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言语评定(1 / 1)

一、概述

1.言语与语言

言语是指说话/口语的能力,也就是用声音来进行口语交流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口腔、咽喉结构和呼吸器官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言语的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喷出气体,经气管进入声道,形成声音;声道包括:喉、声带、咽、舌、软腭、硬腭、牙和唇。

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有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包含口语、书面语、手势语和体态语等交流符号的集合系统;语言活动有四种形式: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和书写表达。

2.言语的特征

言语的基本特征有任意性、语义性、离散性、双重性 、生成性 、置换性。

3.言语的神经生理基础

左半脑的中下部靠近听觉中枢(听觉皮质区)的区域,主要是控制听觉语言的接收与理解(语音与语义的连接),称之为维尼克区(Wernicke's area);

左半脑额叶的下部有一区域称之为布鲁卡区(Broca's area),主要负责控制语言的发声与表达(Webster,1995)。

布鲁卡区与维尼克区的联结主要是依赖一束束神经纤维叫“弓状纤维束”;

言语时,词汇先从维尼克区形成,通过弓状纤维束,送到布鲁卡区决定词汇的形式和发音,然后再将具体的指令送到控制言语表达的运动皮质区。

研究表明,右脑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在处理言语的时间顺序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言语障碍类型

(一)失语症

失语症是由于脑部损伤引起的,后天获得的对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丧失或受损。患者能听见声音但不能辨别和理解。常见病因: 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部肿瘤、脑组织炎症等。常用失语症的评定方法有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和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可通过波士顿检查法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

(二)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由于发音器官本身或神经系统损害导致与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可分运动性构、器质性和功能性构音障碍。常见病因:肿瘤、遗传性疾病、脑血管异常、多发性神经根炎等。常见评定方法包括构音器官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三)言语失用

言语失用是指不能自主运动进行发音和言语的活动,而且构音器官本身也没有肌肉麻痹、肌张力异常、不协调运动等症状。常用评定①语言理解程度评定可通过一定数量的单词和句子进行分析;②说话速率可利用节拍器和录音带进行评定;③韵律是指说话的自然程度,可通过主观方面的评定和客观方面的声学分析进行评定。

(四)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

获得言语之前和获得言语之后的障碍。

(五)口吃

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表现为重复说初始的单词或语音、停顿、拖音等。

三、失语症的检查

(一)失语症的语言症状

1.听觉功能障碍

听觉障碍又称听觉受损,是指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听觉障碍可以由各方面的生物和环境因素造成,有能力理解声音的生物都有机会患上该疾病。深度的听觉障碍一般称为聋。包括①语意理解障碍:病人能正确辨认语音,但不明词义。根据严重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在字词、短句和文章不同水平的语义理解障碍;②语音辨识障碍:病人能像正常人一样听到声音,但听对方讲话时,对所听到的声音不能辨认,给人一种似乎听不见的感觉,病人可能会说听不懂你的话或不断地让对方重复或反问。

2.口语表达障碍

①发声障碍:又称皮质性构音障碍或言语使用,表现为言语不清、说话含糊或发单音有困难。模仿语言不如自发语言;②说话费力:与发音障碍有关,一般表现为说话时言语不流畅,病人常伴有叹气、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费力的表现;③错语:包括语音错误、词义错误和新语,语音错误是因素之间的置换,如将钥匙念成教师。语义错误是词与词之间的置换,如将“猫”说成“狗”。新语是用无意义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如将“花朵”说成“乌里”;④杂乱语:在表达上,大量错语混有新语,缺乏实质词,以致说出的话使对方难以理解;⑤找词困难:指欲说出恰当词时困难或不能,多见于名词、形容词和动词;⑥刻板语:只能说几个固定的词或短语,如“滴滴答答”“妈妈”“发现”,有时会发出无意义的声音;⑦模仿语言:是不自主地重复他人的话。如问“你干什么呢?”,回答也会是“你干什么呢?”有模仿语言的患者常有语言完成现象,即患者虽然对自己熟悉的词或句子不能自发地叙述出来,但当人说出上半部分他会说出余下的部分。如说“举头”他会说余下的“望明月”;⑧持续症:是在正确的反应后,当刺激已改变时仍以原来的反应来回答;⑨复述困难。

3.阅读障碍

因大脑病变导致阅读能力受损的失读症。阅读包括朗读和对文字的理解,这两种可以出现文字分离现象。

4.书写功能障碍

书写比其他语言更复杂,他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还有视觉、听觉和运动觉的参与。因此在分析书写障碍时,应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失语性质。检查项目包括自发性书写、分类书写、看图书写、写句子、描述书写、听写和抄写。

(二)失语症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我国学者以Benson失语分类为基础,根据失语症临床特点和病灶部位,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汉语的失语症分类方法如下:

1.外侧裂周失语综合征

病灶位于外侧裂周围,病变多累及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的Broca区及皮质下白质、脑室周围白质甚至顶叶及岛叶都有复述困难,这是所有失语症中研究最多,并且得到广泛承认的一大类失语。包括:

