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无论规模大小,都可分为飞行区、候机楼区和地面运输区三大部分。其中飞行区是飞机活动的区域,地面运输区是车辆和人员活动的区域,候机楼区连接飞行区与地面运输区,为离港旅客提供登机服务和为到港旅客提供到达服务。
一、飞行区
飞行区是空港中飞机活动的区域,包括空中部分和地面部分。空中部分主要是指飞机进场和离场的航路,地面部分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和登机门等。这里主要介绍地面部分。
(一)跑道
1.飞行区等级
跑道是空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港区别于车站、码头等客货集散地的明显标志。跑道的长度、宽度、强度以及净空条件决定了可以起降的飞机类型,空港飞行区等级也是根据跑道性能来划分的。
飞行区等级由两个字符构成,第一个字符是数字,表示可供飞机起降的场地长度;第二个字符为字母,表示可供起降飞机的最大翼展和最大轮距(两个主起落架机轮外侧的间距)。数字共有1、2、3、4四个等级,数字越大,表明场地长度越长;字母有A、B、C、D、E五个等级,字母越往后,表明能起降的飞机最大翼展和最大轮距越大。可简单地理解为:数字反映了跑道长度,字母表示了跑道的宽度。飞行区等级划分标准见表5-1。
表5-1 飞行区等级指标
我国的国际空港大多为4E级,只有极个别国际空港为4D级,这些空港都可以起降目前世界上的所有飞机。如石家庄正定机场,在我国4E级机场中其跑道长度、厚度都不是最高级别的机场,但该机场曾5次保障了世界最大的运输机安-225起降。
相关链接
现在有的机构将飞行区等级中的字母增加了一位,即F级跑道,可保障的飞机最大翼展增加到80米,最大轮距增加到16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第一个4F级机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6个4F级机场,分别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2.跑道方向和跑道号
在有风条件下,飞机的起飞、着陆要在逆风中才能有较好的性能表现,因此机场的跑道方向应与当地主风向一致。若风向变化较大的地区,机场往往修建多条跑道,每条跑道的方向不一致,以便在风向有较大变化时选择适合飞机起降的跑道。如芝加哥奥黑尔机场就具有7条交叉跑道(见图5-3)。
跑道号为跑道中心线磁方向除以10,四舍五入取整,用两位数表示。由于跑道有两个使用方向,所以一条跑道有两个跑道号。如某跑道磁方向为163°/343°,其跑道号就为16/34。跑道号用大字体标在跑道头,如果一个机场有两条平行跑道,其跑道号一样,就用左、右加以区分,图中的18R就表明是18号右跑道,它的另一端跑道号为36L;如果有三条跑道,中间跑道就用C表示(见图5-4)。
图5-3 芝加哥奥黑尔机场
图5-4 跑道号
3.跑道的附属区域
跑道的附属区域主要指跑道道肩、跑道安全带和净空道。
跑道道肩是跑道两侧与草地的隔离地段(图5-4中的白线外侧部分),用于在飞机偏离跑道时,对跑道边沿起保护作用,不致损坏跑道,还能防止发动机喷气灼伤跑道。
跑道安全带是指跑道四周划出来的一定区域,用于保障飞机意外冲出跑道时的安全,安全带分道端安全带和侧安全带。道端安全带在跑道两端,宽度、强度都和跑道相同,侧安全带则不需修建成水泥道面,只需保证地面坚实、平坦即可。
净空道是道端之外的地面和向上延伸的空域,要求没有障碍即可,主要保证飞机起飞离地后初始上升、着陆下滑和拉平阶段高度较低时的安全。
(二)滑行道
滑行道用于将停机坪与跑道连接起来,除直接连接跑道两端外,与跑道中部还有数量不等的几个连接处,以便飞机着陆后能尽快脱离跑道。
由于飞机在滑行道上运行的密度比跑道上高,起飞前在滑行道上的重量也比跑道上的大(滑行过程中要耗油),所以,滑行道的道面强度要求不得低于跑道强度。滑行道的宽度要保证飞机滑行时机轮不致进入草地,一般要求飞机在滑行道中心线上时,最外侧的机轮距滑行到边缘不得少于1.5~4.5米,在转弯处还要适当加宽。
(三)停机坪
停机坪简称“机坪”,可分为停放机坪和登机机坪。停放机坪用于飞机在机场长时间停放,如过夜、维修等;登机机坪用于旅客上下飞机、装卸货物,一般在候机楼外侧和货场处。根据机场规模不同,要修建足够面积的机坪,以保证飞机和车辆、人员的活动需要。
(四)机场导航设施
为保障飞行安全,准确引导飞机到达机场,机场设置了相应的导航设施,目前民航机场普遍采用的是仪表着陆系统(ILS)。仪表着陆系统由航向台、下滑台和若干个指点信标组成。
图5-5 ILS仪表着陆系统原理
航向台位于跑道中心线上,沿跑道两侧发射两束等强度的无线电波,飞机上装有相应的接收装置,如果飞机处在跑道中线上,接收到这两束航向信标波强度相同,仪表指针指在正中;如果飞机偏在跑道中线左侧,飞机接收到左侧的航向信标强度更强,仪表指针指向右侧,提醒飞行员飞机需要向右调整;同理,飞机如果偏在跑道右侧,飞机接收到右侧的航向信标强度更强,仪表指针指向左侧,提醒飞行员需要向左调整。
下滑台位于跑道一端,向沿与地面成3°的下滑道上下各发射一束等强度的下滑道信标无线电波,如果飞机正处在3°下滑道上,接收到上下的无线电波强度相同,仪表指针指在正中;如果飞机位置偏高,在3°下滑道上方,飞机接收到上方无线电信号强,指针向下指,提醒飞行员要向下修正;相反,如果飞机位置偏低,在3°下滑到下方,飞机接收到下方无线电信号强,指针向上指,提醒飞行员需向上修正。
