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是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在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老年人特别是瘫痪病人中比较常见。
一、压疮的预防措施
使用压疮危险评估工具(诺顿评分等),确定危险因素,采取充分预防措施。
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1)经常变换体位,间歇性解除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并根据力学原理合理摆放体位。长期坐轮椅的病人至少每15分钟改变重力支撑点,以缓解坐骨结节处压力。可使用柔软的海绵垫或气垫床,保持好发部位。坐位时每30分钟左右用双手支撑使臀部抬离床面2~3分钟。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采用软枕或支撑性产品(泡沫垫、凝胶垫、水垫等)垫于身体空隙处,保护骨隆突处皮肤。
(3)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衬垫应平整、柔软;夹板应松紧适度,随时观察颜色、温度及血运情况。
(4)应用减压辅料:根据情况选择减压敷料(如泡沫类敷料或水胶体类敷料)敷于压疮好发部位以局部减压。
(5)应用减压床垫: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减压床垫的适用范围,及时恰当地使用气垫床、水床等全身减压设备以分散压力,预防压疮发生。
(6)避免和减少摩擦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为病人安排合适的卧位,防止身体下滑,应尽量使床头抬高的角度减小(床头抬高≤30°),并尽量缩短床头抬高的时间。长期坐轮椅的病人,尽量坐直并紧靠椅背,必要时垫软枕,双膝关节屈曲90°,适当约束防止下滑。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协助病人进行体位转移时要有足够人手,避免拖拉病人而产生摩擦;避免独自搬动危重病人,必要时使用翻身床。
(7)保护病人皮肤,避免局部不良刺激:加强基础护理,用清水或中性溶液清洁皮肤。避免频繁热水擦洗和使用有刺激的洗液,保持皮肤自然屏蔽,避免皮肤过于干燥。失禁病人要局部使用防御性的药膏保护皮肤,如氧化锌等。
(8)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长期卧床病人,每日做主动或被动的关节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变体位后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全背按摩。不要按摩发红的部位或发红的周边部位。避免拿捏按摩骨隆突部位。
(9)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压疮高危病人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10)鼓励病人活动:病情允许情况下,协助病人进行肢体训练,鼓励病人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压疮发生。
(11)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参与预防压疮。
二、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一)全身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等。良好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应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同时加强心理护理。
(二)局部治疗与护理
评估、测量并记录压疮的部位、大小(长、宽、深)、创面组织形态、渗出液、有无潜行或窦道、伤口边缘及周围皮肤状况等,对压疮的发生发展进行动态监测,根据压疮分期的不同和伤口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1.淤血红润期
此期护理的重点是去除病因,防止压疮继续发展,除加强压疮预防措施外,局部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交体敷料加以保护。由于此时皮肤已破损,故不提倡局部皮肤按摩,防止造成进一步伤害。
2.炎性浸润期
此期护理重点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以避免损伤继续发展外,应注意对出现的水泡进行护理。未破的小水泡应覆盖透明贴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局部消毒后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需消毒创面及创周皮肤,并根据创面类型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
3.浅度溃疡期
此期护理的重点为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生长,并预防和控制感染。根据伤口类型选择伤口清洗液。创面无感染时多采用对健康组织无刺激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创面有感染时,需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消毒液或抗菌液以达到抑菌或杀菌目的,从而控制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抑制厌氧菌生长。或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中草药治疗。
4.坏死溃疡期
此期除继续加强浅度溃疡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外,采取清创术清除焦痂和腐肉,并保护暴露的骨骼、肌腱和肌肉。
对深达骨面、保守治疗不佳或久治不愈的压疮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如手术修刮引流、植皮修补缺损或皮瓣移植术等。护士需加强围术期护理,如术后体位减压,密切观察皮瓣的血供情况和引流物的性状,加强皮肤护理,减少局部刺激等。
(三)物理治疗
不同时期的压疮可根据创面的情况适当选用红外线、紫外线或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