①Broca失语 (BA):曾称为表达性失语、运动性失语病。临床以口语表达障碍为最突出特点,口语呈非流利型、电报式、语量少,每分钟讲话常少于50个字。表现为讲话费力,语调、发声障碍、找词困难;听理解相对保留,但对含语法词句和长句不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能力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②Wernicke失语 (WA):曾被称为接受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的Wernicke区。其突出特点为听理解严重障碍,轻者可以理解常用词、简单句,重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常答非所问。谈话为流利型,因找词困难和大量错语,以致所处的话难以被理解。患者同时表现出与理解障碍大体一致的复述及听写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朗读及文字理解障碍;

③传导性失语(CA):主要临床特点是复述不成比例受损,口语倾向流利型。命名及朗读中出现明显的语音错语,伴有不同程度的书写障碍。病变部位于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或深部白质内的弓状纤维。

2.经皮质性失语

又称分水岭失语综合征;病变主要在优势半球Broca区的前、上部。特点是复述相对保留,病灶均在分水岭区;因病变部位有所不同,临床表现亦不一样,可分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①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CMA):谈话为非流利型,患者说话费力,发声和语调障碍比Broca失语轻,主要是言语扩展有困难;听理解尚可,对语法句和长句的理解有困难;复述较好,表达性命名障碍,阅读有轻度障碍,书写障碍较重;

②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CSA):谈话为流利型,口语表达有错语,听理解障碍重,但比Wernicke失语者轻些;复述较好,倾向模仿,命名和阅读严重障碍,书写不正常;病变主要在优势半球颞、顶分水岭区。

③经皮质混合性失语(MTA):谈话为非流利型,主要特点除复述相对保留外,所有语言功能明显受损,可有模仿语言,听理解、命名、阅读和书写均严重障碍。病变常为优势半球分水岭区大片病灶。

3.完全性失语(GA)

又称混合性失语,是最严重的失语类型;临床特点为所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障碍,口语常限于刻板言语,以刻板言语回答或表达;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严重障碍,预后差;多见于优势侧大脑半球(额、顶、颞大病灶)较大范围的病变,如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大片病灶。

4.命名性失语(AA)

主要临床特点是不能命名,大多可接受选词提示;在口语表达中表现为找词困难,缺实质词,多以描述物品功能代替说不出的词,表现出赘语和空话较多,听理解和复述较好;病灶多在优势半球(顶、枕、颞结合区)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5.皮质下失语

皮质下病变产生的失语较皮质病变少见,症状常不典型。丘脑性失语(TA)表现为音量小、语调低甚至似耳语,发声尚清晰,找词困难,可伴有错语。基底节性失语(BaA)以发声和语调的变异为主,患者说话含混不清,字音和语调不准,但不影响对语义的理解。

6.纯词聋

患者听力正常,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症状持久,简单测试也会产生错误。患者虽然对词的辨认不能完成,但是可能在犹豫后完成简单的指令,这是此症的典型表现。纯词聋存在对语音和非语音的辨识障碍,即患者可以不理解词语的信息,但是对非语音的自然音仍能辨识,如鸟鸣声。复述严重障碍。口语表达正常或仅有轻度障碍。命名、朗读、抄写正常。病变部位不清。

7.失读症

失读症是指没有视觉障碍或智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大脑病变导致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丧失或减退。

失读症的分类:(1)失读伴失写;(2)失读不伴失写;(3)额叶失读症;(4)失语性失读。

8.失读症

失读症是指脑损害所引起原有的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失写症分为三大类:(1)失语性失读;(2)非失语性失读;(3)过读症。

9.失写症

失写症是指脑损害所引起原有的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

失写症分为三大类:(1)失语性失写;(2)非失语性失写;(3)过写症。

(三)国内常用的失语症评定方法

1.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

此检查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患者回答12个问题了解其言语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由30个分测验组成,分为九个大项目,包括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理解、描写、抄写、听写和计算。此检查只适合成人失语症患者。在大多数项目中采用了6等级评分标准,还设计了中止标准。

2.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

目前国内常用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有北京医科大学的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标准失语症检查法。ABC由会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空间、运用和计算、失语症总结10大项目组成,于1988年开始用于临床。此检查方法按规范化要求制定统一指导语、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图片、文字卡片和失语症分类标准。

(四)失语症严重程度的评定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

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见表3-14)

表3-14 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

(五)言语—语言功能评定的目的

对于脑部损害、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语言交流异常的患者应进行言语—语言功能的评定。从而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言语—语言功能障碍,判断障碍的性质、类型、程度和可能的原因。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言语治疗,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提供依据。预测患者言语—语言功能障碍恢复的可能性。

(六)言语—语言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

意识障碍、严重痴呆、情绪不稳定等无法合作者不宜进行言语—语言功能评定。

评定环境应安静,最好采取“一对一”形式评定,避免干扰。陪伴人员在旁时不可暗示、提示患者。评定前准备好评定用具,如录音机、图片等。评定要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评定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是否合作、疲劳等。

评定过程中不要随意纠正患者的错误,注意记录患者各种反应(如替代语、手势、肢体语言、书写表达等)。常用的言语语言障碍筛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