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扩张还是希腊政治模式的播撒器。殖民地的奠基者大多是由母邦指定的贵族首领,出发之前他们从母邦的神坛取得火种,然后奔赴殖民的征程。通常参加殖民的人数约在200人左右,在夺取殖民地之后,他们常常要修建城墙、堡垒、神坛等公共建筑,在成员之间分配土地,为了防止土著居民的进攻以及对土著居民进行剥削,他们通常结成政治共同体。这样他们就把希腊的城邦模式带到地中海各地。
二、早期僭主政治
“僭主”一词希腊文写作Tyrannos,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来自意大利的第勒尼安人,一说是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一说是来自腓尼基人[15]。不管分歧如何,一个共同点是该词不是源于希腊语本身,而是外来词语。最早使用这一词汇的是公元前7世纪萨摩斯诗人阿基洛霍斯(Archilochos)[16]。“僭主”一词是当时人对某一类统治者的特殊称呼,这类统治者拥有更大的权力,处理政务更加独断专行。
早期僭主政治形成的背景 僭主政治是荷马时代以来希腊国家权力逐步集中、强化的结果。荷马时代是城邦的孕育期。这一时期的初期,作为国家最高权力象征的王权一度被削弱,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王权逐步强化。在不同的城邦,王权强化的进程不同,或快或慢。如前所述,在《荷马史诗》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王政体制:一种已经形成了世袭制,相对比较稳定,如迈锡尼的王权从佩洛普斯到阿伽门农,世代相传了四代,吕凯亚的王位也父死子继了三代,特洛伊则传了五代。王位世袭说明王权政治比较巩固。另一种还没有形成世袭制,权力不稳定。如伊塔卡的奥德修斯家族王权靠奥德修斯的个人实力维持,奥德修斯不在时其父只能到乡下隐居。部分早期僭主就是从国王发展而来,但比荷马笔下的国王权力更大。还有部分僭主则是利用城邦内部社会矛盾紧张之际通过政变等手段夺取政权。
希腊城邦形成之际的主要矛盾是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古风时期,希腊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少数贵族通过强占土地、发放高利贷积聚起大量财富,而更多的人则日渐贫困,这引起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如米利都的平民用牛踩死富人,麦加拉的平民则把侵占公共土地的贵族的牛羊全部杀死,斯巴达“处女之子”因为土地分配不公而密谋发动暴动,雅典欠债的“六一汉”因为债务问题几乎“对每一件事都不满”。盘踞社会上层的贵族与大量的外来人口之间也处于紧张的矛盾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氏族组织,他们在希腊各城邦之间不断流动,寻求谋生的机会,但氏族贵族利用特权排斥、剥削外来人口,这使得那些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的社会矛盾尤其复杂、尖锐。
虽然平民遭到贵族的压迫与剥削,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平民在城邦社会中的实力不容忽视。尽管平民的经济地位不及贵族,但其差距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大。在梭伦改革时的等级标准中,最高一级的财产标准是年收入在500麦斗以上,而最低等的第四等级的年收入是200麦斗以下。另外,平民还通过军事改革巩固了自己在城邦社会中的地位。公元前8世纪,希腊战争艺术发生巨大变化,荷马时代的军队由以贵族为中心的骑兵和普通士兵组成,战斗主要取决于贵族之间的个人决斗;古风时期则采用了重装步兵和方阵战术,普通公民(即平民)自备武装参军入伍,在战斗中他们与贵族士兵一起组成方阵,投入战斗。军事变革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
这样,平民成为城邦社会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成为少数政治家、野心家可以凭依的力量,而平民也期望借助于某位杰出人物来维护本阶层的利益。
