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慢性病老年人的饮食指导。
了解慢性病老年人饮食的特点。
熟悉慢性病老年人饮食指导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完成对慢性病老年人的饮食指导。
能快速、熟练地为带有鼻饲管的老人进行鼻饲喂饭照护。
工作任务描述
李奶奶,75岁,退休工人,患有糖尿病15年余,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医生嘱咐日常生活中需给予糖尿病饮食。老年常年空腹血糖浓度控制在5~6mol/L,由于家人工作较忙,无暇照顾老人,将其转至养老院疗养,小张作为照护员,照顾李奶奶的每日进食工作。
问题思考:
1.李奶奶血糖浓度控制得如何?
2.如何评估李奶奶的日常糖尿病饮食?
3.如何完成李奶奶的饮食指导工作?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操作前准备
1.照护者自身准备:具备老人饮食照护相关专业知识;着装得体大方,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糖尿病饮食菜谱、毛巾、水杯、温水、记录单等
3.老人及准备:照护人员询问老人二便情况,根据需要在饮食照护前排净大小便,洗净老人双手。
4.环境准备: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无异味,必要时室内通风换气。
二、沟通
1.确定信息:确定老人的个人信息,明确护理人员和老人之间的关系。
2.介绍:得体、恰当地称呼老人,建立信任关系。
大方得体正式的自我介绍(姓名、职位、职责)。
告知老人本次操作的原因、目的,征求老人的配合。
三、转抄核对信息
1.接到老年人的治疗性饮食单,转抄饮食单上的内容至饭单上去,认真核对信息准确无误。饮食单上必须包括:老年人所在的病区、房间、床号、姓名和具体的饮食种类等,将饮食单交给相应的准备饮食的部门,准备好后及时领取食物。
2.食物领取到之后再次核对信息,确定饮食和老年人的信息之间是匹配的,按照正常的饮食时间发放饮食。
四、整理物品并观察记录
在饮食单上记录老人的饮食情况。
必备知识
一、老年人慢性病
1.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不能自愈或很难自愈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的特点,预防和治疗难以分割,需要长期照料。
2.慢性病的特点
(1)慢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愈率、控制率低。
(2)慢性病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3)多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照护。
(4)慢性病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的特点。
3.慢性病的分类
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标准将慢性病分为:
(1)精神行为障碍: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焦虑、抑郁、强迫)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死、肺心病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石症、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痛风、肥胖、营养缺乏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
(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这些慢性病既可在中老年期(老年前期)发生,也可能在老年期发生。但以老年期更为常见,或变得更为严重。它与老年人的病理性老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劳损或青中年期患病使体质下降有关。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老年性慢性骨关节病、老年性慢性肺气肿、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骨质疏松症等。
二、慢性病老年人的饮食指导
1.治疗性饮食定义
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求,适当地调整总热量和某些营养素,以达到治疗目的的饮食。
2.治疗性饮食目的
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些营养素,促进老年人慢性病的康复,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3.治疗性饮食的适应证
患有某些疾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比例的老年人,例如:高血压老人、贫血老人等。
4.治疗性饮食的种类
(1)高热量饮食
高热量饮食是在平常饮食基础上,另外供给高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以增加热量。一般在三餐基本饭食以外,可在上下午或晚间各加点心一次。有条件的可采用牛乳、豆浆、藕粉等甜食,另加蛋糕、面包、饼干之类。半流或流质饮食者,可加浓缩食品,如奶油、巧克力等。每日供给总热量3000千卡左右。高热量饮食适用于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胆道疾患等的老年人。
(2)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高蛋白质的食物,一类是奶、畜肉、禽肉、蛋类、鱼、虾等动物蛋白;另一类是大豆,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豆类,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类的植物蛋白。由于动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较符合人体需要,所以动物性蛋白质比植物性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在基本饮食基础上增加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供给每日每千克体重2克,但总量不超过120克,总热量2500千卡~3000千卡。高蛋白饮食适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或处于癌症晚期等的老年人。
(3)低蛋白饮食
每日饮食中的蛋白质不超过30~40克,应多补充蔬菜和含糖高的食物,维持正常热量。在限量范围内要求适当选用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可以素食为主,一般不采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例如鸡肉、鸡蛋、瘦肉、鲜鱼肉和豆制品。原因是蛋白质饮食中含氮量高,有高氮质血症的人应少用或不用,例如急性肾炎患者在明显水肿、尿量少时,应选用低蛋白质饮食,以利于减轻肾脏工作,防止尿毒症的发生,促使肾功能恢复。低蛋白饮食适用于限制蛋白质摄入者,如患有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性昏迷等的老年人。
