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爱琴文明(1 / 1)

古代希腊文明 易宁 988 字 25天前

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青铜文明的统称,主要包括基克拉底文化、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和希腊大陆的迈锡尼文明三大史前文化与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爱琴地区的基克拉底群岛最早进入早期青铜时代(铜器时代或金石并用时代),基克拉底文化因此而得名。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并出现了爱琴地区最早的城市国家文明。在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之下,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南部希腊也产生了迈锡尼等城市国家,迈锡尼文明开始兴起与繁荣。一个世纪之后,迈锡尼取代克里特岛成为爱琴地区青铜文明的中心。由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先后为爱琴文明的两大主要中心,故而爱琴文明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自爱琴文明始,古代希腊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爱琴文明时代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前12世纪);(2)“黑暗时代”或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公元前11—前9世纪);(3)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后期);(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后期—前1世纪后期)。

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乃至整个欧洲文明的开端。然而不幸的是,克里特文明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中断,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也灭亡了。古希腊大多数地区又暂时退回到原始公社时期。不仅恢宏的王宫、陵寝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等物质文明被摧毁,甚至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A和迈锡尼文明的线形文字B也被人遗忘了。整个爱琴文明只在《荷马史诗》和其他一些古希腊文献中留下了一些传说。近代英国著名的希腊史大家乔治·格罗特在其传世名作《希腊史》中,就以公元前776年(即首届奥林匹克竞技会举行之年)为界,将古希腊史分为传说时代和历史时代两个阶段。直到19世纪70年代之后,依靠学者们在考古发现和古文字释读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原本深陷重重迷雾之中的爱琴文明才得以重见天日,逐渐清晰地重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爱琴文明的发现,是近代西方考古学上的一项巨大成就。德国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1822—1890年)是从事爱琴文明考古发掘的先驱者。谢里曼出身贫寒,后因经商致富。他终生醉心于《荷马史诗》,坚信诗人荷马所描绘的特洛伊战争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并通过自学掌握了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谢里曼认定土耳其境内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西萨尔立克山丘就是史诗中特洛伊遗址的所在地,于1870年开始组织考古发掘,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掘,谢里曼发现了多层城池遗址,并从自下而上的第2期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青铜器和贵重的金器、银器等,即著名的“普里阿摩斯国王的宝藏”。他宣称该层就是《荷马史诗》中所歌咏的特洛伊城。谢里曼又陆续在该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共区分出7个重叠的城市遗址。后来他的助手威廉·道普菲尔德经进一步研究,将特洛伊遗址分为9期,并认为自下而上第6期遗址才是《荷马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城。20世纪30年代,美国考古学家卡尔·布列根率领辛辛那提大学考古队又对特洛伊遗址进行了仔细的考古发掘,在每层遗址中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层,共计46个亚层。布列根修正了道普菲尔德的说法,认为遗址自下而上繁荣的第6期毁于地震;第7期A层才是被希腊人战火所摧毁的特洛伊城。

除了特洛伊之外,迈锡尼文明最初为世人所知,也得益于谢里曼的发现。1876年,谢里曼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遗址的狮子门内侧发掘出数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竖井墓葬圈,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器饰物,他称之为“阿伽门农王的陵寝”。他的发掘工作,证实了神话传说中迈锡尼“多金”的传闻。1884年,谢里曼又在提林斯发掘出了一座宫殿遗存。

在谢里曼的重大考古发现的影响和推动下,一些考古学家试图寻找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迷宫”。1878年,克里特人米诺斯·卡罗凯利诺斯在克里特岛凯拉托斯河畔的克法拉山丘发掘出一座史前宫殿的一部分遗址,他认为找到了神话中的“迷宫”。1886年,谢里曼亲临克里特岛,考察了该克诺索斯遗址,决定进行系统发掘。但由于与该地业主就土地出让价格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最终不得不放弃发掘的念头。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斯组织了对克里特岛克诺索斯遗址的考古发掘,成功地发掘出规模宏大的米诺斯王宫遗址和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大批的泥版书,包括象形文字、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随后,考古学家们又不断在希腊大陆、爱琴海诸岛等地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不断地丰富了人们对希腊青铜时代文明的认识。特别是英国年轻的建筑师迈克尔·文特里斯于1952年成功地释读了线形文字B,使人们对辉煌的爱琴文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图2.1 海因里希·谢里曼

参照古埃及年表及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希腊大陆、克里特岛及爱琴海诸岛的青铜时代文明大致被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每个时期又细分为若干小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