科林斯的僭主政治 科林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部,通过科林斯地峡与大陆相连。这里扼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半岛的交汇处,自古就是商业中心、军事要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古风时代早期科林斯的商业迅速发展,成为希腊世界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来自东方的商品大多从这里穿越地峡进入亚得里亚海,输往西北部希腊、意大利等地。人们在科林斯发现了来自东方的圣甲虫宝石、护身符、进口的陶瓶和扣针等。受东方艺术的影响,科林斯首先生产出具有明显东方特色的陶器,直到公元前6世纪,这种陶器在希腊世界都大受欢迎,畅销各地。科林斯商品通过阿尔明那、瑙克拉提斯(Naucratis)销往小亚、埃及。公元前733年,科林斯建立了叙拉古和科西拉两个重要的殖民地,后来它们成为西部希腊最强大的城邦。科林斯商人可能已经来到意大利北部经商,后来夺取罗马政权的塔克文家族就是科林斯商人的后裔。得益于发达的商业,科林斯成为当时希腊世界最富裕的地方。古代有一句名言:“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科林斯”,反映了科林斯的生活标准是比较高的。公元前8世纪后期,科林斯已经成为希腊最发达的城市。公元前650年修建的赫拉神庙的遗物一直保存到现在。据说神庙内曾有1000名妓女,为来往商旅提供服务。公元前581年,科林斯设立了地峡竞技会,吸引了众多的竞技高手和观众。赫拉神庙的建造和地峡竞技会虽然稍晚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早期的经济繁荣相联系。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林斯国家的形成。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8个村落联合建立了科林斯城邦。传说科林斯的统治者来自赫拉克勒斯家族,大约在公元前747年,巴奇斯为王,他比以前的统治者拥有更高的声誉,成为科林斯王室的名祖。传说巴奇斯之后该家族统治了约144年,传5代[17]。巴奇斯家族约有200多户家庭,实行严格的内婚制,以维护自己高贵的门第[18]。他们大力提倡商业活动,使科林斯成为当时希腊“最不鄙视商业”的城邦[19]。他们自己也积极从事商业活动,成为科林斯对外扩张的先导,叙拉古殖民地就是由该家族的阿基亚斯所建,切尔西克拉特斯则建立了科西拉殖民地。他们通过经商和征收贸易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依靠财产优势,巴奇斯家族牢牢控制着国家政权,实行严格的长子继承,一年一度的名年官全部从巴奇斯家族选举产生。巴奇斯家族的统治实际上已经成为王权政治。
进入公元前7世纪,巴奇斯家族的实力开始衰落。大约在公元前700年或稍后,科林斯曾经与麦加拉发生战争,失去了曾占领的麦加拉领土。公元前664年,科林斯与自己的殖民地科西拉之间发生了修昔底德所知的最早的一场海战。这场战争使科林斯失去了对西部贸易商路的控制。商业上的失败动摇了巴奇斯家族的统治。公元前657年,巴奇斯家族的统治被推翻。
推翻巴奇斯家族统治的库普塞洛斯与巴奇斯家族有一半的血缘关系。他的母亲拉布达来自巴奇斯家族,因为天生跛足而被本族男性所歧视,无法婚嫁,不得不嫁给拉皮泰族的埃提昂,生下库普塞洛斯。巴奇斯家族的国王曾经得到神谕,认为拉布达的后裔将会推翻自己的统治,因此,当库普塞洛斯诞生后,巴奇斯家族派人试图杀死他,库普塞洛斯被迫流亡海外。他长大之后,重新回到科林斯,当选为高级军事指挥官——波勒马科斯。他在任期间,善待债务人,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威望,成为“人民领袖”[20];他网罗党羽,密谋夺取权力。公元前657年,库普塞洛斯发动政变,放逐巴奇斯家族成员,没收其财产,并将反对者安置到殖民地,召回那些被流放的人。他成为科林斯新的统治者,被后人称为僭主。
库普塞洛斯家族的僭主统治历经三代:库普塞洛斯(公元前657—627年)和他的儿子佩里安德(公元前627—586年),佩里安德的侄儿普撒麦提库斯(公元前586—582年)。库普塞洛斯家族统治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库普塞洛斯和佩里安德的统治时期,普撒麦提库斯的统治仅有4年。
