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由于慢性气道阻塞引起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
一、康复护理评估
1.健康史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因复杂,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呼吸系统器官组织的老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外因包括吸烟、感染、过敏、及其他理化刺激。其中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2.身体状况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更加突出,症状不典型;反复感染、并发症多。
3.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病程较长,且易反复。老年人心理压力大,易出现失眠、焦虑、压抑等心理症状,对治疗失去信心。
4.辅助检查
(1)血细胞分析:伴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血气分析: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H值降低等。
(3)痰涂片检查:并发感染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4)痰培养:可检出病原菌。
(5)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变化,以后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增强,外周肺纹理稀,膈肌下降,心脏垂直位。
5.肺能检查
是判断气流受阻的主要客观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般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评价气流受阻的敏感指标和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吸入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及FEV1/FVC<70%时,可确定为气流受阻不能完全可逆。
6.运动能力评估
(1)运动负荷试验:在运动仪(活动平板、功率自行车)上进行运动。评估最大吸氧量、最大心率、运动时间等。
(2)定量行走评估:评估6分钟或12分钟的计时步行距离。
7.COPD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呼吸短促程度进行评估:
1级:无气短气急;
2级:稍感气短气急;
3级:轻度气短气急;
4级:明显气短气急;
5级: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
8.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
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0级: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活动时无气短;
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
2级:平地步行无气短,较快行走、上坡或上下楼梯时气短;
3级:慢走不到百步即有气短;
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即有气短;
5级:安静时出现气短、无法平卧。
二、常见康复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功能障碍、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分泌物多而黏稠及咳嗽无力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呼吸困难、活动时氧供不足有关。
4.焦虑
与健康状况的改变、病情危重有关。
5.潜在并发症
肺部感染、呼吸衰竭。
三、康复护理计划与实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处理原则:保持和改善呼吸道通畅,通过有效的咳嗽能顺利地排出痰液,能学会有效的呼吸技术,改善缺氧,通过康复训练增加活动耐力。
康复与护理的总体目标:开展积极的呼吸和运动训练,提高肺功能和机体免疫力,改善全身状况。具体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休息与活动
COPD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减少呼吸困难。稳定期根据病情可进行提高活动能力的有氧训练,如户外步行(走平路)、呼吸训练、气功等。也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活动以提高全身耐力,改善心肺功能。
2.氧疗的护理
一般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升/分钟),每日湿化吸氧15小时或以上。
3.改善呼吸道的通畅
(1)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患者可采取舒适和放松的体位,指导患者在咳嗽前先缓慢深吸气,吸气后稍屏气片刻,快速打开声门,用力收腹将气体迅速排出,引起咳嗽。咳嗽训练可在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或餐前半小时进行。
(2)体位引流
依靠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排出。适应于神志清楚、体力较好、不能有效咳出肺内分泌物的老年人。每种体位维持5~10分钟,每天做2~3次,总治疗时间不超过30~45分钟。体位引流部位与体位详见下图。
体位引流部位与体位
(3)胸部叩击
将手指并拢,掌心呈杯状,运用腕部力量在引流部位胸壁上双手轮流叩击;叩击时间1~5分钟,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应用薄毛巾或其他保护物盖在叩拍部位以保护皮肤;观察老人的表情和生命体征。
4.呼吸训练
(1)放松练习
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老年人可采取放松的体位,使全身肌肉放松。对肌肉不易松弛的患者可以教其放松技术,让患者先充分收缩待放松的肌肉,然后再松弛紧张的肌肉,达到放松的目的。
(2)腹式呼吸
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通气功能,降低呼吸肌耗氧量。可采用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一只手按压在上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感知胸廓活动。先闭嘴,经鼻腔做深吸气,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隆起腹部,而放在胸上的手使胸廓运动保持最小。呼气时,患者腹部下沉,此时该手再稍加压用力,使腹内压进一步增高,迫使膈肌上抬。也可在腹部放一个小重物以进行抗阻力呼吸训练。每日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
(3)缩唇呼吸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后,将口唇收拢为吹口哨状,让气体缓慢地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吹出。一般吸气2秒钟,呼气4~6秒钟,呼吸频率<20次/分钟。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度,以后可逐渐延长距离至90厘米,并逐渐延长时间。
5.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应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6.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老年人,鼓励老人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列举一些成功的典型病例鼓励患者,帮助老年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康复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劝导老人戒烟,避免吸入有害的粉尘气体,注意保暖,多饮水,防止呼吸道感染;
(2)康复锻炼指导:根据老人心肺功能和体力情况,制订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并鼓励患者长期坚持;
(3)饮食指导: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应少食多餐,避免加重喘憋。
四、康复护理评价
咳嗽、咳痰、痰液能顺利排出;呼吸困难减轻;活动时耐力增强;焦虑程度减轻;无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