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克拉底文化(1 / 1)

古代希腊文明 易宁 1352 字 25天前

基克拉底群岛系巴尔干山脉的延伸,是爱琴海西南海域围绕在提洛岛周围的一片环状岛屿的总称,包括提洛岛、优俾亚、安德罗斯、派罗斯、纳克索斯等诸多岛屿。“基克拉底”一词,在希腊语中即“环”的意思。基克拉底群岛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与希腊大陆、克里特岛以及小亚有海路交通往来,并成为小亚文化向古希腊各地传播的海上中转站,故而在早期爱琴文明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早期基克拉底文化

建筑和墓葬 约公元前3500年始,基克拉底群岛在爱琴地区中率先步入了早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500—前2000年)。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早期基克拉底文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派罗斯岛的墓葬群遗址、叙罗斯岛上的查兰德里尼遗址和西非诺斯岛上的哈吉奥斯·安德里阿斯遗址,以及米洛斯岛上的菲拉可比遗址第一期为代表。19世纪末,希腊考古学家冲塔斯在阿莫尔格斯、派罗斯以及临近岛屿上发现了几百座墓葬。其中在派罗斯岛上的190座墓葬群中发现了少量的铜。这一时期诸岛的居民点还比较分散,也没有出现防御设施。而在叙罗斯岛上的查兰德里尼,冲塔斯找到了500座墓葬,以及一个有双重围墙的卫城,其中内圈城墙还附带有5座塔楼。同样,在西非诺斯岛上的哈吉奥斯·安德里阿斯,也发现了一座有双层城墙的卫城遗址,且设计精巧,城门窄小,很难强行通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又多次对米洛斯岛上的菲拉可比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考古学家将该遗址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菲拉可比第一期的居民点遗址规模不大,也没有发现城墙,房屋呈现典型的安纳托利亚样式。约公元前1900年,该城与希腊大陆上的许多定居点一样,被武力所摧毁[1]。

这一时期,基克拉底群岛的坟墓多为厚石板建成的箱形墓,也有方形和圆形的石砌墓,由小一些的扁平石板按叠涩法[2]砌成尖顶或圆顶,上面覆盖石板。坟墓面积不大,一般是单人的小墓,但也有六七个人的墓被发现,可能是家庭的集体墓葬。随葬品有青铜工具、武器、石制和陶制人偶等。

雕塑和手工业 早期基克拉底文化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是大理石人偶雕像。纳克索斯和派罗斯等岛屿都盛产优质的大理石,为创作雕像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人偶雕像的题材大多为女性雕像,可能是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大地母神的新的表现形式;也有一些表现战士的男性雕像,身穿盔甲,或佩带着匕首等武器;另外还有一些乐师雕像,或端坐或站立,演奏着乐器。基克拉底文化的大理石人偶雕像形状多样,其中最典型的特征为双臂交叠于胸前。雕像在尺寸上也大小不一,微型雕像只有10余厘米,大型雕像则高达150多厘米。雕像形象古拙,雕刻手法冷凝简练,风格抽象,均堪称杰作。雕像通常作为死者陪葬的物品在墓穴中被发现,但关于它们具体的身份及象征意义,目前人们还不是很清楚。基克拉底文化早期的大理石人偶雕像在希腊大陆与克里特均有发现,这说明它们在爱琴地区较为流行。

早期基克拉底文化第一期的陶器在形式和装饰上还较为简单。早期基克拉底文化第二期,许多陶器在形状上则多仿效同时代的石制器物,如一些带项圈、罐足和鼓胀罐腹的陶罐等。其他还包括带盖的圆柱形盒状陶器,可能用来盛放化妆品。较有特色的是著名的“煎锅”状陶器,上面大量的螺旋形和三角形装饰图案引人注目,那些三角形装饰以及底部更小些的装饰部分可能代表着女性的**[3]。“煎锅”下部还刻有一艘船状装饰以及交织在一起表示波浪的螺旋线条。有学者认为,“煎锅”内盛上水后,则有镜子的功用。另外,还有一些陶器上装饰以刺猬等动物图案,反映出自然主义的色彩。至早期基克拉底文化第三期,则出现了“珂尔诺斯(Kernos)”样式的陶器,这是一种献祭时使用的复合型瓶装器皿,可以同时向神供奉多种祭品[4]。

图2.2 基克拉底文明石像

二、中后期基克拉底文化

中期基克拉底文化 约公元前2000—前1900年间,基克拉底群岛进入中期基克拉底文化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基克拉底群岛与克里特岛联系的日益密切,基克拉底文化越来越受到米诺斯文明的影响。中期基克拉底文化初期,陶器与早期基克拉底时期的陶器大同小异,尚没有明显变化。在中期基克拉底文化第二期,受克里特的影响,开始出现了喙嘴瓶口的陶罐,亮底黑饰,缀以水平线、螺旋曲线以及圆点。至中期基克拉底文化第三期,这种造型的陶器在米洛斯大为盛行,装饰图案也更为丰富,包括植物、动物(鸟、鱼)、人物等,其中一个陶罐上还出现了四位渔夫提鱼行进的图案。

另外,考古学家在提洛岛、克阿、库特拉、菲拉可比、特拉、瓦菲奥、克诺索斯西奈和陶里科斯等地121个遗址中都发现了克里特人的物品。米洛斯岛上的菲拉可比第二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中期基克拉底文化的城市遗址。菲拉可比第一期城市被毁灭之后,新的城市又在原址上得到重建,并修建了双重城墙。其街道陡而直,呈直角交叉,并铺设了排水系统,房舍的排列相当拥挤。考古学家在菲拉可比第二期城市遗址中发现了线形文字A符号和房间里的飞鱼壁画,与飞鱼壁画一起发现的还有卡玛瑞斯风格的陶器,时间约为公元前1600年前后,这无不显示了克里特岛米诺斯文化的巨大影响。也许此时的米洛斯岛已经成为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朝的殖民地[5]。

后期基克拉底文化 后期基克拉底文化,特别是约公元前1450年以后,日渐受到希腊大陆的迈锡尼文化的影响。基克拉底群岛的纳克索斯、克阿、提洛、库特诺斯、色里弗斯、阿莫尔格斯、派罗斯、西非诺斯、特罗斯、基莫罗斯等岛屿都出土了晚期迈锡尼时期的文物。考古学家在米洛斯岛上的菲拉可比第三期首次发现了一个宫殿建筑物和中心神殿的遗存,宫殿中有长方形的大厅和一个圣灶,均呈现出明显的希腊大陆风格。该遗址中发掘的陶器如“渔民花瓶”等,也和迈锡尼文明时期的陶器风格相近。而随着约公元前12世纪多利亚人的入侵,菲拉可比第三期的城市也和同时期希腊大陆上的众多城市一样逐渐衰落,最终落入入侵者之手。从此,基克拉底群岛,如同爱琴海中的其他岛屿一样,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

[1] 麦克金德里克:《会说话的希腊石头》,第38-42页。

[2] 叠涩法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常见于古代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

[3] 约翰·格里菲思·佩德利:《希腊艺术与考古学》,李冰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4] 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希腊文明》,张强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675页。

[5] 麦克金德里克:《会说话的希腊石头》,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