库普塞洛斯家族的僭主政治措施明显倾向于平民阶层。在希罗多德记载的关于库普塞洛斯统治的神谕中就说,他将为科林斯带来正义。古典作家称他们对内竭力争取普通民众的支持,统治温和,遵守法度,轻徭薄赋,满足于市场税和港口税,出入不带卫士[21]。他们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铸造货币,设立海湾市场,吸引各方客商。科林斯还是九个出资在古埃及建立殖民地瑙克拉提斯的希腊城邦之一。他们铺设横跨地峡的石路,石路中间有凹槽和车轮,可以把船只从一边的海湾拽到另一边,大大缩短了行驶距离。科林斯僭主积极支持海外殖民活动,在希腊半岛西北部又建立了安布拉西亚、阿波罗尼亚、爱皮丹努斯等殖民地,在东北部设立了波提狄亚。
在外交方面,科林斯执行和平的外交策略,它改变了与米利都为敌的外交政策,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共同分享黑海的商业利益;它在仲裁雅典和密提林关于西吉乌姆城的归属时将该城判给雅典,从而与雅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它在德尔菲建立了金库,同时大量奉献,赢得了德尔菲的支持;科林斯与小亚国家吕底亚之间也有着良好的关系,吕底亚曾经借用科林斯在德尔菲的金库[22];科林斯与埃及也保持着良好关系,佩里安德的侄儿与埃及法老普萨美提克同名。
僭主政治时期,科林斯的文化获得显著发展。列斯波斯的诗人阿里翁成为佩里安德的座上宾[23],并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颂歌。科林斯还发明了泥制铸模技术,生产用于建筑的装饰件。著名的地峡竞技会可能也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迄今所知第一届地峡竞技会大约举办于公元前582年。佩里安德本人被誉为希腊七贤之一,与改革家梭伦、哲学家泰勒斯等人齐名。
但是在佩里安德统治后期,科林斯的僭主统治逐渐腐败。佩里安德铲除才能杰出之人,禁止会餐、结党、教育,以及类似的事情,“凡是一切足以促使民众产生互信和足以培养人们志气的活动”都加以制止;他还通过贿赂、恐怖、密探、制造分裂、大兴土木等手段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他谋杀妻子,放逐贤子,驱逐身为爱皮道鲁斯国王的岳父;他穷兵黩武,吞并爱皮道鲁斯,攻打科西拉,将300名科西拉儿童送到波斯做阉人[24]。传说他为了安慰妻子的亡灵,将科林斯妇女全部骗到一起,将她们的衣服剥光,然后将那些衣服焚烧献给他的亡妻。佩里安德的行为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他死后他的侄儿继位,人们把对他的不满全部发泄到他侄儿身上,仅4年,人们就推翻了他侄儿的统治。库普塞洛斯家族的僭主统治宣告结束。
阿哥斯的僭主政治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部有一片平原,它因古风时期最强大的古国阿哥斯而得名为阿戈利斯。这里在迈锡尼文明时期曾经建立了迈锡尼、提林斯等著名古国。公元前11世纪,多利亚人南下,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传说赫拉克勒斯的后裔特美诺斯占领了阿哥斯地区,建立起王政统治,但这种王政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选王制[25]。阿哥斯王政一直延续到斐冬建立僭主政治。
阿戈利斯地区耕地辽阔,土壤肥沃,使得这里在荷马时代成为希腊世界最富庶的地方。居住在此地的人很早就生产金属器,约公元前1000年就开采银矿。阿哥斯很早从事商业活动,传说伊娥就是被腓尼基商人劫走的,伊娥被劫到埃及,她的后代成为埃及法老,但因为家族内部的矛盾,伊娥的后代达那奥斯带领50个女儿回到阿哥斯,并成为阿哥斯的国王。这个神话故事表明阿哥斯很早就与腓尼基、埃及等地有了商业联系。人们在埃及的瑙克拉提斯也发现了大量阿哥斯风格的陶器。“七将攻忒拜”的故事表明阿哥斯曾经与中部希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公元前8世纪后期,阿戈利斯地区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当地人在借鉴雅典原始几何陶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晚期几何陶。