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护理评估
1.病理病因
老年性白内障指老化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引起的视功能障碍,此时光线被浑浊的晶状体阻挠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就不能看清物体。
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也可在45岁左右发生,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了半数以上。其发病原因复杂,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均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
2.辅助检查
眼压正常值应在10~21mmHg,如眼压测定高于正常值,提示白内障;通过远视力及近视力检查,以了解老人视力是否正常,有无必要配换眼镜;眼底检查,观察眼的屈光介质有无浑浊,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红光反射,若出现黑色轮廓像为晶状体浑浊,提示白内障。
3.康复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老人视力下降的时间、程度、发展的速度和治疗经过等。了解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和家族史。
(2)身体状况。早期常出现眼前固定不定的黑点,可有单眼复视或多视、屈光改变等表现,无痛性、进行性视力减退,最后只剩光感。根据浑浊部位不同,临**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性三种,其中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
(3)心理—社会状况。老人因视力障碍影响日常生活,继而影响他们的饮食起居以及外出、社会交往等,严重妨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故应评估老人是否有孤独、抑郁和自我保护能力受损等问题。
二、常见的康复护理诊断
1.感知紊乱: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浑浊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障碍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白内障防治和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
4.潜在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脱位。
三、康复护理措施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需要经常佩戴深色眼镜,因为深色的防紫外线眼镜,可大大减少紫外线对眼睛晶体的照射量,阻止晶状体的浑浊变性,从而阻止白内障的进程。同时,保证体内充足的水分。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出现衰退,在脱水的情况下,体内的正常代谢极易产生紊乱,这就是许多老年人在生一场大病后,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2,尤其是维生素C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对紫外线或化学毒性引起的白内障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白内停、卡他灵等眼药水滴眼,可延缓白内障的进程。
中晚期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术前应消除老人的紧张情绪,多吃软食及易消化食物,防止大便干燥,协助老人进行术前检查,并说明目的、意义。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心电图、胸片、血压等,需要进行的眼部检查主要有:眼底、眼压、角膜和结膜有无炎症及瘢痕,泪道冲洗及散瞳滴眼剂滴眼等。术后的康复护理主要有嘱老年人卧床休息;术眼用硬质眼罩保护,防止碰撞;保护大便通畅;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及时上报医生;按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
四、康复护理指导
1.向老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眼部的自我护理常识,保持眼部卫生,生活用具专人专用,洗脸时用清洁柔软的毛巾,勿用力揉术眼,洗头洗澡时,不要让脏水进入眼睛等。
2.饮食易清淡,进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进食维生素、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伴有全身其他内科疾病者,应坚持治疗,使疾病处于稳定状态。
4.教会老人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的正确方法。
5.术后配镜指导:白内障摘除术后,未植入人工晶状体者,无晶状体呈高度远视状态,指导老人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植入人工晶状体者,3个月后屈光状态稳定时,可验光佩戴近视或远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