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五 失能老年人进食照护(1 / 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失能老人的进食特点。

了解失能老人进食时的观察要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协助失能老人完成进食照护。

工作任务描述

王奶奶,80岁,退休工人,2年前因车祸导致颈椎骨折脱位,造成全身瘫痪在床,肢体无任何运动和感觉。由于家人工作较忙,无暇照顾老人,将其转至养老院疗养。小张作为照护员,负责管理王奶奶的日常饮食。

问题思考:

1.王奶奶失能状态如何?

2.如何评估王奶奶的日常饮食?

3.如何完成王奶奶的饮食照护工作?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操作前准备

1.照护者自身准备:具备老人饮食照护相关专业知识;着装得体大方,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进食餐具,如:碗、筷、汤勺等,食物、毛巾或治疗巾、手帕或纸巾、进餐时所需要的餐桌、清洁口腔的用品等。

3.老人及准备:照护人员询问老人二便情况,根据需要,在饮食照护前排净大小便,洗净老人双手,如需佩戴义齿,在进餐前佩戴好,必要时协助老人完成餐前药物的食用。

4.环境准备: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无异味,必要时室内通风换气。

二、沟通

1.确定信息:确定老人的个人信息,明确护理人员和老人之间的关系。

2.介绍:得体、恰当地称呼老人,建立信任关系。

大方得体正式的自我介绍(姓名、职位、职责)。

告知老人本次操作的原因、目的,征求老人的配合;说明此次进食的时间和次数,询问老人是否有特殊的要求。

三、摆放正确的进食体位

根据老年人失能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进食体位,具体操作见项目一。

四、协助老人完成进食操作

照护员盛好饭菜后,有照护员将食物送至老人进食的餐桌上。

1.对于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可鼓励老人自己进食,照护员在老人旁边指导。嘱咐老人进食时能上半身轻度前倾,头稍下垂,并告知老人在进食过程中细嚼慢咽,进食过程中不要讲话,以免发生进食意外,如呛咳的发生。

2.对于完全成失能的老人,由照护员进行喂饭。进食前照护员用手背感受食物温度,以温热但不烫手为宜。在进食过程中,使用汤勺完成。如食物为固态,每次汤勺量1/3为宜,如食物为液态或半液态,每次汤勺盛取量以1/2~2/3为宜。进食时观察老人进食速度和反应,等老人吞咽结束后再进行下一勺喂饭。

五、整理物品并观察记录

进食结束后,照护员协助老人漱口,并用毛巾或纸巾擦拭口唇周围,并嘱咐老人进餐结束半小时之内不要平卧,应保持进餐体位30分钟后再平躺。带有义齿的老人在进餐结束后需取下义齿进行清洁。整理和清洁床单,让老人取舒适卧位。

流动水清洗餐具,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观察老人进餐前、中、后的反映,并做好记录。

必备知识

失能老年人的饮食照护

1.老年人的饮食结构

食物和水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食物可以向人类提供必备的营养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素和热能。老年人由于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下降,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相对减少,从而严重影响其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差者,健康状况相应较差,营养状况良者,健康状况相应较好。因此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应更加合理化和多元化。

2.饮食结构中总热能的计算

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热能,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都可以经过人体转化转变为热能,供应人体需求。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全天的热能供应应在3000千卡左右。且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应保证稳定和适度。一般情况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饮食中脂肪提供的热量占总热能的25%~30%,蛋白质所供热能占总热量的15%~20%,其中动物蛋白质占1/3~1/2,主食含蛋白质约为8%~10%。

在确定老人的饮食结构中,饮食比例和热量供应是否适中,根据老人的体重进行科学估算。

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

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0.92

3.协助失能老人进食时的观察要点

(1)进食的时间、频次和总量

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安排合理的进食时间。一般情况下,早餐进食时间为:上午6~7点;午餐进食时间为:中午11~12点;晚餐进食时间为:下午5~7点。必要时,可根据老人情况适度调整。

进食频率:老人一般情况下是一日三餐,保证人体生理功能运行时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必要时,为了适应肝脏肝糖原储备的减少或消化道消化吸收能力的降低等问题,可在正常进食的中间时间段,补充一些糕点、牛奶、饮料等食物。

进食的总量:每天进食应根据上午、下午、晚上的活动量均衡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主食“宜粗不宜细”:老年人每日进食谷类200克左右,并适当地增加粗粮的比例。蛋白质宜“精”:每日由蛋白质供给热量的13%~15%;可按每千克体重1~1.5克供给。脂肪宜“少”:老年人应将由脂肪供给的热量控制在20%~25%。每日用烹调油以植物油为主。但是,脂肪也不能过少,否则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和无机盐应“充足”。老年人要多吃新鲜瓜果、绿叶蔬菜,每天不少于300克,这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适宜的进食量有利于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2)进食的速度

老人由于机能下降,其进食过程应该放缓,尽量保证老人的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避免进食时危险情况的发生。

(3)进食时食物的温度

由于老人唾液腺等口腔腺液分泌的减少,口腔黏膜的抵抗力降低等原因,其进食食物温度不可过高或过冷,食物应以温热但不烫嘴为宜。

4.失能老人进食照护中的注意事项

(1)食物温度必须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2)进餐后老人不可立即平卧,需保持进餐体位半小时。

(3)对于存在咀嚼障碍的老人,食物必须碾磨细致,减少胃肠道负担。

(4)老人在进食过程中如出现意外情况,需立刻急救,并通知医护人员和家属。

拓展训练

刘爷爷,55岁,脑出血后昏迷,治疗后其意识恢复,但仍无自理能力,长期卧床。照护员小王负责刘爷爷每日的饮食和饮食指导工作。

请问:

1.小王应如何评估刘爷爷的状态,确定饮食?

2.如何照护刘爷爷饮食?

3.在给刘爷爷进行饮食指导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小王应如何应对?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扮演评估过程。

推荐阅读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