这种陶器形制、图画、工艺十分精美,对科林斯、斯巴达、雅典的陶器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陶器畅销希腊各地,人们在提该亚、厄基那、德尔菲、麦加拉、伊塔卡、特洛伊等地都发现了这种陶器。阿戈利斯地区的金属生产也引人注目,尤其是盔甲生产。人们在赫埃乌姆(Heaeum)地区发现了6000件青铜器物。阿哥斯人生产的青铜盔甲可能行销于意大利、克里特、亚洲等地。据考古资料可知,此间人口增加了。人们在一度荒芜的迈锡尼、提林斯等地重新发现了这种新式陶器,意味着这些地区被重新开发出来。居民点不仅分布于迈锡尼时期的旧址,甚至散布到阿斯匹斯(Aspis)山地。居民点内开始建筑大型的建筑物,如用砖坯、木料建成神庙。赫拉乌姆(Heraeum)距离阿哥斯城约8千米,公元前8世纪末这里新修了石材建造的赫拉神庙。这个神庙台基长达55米,大的石材长5米,高2米。
经济恢复和发展,使国力大大增强,阿哥斯开始了对外扩张。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阿哥斯在希腊率先实行军事改革,建立起重装步兵。人们在一个属于公元前710年左右的墓穴中发现了全套的盔甲。重装步兵的战术与荷马时代不同,大量手持盾牌、身穿盔甲的战士,肩并肩集结在一起,排成方阵,就像一道由盾牌、头盔和长矛组成的厚墙。战斗时,方阵整体一起冲锋,前排的战士持矛刺敌,杀死敌人;后面的战士奋力前挤,挤散敌阵。凭借这支武装,阿哥斯或通过直接的武力征服,或通过间接的军事威慑实现政治联盟。亚辛(Asine)就是在武力胁迫之下被彻底废弃,居民流亡海外。大多数地区则惧怕阿哥斯的武力,被迫建立联盟,如提林斯、瑙普利亚、迈锡尼等。
公元前8世纪,阿哥斯内部社会矛盾复杂。首先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阿哥斯内部共有四个部落:许罗斯(Hylleis)、迪马尼斯(Dymanes)、巴姆菲洛斯(Pamphyloi)和赫尔纳托伊(Hyrnathioi)。前三个属于多利亚人,后一个则是当地土著部落。其次是贫富之间的矛盾。部分富人占有大量财富,其墓穴规模宏大,建造精美,殉葬品工艺精湛、数量众多。有一个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青铜铠甲、精致陶瓶、三个金戒指,还有一些金叶碎片、两把双面斧、十二枚铁质货币。与此同时,阿哥斯存在一个“裸汉”阶层。裸汉是一批经济地位低下、缺衣少食、不能从军打仗的社会成员。统治阶层内部也存在矛盾。阿哥斯控制阿戈利斯地区主要通过联合的方式,这些被迫臣服的地区并没有真心诚意地服从阿哥斯的统治,提林斯、瑙普利亚有自己的度量衡制度,迈锡尼则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开始崇拜阿伽门农,而不是赫拉克勒斯。
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强大的王权来应对,也为强权政治的建立提供了机遇,而重装步兵则成为王权利用的社会力量。方阵战术需要大量的士兵,这使得以前处于较低层的社会成员也被吸收到军队中。战争胜负也不再取决于少数贵族精英的单打独斗,而是军队的整体行动,日常生活中的贵族这时失去特权,他们与普通士兵平等地排列在方阵中。这种军制的变革一方面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提升了普通士兵的政治地位。
约在公元前670—前660年期间,斐冬建立僭主政治。斐冬是特美诺斯家族的第十代国王。在担任一段时间国王之后,斐冬摆脱贵族的制约,行使了超越以前国王的权力,被后人称为僭主。亚里士多德称,斐冬起初为王,后来终于做成了僭主[26]。斐冬可能是通过逐步篡取权力而成为僭主的,这种权力过渡可能比较平稳。
