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见于中年人和老年人,50岁左右易患,因而有“五十肩”之称。如肩关节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仍无肩关节功能障碍,可排除肩周炎。本病有自愈趋势,但病程较长,一般可达2年。
肩周炎的确切病因至今不十分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外伤史或某些诱因如慢性劳损、局部受湿受寒等,或继发于肩部软组织及全身性疾病。肩周炎的发病也可能与某些代谢障碍或局部循环障碍有关。
2.肩周炎的临床表现
肩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主要的两大表现。具体表现为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要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患者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自于肱骨。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小。
3.辅助检查
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4.康复护理评估
本病的评估主要侧重于疼痛的程度评估,可采用视觉类比法,以及肩关节的ROM测量。此外,由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因而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故还可进行综合性评估,如ADL评定等。
二、常见的康复护理诊断
1.肩关节疼痛。
2.肩关节活动障碍。
3.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活动受限。
4.冻结肩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三、康复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工作要劳逸结合,注意局部保暖,特别应注意在空调房中时,不要坐在冷风口前,保护肩关节不受风寒,夏季夜晚不要在窗口睡觉,防止肩关节长时间受冷风吹袭。
2.运动治疗
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含推拿、松动治疗)、理疗、口服药物、局部或关节腔药物注射、针灸、牵引等,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不管采用何种治疗,医疗体育是基础,只有依靠有效的锻炼,才有可能较快、较理想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1)加强肩关节活动度练习,辅以肌力练习
通常采用主动运动,也可使用体操棒、肋木、吊环等做助力运动训练。要有明显的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才能取得明显效果,一般每日要锻炼2~3次,每次15~30分钟。
(2)Condman钟摆运动
肩周炎早期的自我治疗:体前屈90°,健侧肢支撑于桌子上,患肢下垂向前后摆动,内外摆动,画圈摆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握重物,逐步加负重,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
(3)体操棒训练
预备姿势:老人持体操棒于体前,两手抓握棒的距离尽可能大些,分腿直立。为防止以肩带活动代替肩关节活动,可用圧肩带。动作:
①前上举,以健臂带动患臂,缓慢做前上举,重复15~30次。
②患侧上举,以健臂带动患臂缓慢做患侧的侧上举,重复15~30次。
③做前上举后将棒置于颈后部,并还原放下,重复15~30次。
④两臂持棒前平举,做绕圈运动,正、反绕圈各重复15~30次。
⑤将棒置于体后,两手分别抓握棒两端,以健臂带动患臂做侧上举,重复15~30次。
⑥将棒斜置于体后,先患侧手抓上端,健侧手抓下端,以健臂带动患臂向下做患肩外旋动作,重复15~30次,然后换臂,健侧手抓上端,患侧手抓下端,健侧臂上提做患肩内旋动作,重复15~30次。其他还可选用定滑轮装置,健臂辅助患肩做屈、伸、旋转活动等。
注意事项:①上述动作范围宜逐渐增大。②如一动作完成后感肩部酸胀不适,可稍休息后再做下一动作。③每一动作均应缓慢,且不应引起疼痛。
(4)保护肩关节
在同一体位下避免长时间患侧肩关节负荷,例如患肢提举重物等;维持良好姿势,减轻对患肩的挤压;维持足够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疼痛明显时要注意患侧肩关节的休息,防止有过多的运动,同时避免再次发生疲劳性损伤;疼痛减轻时,可尽量使用患侧进行ADL技能的训练。
(5)正确的体位
较好的体位是仰卧时在患侧肩下放置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该肢位可使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地放松与休息。健侧卧位时,在老人胸前放置普通木棉枕,将患肢放置上面。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以减少对患肩的挤压。避免俯卧位,因为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应努力加以纠正。
(6)关节松动术
主要是用来活动、牵伸关节,故本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疗效。
四、康复护理指导
1.治疗原发病
如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2.加强生活护理
防受寒、防过劳、防外伤。尽量减少使用患侧的手提举重物或过多活动肩关节,以免造成进一步疲劳性损伤。
3.坚持运动训练
教会老人有效医疗体操的做法、肌肉完全放松运动、腹式深呼吸和局部自我按摩等。
4.改变老人对疼痛的认知
改变老人对疼痛的认知和处理过程来帮助老人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处理疼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