,都和文字有关系。而且还要继续维持与文字的关系。如果要等到没有关系的那一天,那就是口语代替文字作为指令的那一天。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媒介的一部分“讯息”,是一切走在它前面的媒介,至少是此前的大部分媒介,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它总是在掌舵。

比尔克兹(Sven Birkerts)和波斯曼这样的网络时代批评家指出,电脑改变了读写的性质。此说不错。毫无疑问,纸面上的活动,书报中的活动转移到屏幕上去进行时,是大不一样的。旧媒介作为新媒介的内容,就成为看得见的、明明白白的东西。麦克卢汉这个观点说明,文字到互联网上“出游”时,它和原来的文字有所不同。差别之一就是,它更加容易解释清楚。自从欧洲人开始用印刷机以来,文字从隐逸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毫无疑问,它完全走出来,走到光天化日之下,是一件好事——这对书面文化及其价值观没有一丝一毫的害处。比尔克兹等人也是这样说的。

再者,文字等媒介作为内容上网之后,它们被推进到更加显赫的位置。这就产生了一种深刻而民主的结果。这和我们读书报杂志的经验不一样。过去的阅读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单向的阅读活动,他们都不写。网上的经验却是双行道,读者可以做出贡献,他们在网上浏览时,可以发电子邮件,参加讨论,进行批注评点。网上许多页码的动态形象,正在日益增加,有些还有伴声。网页的设计者实际上成了电视制片人。结果,动画制作者人数猛增,分散到许多领域。他们可以用个人电脑给公共屏幕输送的形象,不知凡几,远远超过成本更高的影视制片厂制作的形象。不错,和影视比较,网上形象像卡通,是粗线条,但是它们是整个世界的产物,是越来越多的人的表达方式。在20世纪最后的25年中,自从个人电脑问世以来,文字成为公众越来越容易利用的东西了。

事实上,少量的讯息流向许多被动使用者的运行轨迹,被互联网及其分支颠倒过来了。印刷机以来的一切技术媒介,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少量的讯息向多数人流动。只有电报和电话是例外,它们的内容是使用者自己提供的:电报是自己写的,电话是自己说的。

我们还可以说,不仅过去的一切媒介是互联网的内容,而且使用互联网的人也是其内容。因为上网的人和其他媒介消费者不一样,无论他们在网上做什么,他们都是在创造内容。

换言之,上网的人是互联网的内容。这就是麦克卢汉打比方说的,媒介即讯息,使用者是媒介的内容。使用者是一切媒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