史料关于斐冬在内政方面的措施记载极少,只知道斐冬成为僭主之后,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影响极大,希罗多德称这一制度通行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一直到公元前5世纪都在使用。这一制度具有双重功能,一是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二是抑制贵族的不公平买卖,有利于平民。斐冬还可能平均分配过土地[27]。史料对斐冬的对外扩张记录较多,约在公元前669年阿哥斯在许西埃战役中打败斯巴达,夺回库努里亚(Cynouria)。次年,阿哥斯出兵厄利斯,帮助匹萨提亚人(Pisatian)夺回奥林匹克竞技会控制权,并亲自主持了当年的竞技会。斐冬发动了多次对外征战,曾经与西昔翁、科林斯、斯巴达、厄基那交战,互有胜负。据说,斐冬自己也在干预科林斯时战死。通过战争,阿哥斯控制了阿戈利斯地区,并一度占领伯罗奔尼撒半岛东部沿海的大部分地区,向南直到麦利亚(Melea)海角,包括基塞拉(Cythera)岛。
斐冬之后,他的儿子拉克戴斯(Lacedes)和孙子迈尔塔斯(Meltas)相继即位。迈尔塔斯统治时期,阿哥斯国力衰退,在战场上多次败于斯巴达。公元前6世纪中期,斯巴达东向侵入提该亚。提该亚位于阿戈利斯平原南部,是进入阿哥斯的南大门。阿哥斯举措不力,斯巴达约在公元前550年控制了这一地区。战场上的失败加剧了阿哥斯国内的矛盾,迈尔塔斯未能满足下层人民平分土地的要求,平民可能举行了暴动或抗议,迈尔塔斯不得不流亡境外。一份属于公元前570—前550年间的碑铭中出现了新的官员——Demiourgoi,却没有国王的名字。Demiourgoi人数或9个或6个,表明阿哥斯建立了贵族寡头制度。
寡头统治并不稳定,最高官员人数变化不定,在此后的特定时间内还曾经一度恢复过王政。寡头统治也没有能挽救阿哥斯。大约在公元前549年,阿哥斯在“锦标之战”中牺牲了300名战士,丢失了库努里亚。此后,麦利亚海角、基塞拉岛也相继被斯巴达占领。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里奥墨涅斯率军攻入阿哥斯本土,在塞皮亚(Sepeia)打败阿哥斯,杀死6000名战士,致使阿哥斯人口急剧减少,不得不释放奴隶为公民,而奴隶趁机控制了国家政权[28]。
西昔翁的僭主政治 西昔翁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北部,东西分别与科林斯和阿卡亚接壤,北面是科林斯湾。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公元前1900年左右,阿卡亚人在这里建立定居点。多利亚人南下之后,原先居住在这里的阿卡亚人则退缩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中部和西北部,这里一度成为多利亚人的地区。
公元前7世纪前半期,西昔翁与西部的佩勒讷(Pellene)发生战争。佩勒讷位于西部的阿卡亚境内,他们之间的战争可能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传统斗争的延续。在这场战争中奥塔格拉斯家族(Orthagoras)开始崛起。奥塔格拉斯的父亲是个厨师,这表明奥塔格拉斯的出身低下。奥塔格拉斯参加了与佩勒讷的战争,起初只是普通士兵,后来他凭借军功逐步得到提升,成为西昔翁的高级军事将领,最后被士兵拥戴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在奥塔格拉斯的领导下,西昔翁获得了对佩勒讷的军事胜利,并向艾吉拉(Aigeira)进军,艾吉拉人趁夜间在羊角上装上火把,伪装援军,终于打退西昔翁军。大约在公元前670年,奥塔格拉斯利用军事上的成功,建立起僭主政治。
奥塔格拉斯的统治节制温和,遵循传统法制,因而其统治受到平民的支持。他的这一政策也为后来者所继承,这使得西昔翁的僭主政治在早期希腊的僭主中持续时间最长。奥塔格拉斯之后弥戎(Myron)即位。他只统治了7年就被他的弟弟伊索戴莫斯(Isodemos)暗杀。据传弥戎曾经参加第33届奥林匹克竞技会,获得赛车的胜利。他还在奥林匹亚修建金库,奉献物品。伊索戴莫斯统治的时间更短,第二年即公元前600年,就被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用计夺取了权力。克里斯提尼先是作为伊索戴莫斯的助手,但他迎娶科林斯僭主库普塞洛斯家族的女子,赢得了该家族的支持,随后驱逐伊索戴莫斯,自立为僭主。亚里士多德称克里斯提尼的僭主政治形式不同于弥戎,可能指的是两人获取权力的方式不同,后者是继承的,而前者则是通过阴谋手段夺取的。
