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老年糖尿病(1 / 1)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主,伴随脂肪、蛋白质、水与电解质等紊乱的慢性全身性疾病。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老年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95%以上的糖尿病为Ⅱ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致残率、致死率高,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受到了严重影响。

老年人的糖尿病康复是综合运用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康复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老人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是否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询问老人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评估老人是否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有无过敏史、用药史。

2.身体状况

(1)症状: 老年人糖尿病大多发病隐匿,仅有20%~25%的老年人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发病多样化,可表现为:皮肤麻木、瘙痒、多饮多尿、全身乏力、视物不清等。老年人发病隐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体检时发现的。

(2)体征:老年人糖尿病的特有表现:①反复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女性外阴瘙痒。②足部皮肤水疱。③腰部痛和发热。④糖尿病性肌萎缩引起的全身乏力和肌肉疼痛。⑤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视力障碍等。⑥其他:肩关节疼痛、认知能力下降等。

(3)主要功能障碍

①视力障碍

由于血糖升高引起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视力减退同时并发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引起视力减退。

②肾功能障碍

由于肾小球硬化引起高血压、蛋白尿、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③行走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加上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形成糖尿病病足。

④日常生活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后期累及运动神经,可有肌力减弱乃至萎缩和瘫痪,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可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见表7-4)。

表7-4 Barthel指数评定表

⑤感觉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肢端麻木、手套或袜套样感觉、烧灼、针刺感等。

⑥心血管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及血管功能减退。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老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否有焦虑、怀疑、悲观等不良情绪,评估家属对老人的照顾支持程度,评估家庭的经济状况等。

4.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

主要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为主要依据。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11.1mmol/L。

(2)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近4~12周血糖的总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

(3)其他

病情未控制的病人,可有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血尿酮体的测定可及时发现酮症酸中毒。

二、常见康复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

与血糖升高、微循环障碍、营养障碍有关。

2.焦虑

与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有关。

3.知识缺乏

与缺乏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知识有关。

4.营养失调

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

与低血糖反应、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6.潜在并发症

低血糖反应、糖尿病痛症酸中毒、大血管或微血管病等变有关。

三、康复护理计划与实施

1.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标准体重、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1)控制总热量

老年人糖尿病每日摄取热量要控制在生活必需最低热量。老年人每日摄热量为1200~1800卡为宜,但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要根据不同情况计算每日摄热量。通常早、中、晚三餐热量分布为20%、40%、40%或1/3、1/3、1/3,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左右,老年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营养障碍为蛋白自足,每日所需蛋白质为每公斤1~1.5克,饮食上应多给予鱼、瘦肉、豆类制品,来弥补蛋白质的相对或绝对不足。

糖类提供热量占50%~60%,应提倡使用粗制米面和杂粮,忌食用蔗糖、蜜糖等,进来研究发现适当提高糖类的摄入,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脂肪占总热量的25%~35%,老年人以摄取蛋白质为目的动物食品所含的脂肪之外,主要摄取植物油即可。

充足的食物纤维素、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每日应食用足够的纤维素不少于40克。应多吃绿色、黄色、深色蔬菜、海水鱼、粗谷物等。

2.运动疗法及护理

适当有效的运动可促进糖原的利用,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使血糖降低,同时还能纠正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紊乱,加速脂肪分解起到减肥的作用。运动锻炼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血压,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

(1)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①适用于中、重度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有肥胖的患者治疗效果最佳。②适用于血糖在5.5~16.7mmol/L,病情稳定糖耐量异常和高危糖尿病患者。

禁忌证:①血糖不稳定;②合并严重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损害者;③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④合并急性感染;⑤血糖不稳,空腹血糖>15.0mmol/L或有严重低血糖倾向等。

(2)运动处方

①运动方式:选择轻中强度耐力性项目的有氧运动,如医疗行走、慢跑、游泳、有氧操、骑自行车、登山等,以及放松性项目如医疗体操、保健按摩、太极拳、气功等。可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②运动强度:遵循个体化原则,开始时宜采用低强度的运动强度逐渐过渡到最适宜心率即靶心率为最适合的运动强度。老年人靶心率控制范围在(170-年龄)~(180-年龄)。③运动时间:取决于运动治疗的强度。运动治疗时间可分为准备、练习、结束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宜采用小强度运动时间维持5~10分钟,练习部分时治疗的主要部分,至少维持20~30分钟,结束部分可做一些放松性的活动。靶心率累计时间以20~30分钟。每周运动3~4次。运动处方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注意事项

①体检根据病人个体情况,事先做好全面检查,尤其是血糖值,再制订运动方案,确定运动的方式、强度和运动时间。

②运动中心率的监测:老人运动时要学会通过自测脉搏方法来测定心率,即停止运动后立即测量脉搏15秒,然后乘以4,表示1分钟的脉率。

③运动时间的选择:以餐后30分钟~1小时在运动为宜,应避开用药作用的最高峰。

④运动时未免老人发生低血糖反应,应随时准备饼干和糖块。

⑤注射过胰岛素的肢体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胰岛素吸收过快,发生低血糖反应。运动治疗应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⑥运动时应穿舒适的鞋袜,以减轻足部压力。

3.用药护理

康复护士让老人知道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告知老人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措施,指导病人进餐前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不能提前或推迟。在使用药物期间要监测血糖的变化。

4.康复健康指导

(1)指导老人及家属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老人或家属应掌握定期监测血糖的技术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每天应监测血糖并做好监测日记。督促老人按时服药检查足部,保护皮肤,预防外伤的发生。

(2)知识宣传:应反复耐心地向老人及家属宣传糖尿病的知识,让其能正确对待糖尿病。给糖尿病老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3)生活指导:①老年让尿病病人皮肤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应告诉病人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应穿宽松、面料柔软的衣服。②要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③保持足部清洁,每天勤换鞋袜,用温水清洗双脚,并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若皮肤干燥可涂油脂。

(4)指导老人如何选择食物:①老人宜吃五谷杂粮类如玉米、小米、燕麦等;豆类及豆制品;蔬菜类如洋葱、苦瓜、丝瓜、绿叶菜、银耳、蘑菇等;肉类如兔肉、柴鸡、乌鸡、鸡胗、鸭肉、鱼等;②适量食用:粥、咸糕点、坚根茎类、脂肪等;③不宜吃动物肝脏、蛋黄、肥肉、腌制食物等,不宜饮酒。

(5)指导老人定期复查:一般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一次,每年全省体检一次,以便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四、康复护理评价

老人及家属能够说出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对控制血糖的关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体重控制到理想范围内;血糖稳定;老人及家属能自测血糖和自己注射胰岛素。减少和延迟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了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