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颈、腰椎病(1 / 1)

颈、腰椎病是颈、腰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其中60%会产生颈、腰椎病变。颈椎病可分为以下四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老年的腰椎主要有以躯干肌无力、脊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退行性变为主。

一、康复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与机体劳损、衰老、不适当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2.身体状况

(1)颈椎病:神经根型表现为上肢、手的麻木、无力等上肢功能障碍;脊髓型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步态异常;椎动脉型,头晕严重;交感型不影响四肢功能。(2)腰椎病:表现为腰痛、腰部活动受限。

3.评估

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评定。腰椎病变可从疼痛程度、肌力、腰椎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4.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疼痛、头晕、活动受限等原因,老年人常常产生烦躁、悲观的心理。

5.辅助检查

CT检查。

二、常见康复护理诊断

1.疼痛:与颈、腰椎体病变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颈、腰部活动受限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头晕、恶心有关。

4.有跌倒的危险:与头晕、活动受限有关。

三、康复护理计划与实施

老年人颈、腰椎病的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卧床休息、持续牵引、推拿按摩、理疗及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等。手术治疗适合于诊断明确、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脊髓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者。

康复护理的总体目标:通过制订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锻炼,使老年人不舒适的症状减轻或得到控制,能独立或部分独立进行躯体活动。具体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休息与活动

颈椎病老人休息时应使头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腰部保持自然屈度、双髋及双膝屈曲。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枕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

腰椎病老人应卧硬板床,抬高床头20°,侧卧位时屈髋屈膝,双腿分开,上腿下垫枕。仰卧位时可在膝、腿下垫枕,避免头前倾、胸部凹陷等不良姿势;俯卧位时可在腹部及踝部垫枕,以放松脊柱肌肉。

颈椎操的训练可加强颈部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方法如下:

(1)仙鹤点头:先做预备姿势(立正姿势,两脚稍分开,两手撑腰)。练习时:低头看地,以下颌能触及胸骨柄为佳;还原至预备姿势;动作宜缓慢进行,以呼吸一次做一个动作为宜。

(2)犀牛望月: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缓慢抬头,双目仰望天空;还原至预备姿势;呼吸一次做一个动作。

(3)金龟摆头: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头颈向左侧弯,左耳尽力靠向左肩,还原至预备姿势;头颈向右侧弯,右耳尽力靠向右肩,还原。动作要配合呼吸,缓慢进行。

(4)金龙回首: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头左右旋转,先用头部旋转,再以颏部尽力接触肩峰,还原。

以上动作按节律反复进行,每天练习1~2次。

腰椎病老年人可采用体位疗法如下图。

开始可能只维持数分钟,逐步增加1~2小时,上升至第2式。

升级标准为维持此姿势1~2小时无不适,1~2日后,可升1级。

腰背肌练习:(1)五点支撑法:病人仰卧位,用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臀部离床,腹部前凸,稍倾放下,重复进行;(2)飞燕式:病人俯卧位,双手后伸至臀部,以腹部为支撑点,胸部和双下肢同时抬离床面,然后放松。

2.制动与保护

颈、腰椎病可用颈围、颈托、腰围等器具进行制动和保护。

3.牵引的护理

对于牵引的病人要保证安全,掌握好牵引的角度、牵引的时间、牵引的重量。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4.物理治疗的康复护理

较常用的方法如:红外线、磁疗、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镇痛、消肿、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粘连的作用。

5.用药护理

常用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可以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

6.心理护理

倾听老年人的感受,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疑虑,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

7.康复护理指导

(1)饮食指导:多摄入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牛奶、海带等。

(2)康复锻炼指导:根据病情制订康复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保健指导: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

四、康复护理评价

老人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加。通过康复锻炼躯体活动度有所改善,心态良好,未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