克里斯提尼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僭主。他可能通过联姻稳固了与科林斯的关系,然后领导了第一次神圣战争。在历史上,德尔菲周围的城邦为了保证宗教祭祀的正常进行,建立了近邻同盟。公元前6世纪初,科阿(Kirrha)经常劫掠来往朝圣的人。公元前590年,近邻同盟决定发动战争惩罚科阿,这就是第一次神圣战争。克里斯提尼率军围困科阿城,断绝水源,企图用饥渴迫使守军投降。但科阿城内有一股泉水,泉水有暗河与城外相连。克里斯提尼见围困无效果,就在暗河里投放从植物中提炼的毒汁,使得守军全军腹泻,失去战斗力。神圣战争的胜利使得西昔翁控制了德尔菲及其周围地区,克里斯提尼重组了皮提亚竞技会,并在第二次皮提亚竞技会上获得赛车冠军。同时,他还在德尔菲建立金库。在稳定北方之后,克里斯提尼谋求彻底摆脱阿哥斯的控制。他取消了对阿哥斯始祖阿特拉斯托斯的崇拜,在西昔翁城内塑造了阿特拉斯托斯的敌人、底比斯英雄麦那涅普斯(Melanippos)神像,同时把原来献给阿特拉斯托斯的歌舞转献给狄奥尼索斯。克里斯提尼显然有意识地利用了多利亚人与阿卡亚之间的矛盾,他把三个多利亚部落改名为“猪部落”、“小猪部落”、“驴部落”,另外设立一个“统治者”部落。克里斯提尼还与雅典建立联盟,将女儿嫁给雅典的阿尔克密尼德(Alkemeonid)家族的麦伽克里斯(Megakles)。后来雅典著名的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就是他的外孙。
公元前570年,埃斯奇尼斯(Aeschines)继位,成为僭主。这时,斯巴达开始强盛起来,频繁对外发动攻势,这种攻势在阿纳克桑德里戴斯(Anaxanderides)统治时期达到顶峰。据史书记载,阿纳克桑德里戴斯的监察官基隆(Chilon)率军推翻了许多希腊僭主,其中包括埃斯奇尼斯。基隆约在公元前556年担任监察官。也就说,西昔翁的僭主政治大约在公元前556年结束。
麦加拉的僭主政治 麦加拉位于科林斯地峡的北部,阿提卡半岛的西部。传说多利亚人南下时,攻阿提卡半岛不下,就在麦加拉定居建城。定居下来的多利亚人的部落逐渐发生变化,他们把当地人降为奴隶。而原先的多利亚血缘部落演变成5个地缘部落:赫拉利亚(Heraia)、佩拉利亚(Peraia)、库诺索拉(Kynosoura)、特里波迪斯科斯(Tripodikos)、麦加拉(Megarian)。每个部落各选举产生一个最高长官——Demiourgoi,组成国家的最高统治集团;另外还选举5个军事指挥官,负责军事事务。公元前8世纪这些部落开始联合成一个国家,并一度为科林斯的巴奇斯家族所控制。约在公元前720年,他们在奥斯普斯(Orsippos)的率领下重新获得独立。
麦加拉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从事连接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中转贸易。麦加拉人的海外活动与科林斯相似,在科林斯到西西里殖民不久,他们就在叙拉古附近建立殖民地特洛提隆(Trotilon),后来因受到叙拉古的压迫,参加了卡尔西斯的殖民活动,但为后者所排挤,最后建立了塔普索斯(Thapsos),后来又建立了麦加拉·赫波拉亚。由于受到科林斯和卡尔西斯的排挤,麦加拉在西方的殖民并不成功,他们转而向北部希腊和赫勒斯滂、黑海地区殖民,建立了卡尔西冬(公元前680年)、拜占庭(公元前660年)、塞利姆布里亚(Selymbria,公元前662年)。
公元前640年,提阿格尼斯(Theagenes)建立起僭主政治。由于史料缺乏,人们对他的了解还很模糊。提阿格尼斯的字面意思是“神的后代”(God-descended),可见他应该属于贵族阶层,但提阿格尼斯宰杀了富人放养的大群牛羊,从而成为麦加拉僭主,他可能发动了平民反对富人的斗争。约于公元前600年,他在麦加拉城内建立了一个“水房”,为麦加拉居民提供饮水。提阿格尼斯统治时期麦加拉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他曾经与雅典争夺萨拉米岛,并一度占领该岛,迫使雅典制定法律,禁止人们讨论夺取萨拉米岛。在他统治晚年,麦加拉贵族可能发动政变,驱逐了提阿格尼斯,提阿格尼斯逃到塔索斯(Thasos),被当地居民当作神崇拜。