指点信标设置在跑道延长线上,一般设置3个,按规定设在距跑道一定的距离上,飞机在信标机上空时接收到信标信号,相应的琥珀色信号灯闪亮,提示飞行员飞机的位置。
通俗地说,ILS仪表着陆系统几束无线电信号围成了一个电磁波“隧道”,飞机以预定的速度沿着“隧道”钻出来就是跑道,就可以稳稳地落在跑道上。仪表着陆系统有3个类别,Ⅰ类精度较低,Ⅱ类精度较高,Ⅲ类又分a、b、c三个等级,其中Ⅲa精度最低,Ⅲc精度最高,Ⅲc在即使看不见跑道的气象条件下也可以指引飞机起飞着陆。
二、候机楼区
候机楼是空港飞行区和地面运输区的结合部,是旅客在机场活动的区域,包括候机楼建筑物本身和旅客出入通道、登机机坪等。
(一)候机楼内的服务区域
候机楼内根据服务功能不同,可分为政府办公区域、空港管理区域、航空公司运营区域和旅客服务区域。
政府办公区域内一般有民航主管部门、卫生部门、环保部门等的办公区,如果通航国际航线的空港,还设有海关、边防检查部门等的办公区。
空港管理区域内设有空港行政部门、后勤部门、消防救援部门等的办工区和工作场所。
航空公司运营区域是由各航空公司租用的办公区和服务区,包含运营办公室、签派和贵宾接待等区域。
旅客服务区域是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运输部门面向旅客服务的场所,包括值机柜台、安检通道、海关及检疫通道、迎送旅客的活动大厅、登机前候机厅、行李交付大厅等,还有为旅客提供信息服务、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区域。
(二)旅客在候机楼内的流程
标准的候机楼内,旅客的活动区域主要分为两层,上层为出港旅客活动区域,下层为到港旅客活动区域。
旅客乘机旅行,须到候机楼二楼的出港大厅,在相应的值机柜台(见图5-6)凭购票使用的身份证明办理值机手续(更换登机牌、交运托运行李),然后凭身份证和登机牌通过安检通道(见图5-7)进入隔离区,到相应的候机厅候机。旅客凭登机牌于起飞前半小时开始登机。
图5-6 值机柜台
图5-7 安检通道
旅客到达目的地后,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候机楼一楼的到达厅,在到达厅中的行李交付处领取自己的托运行李后,离开隔离区,航空旅行结束。
(三)登机机坪
旅客通过登机门后,到达登机机坪登机。登机机坪一般布置在候机楼外,尽量缩短旅客的步行距离,空港根据处理的客流量不同设有多种形式的登机机坪。
单线式登机机坪结构简单,飞机直接停放在候机楼外等待旅客登机。这种形式的机坪简单方便,但只能处理少量飞机,一般用于航班量不大的支线机场。
指廊是由候机楼伸出去的手指状的走廊,飞机停靠在指廊两侧的停机位上,和单线式登机机坪相比,指廊可以容纳更多的飞机。为减少旅客在指廊内的步行距离,较长的指廊内铺设了活动人行道。指廊式登机机坪被大多数机场广泛采用,随着机场吞吐量的增加,指廊还能很方便地扩展(见图5-9)。
图5-8 登机机坪的形式
图5-9 指廊式登机机坪
卫星厅是设置在候机楼外的候机厅,一般通过指廊与候机楼相连,飞机可以沿卫星厅外侧停放,连接卫星厅的指廊两侧也能停放一定数量的飞机(见图5-10)。卫星厅式登机机坪有指廊式容纳飞机数量多的优点,同时旅客在卫星厅内可以获取更多的航班信息,但扩展性能不如指廊式。现在很多大型机场使用了这种形式的登机机坪。
车辆运送式登机机坪又叫远距离登机机坪,飞机停放位置可设置在离候机楼较远的停放机坪,可停放数量较多的飞机,旅客通过登机门后,由摆渡车运送到飞机旁(见图5-11)。这样的登机机坪无须相应的建筑,灵活方便,但对车辆的需求量较大,还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许多机场在航班繁忙时使用车辆运送式作为指廊、卫星厅式登机机坪的补充。
图5-10 首都国际机场卫星厅
图5-11 摆渡车
三、地面运输区
空港的地面运输区是空港和所依托城市及周边城市连接的通道、空港停车场和内部通道的总合。
空港和所依托的城市往往有专用的通道相连,保证旅客、货物能顺畅、快捷地进出空港。国内大部分空港与所依托的城市都用专用的机场高速公路连接,有的城市还开通了地铁、轻轨等与机场相连。空港通过所依托的城市,让航空运输进入到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便捷地与车站、码头以及周边二级城市融为一体,组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空港建有较大面积的停车场,供大量的出租车、接送旅客车辆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的车辆停放。由于面积大,为了减少旅客在空港停车区域内的不便,往往把出租车、接送旅客车辆的停放区域安排在候机楼附近,避免旅客携带行李步行太长的距离,而机场、航空公司及其职工使用的车辆,则停放在离候机楼较远的位置。
候机楼附近有许多飞机、车辆与行人活动,内部通道必须合理安排和管理,才能保证交通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至于出现混乱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