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糖尿病老年人活动的指导要点。
掌握糖尿病老年人活动的种类及强度。
能力目标:能正确指导糖尿病老年人进行活动。
能正确评估糖尿病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工作任务描述
王爷爷,75岁,冠心病患者,患糖尿病8年,居住于某养老机构,一直通过饮食、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较理想,但近来活动后时常诉腿、足部有麻木感,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值有波动。小钱作为王爷爷的照护员,现需对其进行活动指导。
问题思考:
1.如何评估王爷爷的活动能力?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指导王爷爷进行运动锻炼?
3.王爷爷在活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指导前准备
1.照护者自身准备:具备糖尿病及糖尿病老人活动指导相关专业知识;着装整齐大方;初步了解被评估老人基本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
2.物品准备:笔、纸、手表、评估用表格等。
3.老人的准备:时间安排;老人的健康资料,必要的体格检查结果等。
二、糖尿病老人能力的评估
1.目的:老年人活动能力及活动需求程度。
2.内容:
(1)个体状况调查 性别、年龄、健康史、疾病史、日常生活情况、业余爱好、体格体力、血糖监测记录,重点强调老人活动能力的评估等。
(2)体格检查结果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老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检查,如糖尿病检查、心肺功能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及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等,以明确活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个体运动情况调查:运动的种类、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喜好、运动时间、运动环境、运动前准备、运动中及运动后反应等。
3.方法:观察(一般状态)、面谈(老人及照护员)、评定(标准量表)、查阅(体检资料、既往病历)。
三、糖尿病老人活动的指导
1.告知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告知活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告知适宜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运动方式。
4.告知活动的注意事项,并针对老人的并发症针对性地提出活动指导。
四、结束活动指导任务
1.再次核对老人资料及能力评估的真实性,并确认老人对指导内容的掌握程度。
2.表达对老人及其家属配合的感谢,并预约下次活动指导时间。
3.注意事项:时间控制、完整记录、尊重老人、规避抵抗、避免冲突。
五、评估资料整理与活动指导需求确定
1.评估资料整理
小于通过与王爷爷及其家人交谈获得如下资料:
一般资料:王爷爷,大专文化,工人,有退休工资与医疗保险,与老伴居住于单位家属区,有1子已成家,每星期探望老人1~2次。
能力状况:患糖尿病8年,冠心病患者,一直坚持药物治疗、糖尿病饮食及血糖的自我监测,血糖控制较好,无明显的并发症;因认为药物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及害怕运动引起血糖的波动而很少运动。患病初期喜欢与单位退休职工去爬山,爬山后腿部疼痛明显,目前已放弃该项运动,闲暇时间多选择坐在家里看报和看电视,偶尔去单位棋牌室打麻将。
2.活动指导分析
王爷爷现在的活动照护需求与他当下的活动照护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糖尿病老人活动相关知识缺乏,是需要照护者、被照护者共同解决的照护问题。
表7-3-1 活动照护需求、照护能力、照护问题展示
必备知识
一、糖尿病老人活动的意义
1.运动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药物的用量。
2.有助于2型糖尿病病人减轻体重。
3.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状况。
4.可提高老人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肌肉系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5.可以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心情愉悦度。
二、糖尿病老人活动的指导
2012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学会提出了《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该指南明确了糖尿病患者运动的禁忌证及适应证、运动强度、运动种类、运动频率、运动环境及运动注意事项。
1.糖尿病老人运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表7-3-2 糖尿病老人运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运动种类及强度
糖尿病老人可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情况、运动爱好和环境等选择不同强度的运动种类。
表7-3-3 糖尿病老人运动种类及强度
3.运动时间、频率
(1)宜选择在餐后1小时运动为宜(从吃第一口饭算起),时间运动时机要相对固定,如每次都是在晚餐后或早餐后运动。
(2)每次坚持30~60分钟。
(3)每周运动时间以4~5天为宜,如果每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1~2天。
(4)运动时的心率为最宜心率(170-年龄)。
4.运动的环境及时机:
运动环境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宜在公园、林间、田野等空气新鲜和环境清静处进行。不要空腹做运动;不要在正午阳光暴晒时运动;不要在寒冷的早晨运动;不要在早晨浓雾还未散去时运动。
5.糖尿病老人运动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表7-3-4 运动前中后注意事项
续表
表7-3-5 糖尿病老人病情卡
6.糖尿病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活动指导
(1)合并糖尿病肾患者:此类糖尿病老人运动应从低强度、低运动量开始,以中、轻强度运动为主,避免憋气动作或高强度的运动,注意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定期尿检,关注肾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当老人出现持续大量的蛋白尿,反复出现水肿,血压控制不良,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时应禁止运动。
(2)合并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程度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轻中度患者可进行中低度的有氧运动,避免举重等闭气和头部向下的活动;重度病变的患者因存在眼底出血的危险,应限制运动。行激光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选择光线充足地面平坦的室内进行运动,运动强度以轻中度为宜,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剧烈震**引起眼底新生血管破裂和视网膜脱落。
(3)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心肌轻度供血不足的患者可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举重憋气的无氧运动。偶发心绞痛或陈旧性心梗的患者可选择步行、做操、打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外出时携带硝酸甘油备用;频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避免运动。
(4)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活动也存在较大影响。对于神经病变的无知觉型足,指导家属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鞋袜,并在每次运动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和破损;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受压的痕迹;一旦发现有皮肤破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血管病变足,运动后如出现下肢疼痛,提示血管病变较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足部有慢性溃疡但没有感染时,在使用特殊的鞋或鞋垫以保证溃疡处不受到压迫的情况下,应该适当运动;足部有坏疽、急性溃疡合并感染、严重神经病变时,应卧床,不能行走。
(5)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活动指导:活动中应预防跌倒,指导选择有氧耐力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车等,不宜选择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适当进行肌力的训练,如哑铃;进行平衡和灵活性训练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如体操、舞蹈、太极拳等。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进行间歇运动。运动中一旦出现骨痛、抽筋等症状,应立即休息,若症状无缓解则应及时就医。
(6)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锻炼时要采用低强度的运动。注意运动前2小时内不饱餐或饮用兴奋性饮料;每次运动开始时应进行准备活动,结束时不应骤然而止;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建议进行慢跑、太极拳、步行、骑车等有氧训练。
(7)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放松训练和有氧运动训练,如步行、慢跑等;运动强度应为低中度运动,避免憋气动作或高强度的运动,防止血压过度增高;每周4次,每次30分钟。
(8)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由医生确定运动强度,通常每周2~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与休息交替进行,减轻运动时呼吸困难;同时应配合呼吸体操,减轻症状。
拓展训练
陈先生,51岁,诊断2型糖尿病半年;身高167cm,体重76kg,餐后血糖在9~12mmol/L之间波动;陈先生每天体力活动极少,说工作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运动。现小王为陈先生提供上门居家服务。
请问:
1.小王如何说明坚持运动和保持正常体重的重要性?
2.如果要制订一个运动计划,还需评估哪些内容?
3.陈先生可能存在哪些照护需求问题?小王应如何应对这些照护需求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扮演评估过程。
推荐阅读
1.糖尿病网,http://www.tnbz.com
2.中国糖尿病网,http://www.chinadm.net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学会.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