在提阿格尼斯的短暂统治之后,麦加拉建立了贵族寡头统治。麦加拉社会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在国内,贫富矛盾加剧,生活在此时期的诗人提奥格尼斯说:“贫穷比其他任何邪恶,包括老年和疾病,更易征服一个人。你无法逃避,除非跳入巨浪汹涌的大海,跳下陡峭的悬崖。事实上,一个贫穷的人既没有权力谈论任何事,也没有能力做成任何事,他的舌头被牢牢地束缚住了。”“对穷人来说,与其生活在可悲的贫困中,不如死亡。”麦加拉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致使盗匪猖獗,不少人抢劫前往德尔菲的朝觐者,殖民地之一塞利姆布里亚也被萨摩斯所征服,麦加拉为此牺牲了600名战士。萨拉米被庇西特拉图派来的雅典军队夺回,不仅如此,还丢失了尼塞阿(Nisaia)港。在这种情况下,麦加拉平民发动暴动,建立了短暂的民主政治。民主政府制定了有利于平民的法律:退还利息。但由于史料的缺乏,麦加拉政治的详情仍不太清楚。
早期僭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古希腊的僭主政治具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他们都是通过非法的手段取得权力。按亚里士多德对法的解释,法主要包括习惯法和人定法两种。依法取得权力,具体的表现就是通过选举取得权力,无论是有条件的推选或选举,还是无条件的普选。而僭主大多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职位,庇西特拉图三次上台的方法颇具代表性,第一次通过自我伤残骗取雅典人们的同情,第二次通过伪造神谕,第三次通过军事政变。由于传统的推选方法多有利于贵族,因此通过非法手段上台者大多是普通民众或下层贵族,如前述的奥塔格拉斯就是普通民众,而库普塞洛斯则是下层贵族。
二是他们都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职位世袭。僭主往往控制了全国的权力,而且有的人恣意妄为,如佩里安德的种种恶行。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密提林僭主庇塔库斯。庇塔库斯与诗人阿尔凯奥斯本是反对僭主政治的斗士,事情失败之后,阿尔凯奥斯流亡海外,庇塔库斯留在国内。但公元前580年,雅典与密提林发生领土争端,庇塔库斯杀死了懈于战争的军事统帅,率军打败雅典军队,并因此被民众推选为最高统治者。10年后,庇塔库斯辞去职位。尽管庇塔库斯经过民选,为任期间也是一心为公,但作为一位战时领袖,他的权力要高于平常人,因此,他也被称为僭主。
三是僭主执政宗旨主要不是为城邦公共利益服务,而是为僭主个人、僭主家族和亲友服务。由于僭主权力不受限制,虽然不乏庇塔库斯那样的僭主,但大多数僭主只关注自己及其小群体的利益,从而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晚年的佩里安德、希庇亚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看,僭主政治还有第四个特点,即国家政权组织还没有集权化。从荷马时代而来的城邦政权组织是巴赛勒斯、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三个基本权力机构,这种组织结构在僭主制下仍然存在,僭主并没有形成完全从属于自己的、取代了传统的权力组织的政治体系。修昔底德称庇西特拉图家族的统治完全沿用了传统的法律,只是设法保证本家族有一人担任执政官。[29]僭主通常没有从属于自己的官僚队伍,如庇西特拉图只有一个从属于自己的仪仗队,这个仪仗队是一个准军事组织,用于保卫僭主的人身安全,并不是官僚组织。其他僭主甚至连这种仪仗队都没有。僭主权力还必须在传统的权力体系下运行。这也导致僭主统治不稳固,大多传两到三代就被推翻。已知时间最长的是西昔翁的僭主统治,前后共计约100年,传5代,而中间的两代统治时间不到10年。
除了个人威望之外,僭主权力更多的是依靠民众的支持。如奥塔格拉斯、库普塞洛斯、庇塔库斯等都是凭借军功和民众支持上台。僭主政府也照顾到民众的利益,刻意抑制贵族的专横。如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遏制高利贷、发放低息贷款,组建巡回法庭。这使得贵族往往成为反对僭主制最积极的阶层。僭主,尤其是第一位僭主往往都关注国家事业,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国力迅速提升,无论是科林斯、阿哥斯还是西昔翁等。僭主时期一般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时期,国家往往成为当时的希腊世界国力最强的城邦。正因为如此,早期的希腊世界往往并不反对僭主制,而是反对个别的僭主。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2b27。