(4)高纤维素饮食
含高纤维素食物不仅可以帮助排除身体里的有害物质和废物,还可以减肥,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经研究确认了食物纤维可与传统的六大营养素并列称为“第七营养素”。传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麦麸、玉米、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茭白、芹菜、苦瓜、水果等。高纤维素饮食适用于患有便秘、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老年人。
(5)低纤维素(少渣)饮食
吃含纤维少的饮食,且少油,忌油煎食物。低纤维素饮食适用于腹泻的老年人。
(6)低盐饮食
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克(含钠0.8克),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低盐饮食适用于患有心脏病、肾脏病(急性、慢性肾炎)、肝硬化(有腹水)、重度高血压但水肿较轻等的老年人。
(7)低脂肪饮食
低脂肪的食物:豆汁、绿豆芽、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大葱、菜花、冬瓜、黄瓜、茄子、海带、蘑菇、番茄、豆腐、粉丝、木耳、青菜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动物内脏、动物脑髓、脊髓、内脏、蛋黄(每只鸡蛋蛋黄含250~300mg胆固醇)。高脂食物:肥肉、动物油、奶油、花生。在低脂肪饮食中,少使用油,禁食用肥肉、蛋黄等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每日脂肪的摄入不得超过40g。低脂肪饮食适用于:肝胆疾病和胰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的老年人;腹泻、痢疾恢复期的老年人;体重过大或者急需减肥的老年人。
(8)低胆固醇饮食
膳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应每日在300毫克以下。含低量胆固醇的食物有:瘦肉、兔肉、黄鱼、带鱼、去皮鸡肉、鲤鱼、鳝丝、方火腿、白鱼、海蜇皮、牛奶、海参等。适用对象: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高脂蛋白血症病人、高胆固醇血症和肝胆病病人。
(9)无盐、低钠饮食
无盐饮食:食物内在自然状态下含有的钠量以外,不放置任何食盐的食物。
低钠饮食:即除了无盐外,还必须控制食物中自然状态下含有的钠量。每天饮食中的钠含量必须控制在0.5g以下,同时禁用腌制食品和药物。钠含量较多的食物有:面包和面包卷、冷盘和腌肉或火腿、比萨、新鲜加工的禽肉、甜汤、三明治如芝士汉堡、奶酪、意大利面、肉类混合菜肴和零食(薯片、饼干、爆米花等)。无盐、低钠饮食适用于慢性心脏病、肾脏疾病、肝硬化或中度高血压的老年人。
5.合理的饮食结构
合理膳食的结构原则
(1)保持热量均衡分配,饥饱不宜过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
(2)主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莜面、燕麦等成分,保持碳水化合物供热量占总热量的55%以上。
(3)增加豆类食品,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以干豆计算,平均每日应摄入30g以上,或豆腐干45g或豆腐75~150g。
(4)在动物性食物的结构中,增加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鱼、禽、瘦肉等,减少陆生动物脂肪,最终使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每日蛋白总摄入量的20%,每日总脂肪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
(5)食用油保持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5~30g为宜。
(6)膳食成分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以人造奶油代替黄油,以脱脂奶代替全脂奶),使饱和脂肪酸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10%~1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7%~10%。
(7)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西方膳食推荐方案应达到的比值为0.5~0.7,我国传统膳食中因脂肪含量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一般在1以上。
(8)膳食中胆固醇含量不宜超过300mg/日。
(9)保证每人每日摄入400g以上的新鲜水果及蔬菜,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
(10)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糕点的摄入,以防摄入热量过多。
(11)膳食成分中应含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及微量元秦,但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
(12)少饮酒,最好不饮。
(13)少饮含糖多的饮料,多喝茶;咖啡可刺激胃液分泌并增进食欲,不宜多饮。
6.慢性病老年人饮食指导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饮食单和发饭单
(2)发放和指导慢性病老人饮食时认真核对各项信息
(3)流质性饮食要注意卫生,防止污染
(4)奶类等食物要注意保温
拓展训练
刘爷爷,55岁,入住养老公寓。患有高血压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其血压基本维持在140/90mmHg水平,照护员小王负责刘爷爷每日的饮食指导工作。
请问:
1.小王应如何评估刘爷爷是否需要相应的治疗性饮食?
2.如何为刘爷爷选择合适的治疗性饮食?
3.在给刘爷爷进行饮食指导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小王应如何应对?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扮演评估过程。
推荐阅读
1.杨荣森.慢性病的饮食处方.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2.于珺美.营养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