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齐威王整饬吏治(1 / 1)

战国时期,统治齐国的是田氏家族。田氏的始祖是春秋前期齐桓公时候逃亡来到齐国的陈国公子完。在古代,陈和田这两个字通用,所以陈氏又叫作田氏。齐桓公任命田完为工正,即负责官府手工业的官。几代过后,田氏便迅速发展起来。到了第6代田乞的时候,田乞通过大斗出贷、小斗归还的策略,争取到民心,势力迅速膨胀,竟至拥立君主,担任国相,在齐国专政。田乞的儿子田常继续担任国相,也继续实行大斗出贷、小斗归还的策略,势力飙升,甚至谋杀齐简公,拥立齐平公,铲除其他强宗大族,在齐国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到第10代田和的时候,被封为诸侯。而姜姓的齐康公被迁到海上,仅食邑一城,作为祭祀祖先的地方。到了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元年),齐康公死去,无后,奉邑入于田氏,齐国也就成为完全的田氏齐国了。

齐国田氏的改革以整饬官僚队伍为重要内容。

齐威王即位之初,由卿大夫治理国家,9年之间,外敌来攻,国内混乱。针对这种情况,齐威王经过暗中准备,实行改革,从整顿吏治开始。他召即墨的行政长官来,对他说:“自从你担任即墨长官以来,我每天听到对你的批评。可是,我派人考察即墨,发现那里田野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没有积压的案件,东方得以安宁。这说明你没有买通我的左右来求表扬。”

于是封给即墨大夫万家。又召阿(即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的长官。对他说:“自从你担任阿的长官以来,我天天听到对你的赞扬。可是,我派人视察阿,却发现那里田野没有开辟,人民贫苦,赵国进攻甄,你未能救,卫取薛陵,你甚至都不知道。由此可见,你是用厚礼买通了我的左右以求美誉啊。”

就在这一天,下令烹掉阿大夫及左右曾称誉的人。接着,下令起兵向西攻击赵、卫,在浊泽(今山西省运城境)打败魏国,包围魏惠王,魏惠王割地请和,赵国也归还齐国长城。于是,齐国震惧,无人胆敢饰非,个个定要竭诚,齐国大治。诸侯听说后,20多年不敢加兵于齐。

大概就在公元前348年(齐威王九年),一天,邹忌鼓琴求见,齐威王很高兴,便请他住上室,以示优礼。过了一会儿,齐威王鼓琴。

邹忌立即推门而入,大声说:“王鼓琴,太好了!”

齐威王勃然不悦,放下琴,以手按剑,问道:“夫子只知鼓琴,未察究竟,怎么知道好呢?”

邹忌说:“大弦缓而温,像君主;小弦急而清,像国相。弦按得深沉,放得舒缓,就像政令。声音和鸣,大小相益,曲折而不相害,就像四时。由此我知道好啊。”

齐威王说:“好!说说音律吧。”

邹忌说:“何独音律,凡治理国家而安定人民的道理都在其中啊。”

齐威王又勃然不悦,说:“关于五音的道理,实在没有比得上先生的;可是说到治理国家安定人民,丝桐之间有何作为?”

邹忌说:“除了刚才说的,还有,重复而不乱,这个道理可用来使政治昌盛;连续而顺直,这个道理可用来保存将亡之国。所以说,琴音调而天下治啊。”

邹忌用弹琴比喻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道理,给齐威王极大启发,齐威王听罢大悦。3个月后,邹忌接受相印。

早在齐威王的父亲田桓当政时,齐国就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设立学术机构,号称“稷下学宫”,招揽天下优秀的学者和思想家前来研习、讲学、议政,一直延续到后代。其中各家各派都有,如儒家的孟子、荀子,法家的慎子,道家的环渊、接子、田骈,墨家的宋钘,名家的尹文,五行家的邹衍,小说家的淳于髡等。他们被称为“稷下先生”或“稷下学士”,宣王时有76人被授予上大夫名号,或称“博士”,修建高门大屋尊崇之。后来稷下学宫的人数一度成百上千,临淄也因此成为天下学术文化中心,齐国的名声和影响无人匹敌。就在邹忌任命不久,稷下先生淳于髡来见邹忌。淳于髡是稷下学者中最善用隐语表达见解的一位,这次也不例外。

淳于髡说:“行事得全,结果全好;行事不得全,结果全不好。”

邹忌随即应道:“谨听先生所教。我一定遵而行之!”

淳于髡:“棘木车轴用上猪油那就再润滑不过了,但穿孔若方,仍不能运转。”

邹忌:“谨听先生所教。请让我谨事君之左右!”

淳于髡:“做弓之法,用胶加诸弓木,强令其合可也。如有空隙则无法黏合矣。”

邹忌:“谨听先生所教。请让我谨自附和于万民!”

淳于髡:“狐裘纵使破了,也不要用黄狗之皮来缝补。”

邹忌:“谨听先生所教。请让我谨慎地选择君子,不让小人掺杂其间!”

淳于髡:“车轮不校正,大车也不能负载常规的重量;琴弦不校正,琴瑟就不能奏出五音。”

邹忌:“谨听先生所教。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淳于髡说了5句话,其实都是隐喻,即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政治道理。邹忌头脑机敏,反应神速,一一作答,如响应声,如影随形,实在非同寻常。最重要的是第5句,揭示了齐国改革的主题,那就是:加强法制建设,整治奸邪官吏。齐威王对即墨大夫和阿大夫的赏罚,恰恰是这个主题的体现。

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二十四年),齐威王与魏王会猎于郊,魏王想炫耀自己的财富,便问道:“王有宝贝吗?”

齐威王答曰:“没有。”

魏王说:“寡人国小啊,可还有10枚1寸大小能够照耀前后各12乘车辆的珠子。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贝呢!”

齐威王说:“寡人所认为的宝贝与王有所不同。我的臣子中有个叫檀子的,派他守南城(齐国南境之城),楚人不敢向东为寇,泗水上的诸侯都来朝拜;还有个叫朌子的,派他守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赵人不敢向东到黄河打鱼;我的官吏中有个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今河北省保定境内),则燕人祭齐北门,赵人祭齐西门以求福,迁徙的有7000余家;我臣子中还有个叫种首的,派他防备盗贼,则道不拾遗。这些人都可照耀千里,岂止是12辆车呢!”

魏王听罢,深感惭愧。

的确,齐国重视人才,这在各国改革中是突出的。齐国历经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3朝,国势强盛,四处扩张,取得胜利,甚至一度竟要吞并周室、自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连大国都感到恐惧。这些都与齐国改革中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