[2] 荷马:《伊利亚特》,Ⅱ.225-229。
[3] 荷马:《伊利亚特》,Ⅸ.317-322。
[4] Strabo,Geography,Ⅷ.3.2.
[5] Diodorus,Library of History,Ⅻ.34.
[6]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Ⅲ.2。
[7] 关于黑劳士的性质,参见祝宏俊:《关于斯巴达征服美塞尼亚的反思》,《西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8] Theognis,Greek Elegiac Poetry,fr.227-232.ed.& trans.By Douglas E.Gerber,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Cambridge,Massachusetts and London,reprinted in 1999.
[9] Theognis,Greek Elegiac Poetry,fr.173-178.
[10] Theognis,Greek Elegiac Poetry,fr.181-182.
[11] 扎琉科斯为洛克里人立法,卡荣达为卡塔纳和意大利地区的卡尔西斯人殖民地立法,腓洛劳斯为科林斯立法,斐冬为阿哥斯立法,来库古和梭伦为斯巴达、雅典立法,详见下文。奥诺玛克里托斯据说是洛克里人,原来是巫师,后到克里特学习,自己没有立法,但他是来库古、扎琉科斯的老师。
[12] 希罗多德:《历史》,Ⅳ.151-159。
[13]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Ⅰ.27。
[14] 希罗多德:《历史》,Ⅳ.95。
[15] 施治生、刘欣如:《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9-90页;奥斯温·默里:《早期希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16] 他的一篇残诗说:我不在乎居吉斯和他巨额的财富,我既不羡慕也不嫉妒天神的功业、僭主的伟大;这一切都不在我的眼下。
[17] Diodorus,Library of History,Ⅶ.79.
[18] 希罗多德:《历史》,Ⅴ.92。
[19] 希罗多德:《历史》,Ⅱ.167。
[2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10b10。
[2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15b13-22,1313b22;希罗多德:《历史》,Ⅴ.92。
[2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13b19;希罗多德:《历史》,Ⅰ.14。
[23] 希罗多德:《历史》,Ⅰ.23。
[24] 希罗多德:《历史》,Ⅲ.48。
[25] Plutarch,Moralia,340c,trans.by Cole Babbitt,Loeb Classical library,Cambridge,Massachusetts and London,1986-1999.
[2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10b27。
[27] Plutarch,Plutarch's lives,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1914-1926,Lives' Lycurgus,7.
[28]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03a6;希罗多德:《历史》,Ⅵ.83,Ⅶ.148;Pausanias,Description of Greece,Ⅲ.4.1;Plutarch,Plutarch's Lives,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1914-1926,Moralia,245f.
[29]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Ⅵ.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