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吞咽训练(1 / 1)

吞咽训练主要应用于有吞咽障碍的病人。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口腔到胃的过程。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人群。吞咽障碍除影响病人的正常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发生呛咳、误吸,从而引起肺感染。

吞咽训练的原则:

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和吞咽障碍类型;

个体化: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吞咽训练方法;

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治疗和训练,并逐步增加进食量;

治疗和训练相结合:在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刺激,促进吞咽障碍的功能恢复。

吞咽训练方法包括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及电刺激。

一、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活动相关器官进行功能训练,也称间接训练。

(一)头颈控制训练

身体朝前坐正,头部从正中开始,分别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做旋转运动和提肩、沉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再回至正中位。

(二)口唇运动

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病人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u-i”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

(三)颊肌运动

要求病人轻张口后闭上,然后做鼓腮动作,随后轻呼气;也可让病人做吸吮手指的动作。每日2次,每次重复5遍。

(四)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

辅助病人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

(五)舌体运动训练

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病人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病人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病人舌体灵活性。

(六)软腭训练

指导病人发“ge-ge-ge”音;或让病人深吸气后,屏气10秒钟,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

(七)门德尔松手法

1.喉部可上抬病人:先嘱病人做干吞咽动作数个,再指导病人吞咽时舌抵硬腭,屏住呼吸,将甲状软骨抬起数秒。

2.喉上抬无力病人:按摩病人颈部,轻捏上推喉部固定5秒,以促进吞咽。

(八)冰刺激

用头端呈球状的不锈钢棒醮冰水或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刺激,然后嘱病人做空吞咽动作。

(九)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

指导病人采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并强化训练病人进行有效咳嗽训练,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反应性,达到排出分泌物、预防误吸的目的。

二、摄食训练

又称间接训练。是实际进食活动的训练。

(一)常用的几种吞咽方法

1.颈部前屈:防止误咽、易诱发吞咽反射,靠背坐位用枕使颈部前屈。

2.反复吞咽:除去咽部残留物,一口食物多次吞咽。

3.轮换吞咽:不同形态的食物交替吞咽,有利于除去咽部残留物,固体食物和**食物交替吞咽。

4.健侧吞咽:将食物放于健侧吞咽。

5.点头样吞咽:头后仰,随后头向前,同时做吞咽动作,有利于清除会厌谷残留食物。

6.转头吞咽:左右转头吞咽,有利于清除两侧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二)进食训练

1.进食体位

对卧床病人,一般取躯干呈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护士位于病人健侧,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咽。对尚能下床者,取坐直头稍前屈位,身体亦可倾向健侧30°,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如果头部能转向瘫痪侧80°,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止误咽。进食结束后体位应保持半小时,以防诱发返流性食管炎。

2.食物的选择

应根据病人吞咽困难程度选取食物形态。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状食物易误吸。合适的食物密度均匀;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以利于通过口腔和咽部;不易在黏膜上残留;以偏凉食物为宜。如果冻、香蕉、蛋羹、豆腐等。

3.喂食方法

开始选择小而浅的勺子。每次进食前:先用冰棉棒刺激,诱发吞咽动作,确定有吞咽功能后才开始进食。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以利于吞咽。在训练中防止食物残留造成误咽,吞咽和空吞咽交互进行,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速度不应过快,进食时间持续30分钟为宜。成人每次进食量不宜超过300毫升。进食后30分钟内不宜翻身、扣背、吸痰等操作(抢救等特殊情况除外)。

(三)注意事项

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开始训练时时间不宜过长;指导家属掌握吞咽训练的方法、喂食的方法、食物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监测等。初期进食首用胶冻状食物,不宜饮水或流质,以免呛咳。

当病人发生呛咳时,应停止喂食,让病人至少休息半小时后再试。必要时应立即将食物排出,以手挖出,拍背,或用吸痰管吸出。

三、电刺激

护士可在治疗师的协助下为病人进行吞咽障碍的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型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