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与格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智慧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此之前,先是希伯来人,后是古埃及人享有人类最早的谚语和格言创作者的美誉,但随着苏美尔—巴比伦文学的重见天日,这一桂冠很自然地就落在了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头上。苏美尔人的大部分谚语和格言集——即使不是全部,要早于古埃及人几个世纪。现存的苏美尔—巴比伦谚语和格言集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双语言刻写的,即以苏美尔文刻写,字里行间附有阿卡德文的翻译;也有一些是只用巴比伦方言刻写的。刻写的时期有的是公元前1000年代,有的则在公元前第二千纪初。但许多谚语和格言在成文以前,肯定早已在口头文学中存在很长时间了。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谚语和格言的基本特征是,其内容所涉及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谚语和格言的产生和形成是以该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民族习性等诸多因素为基础的,是他们对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高度和精辟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它们反过来也必须能如实地折射出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谚语和格言也同样如此。苏美尔—巴比伦的谚语和格言之内容或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大体可概括如下。
第一,有大量的谚语和格言是反映穷人和富人生活的,它们已经反映出社会等级差别的意识,例如:
有钱人可能很快乐,
有大麦之人可能同样很快乐,
但一无所有之人可能高枕无忧。
这段文字一方面反映出富人过着享乐的生活,却要常常担心其财产被盗或遭抢劫,受此煎熬可能夜不成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穷人虽一无所有,却也有其独特的享受,即可以安心地进入梦乡。但这种诙谐的谚语的背后,无疑也隐藏着穷人的无奈。下面这组格言生动地反映出了穷人的处境:
穷人活着不如死了好,
如果他有面包,便没有盐,
如果他有盐,便没有面包,
如果他有肉,便没有小羊,
如果他有小羊,便没有肉。
穷人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都不具备,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最具讽刺意义的是,贫穷的工匠买不起自己所制作的物品,有这样一句格言可资证明:
洗衣工总穿脏衣服。[42]
第二,反映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政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谚语和格言也为数不少,例如:
人民没有国王(犹如)羊群没有牧人;
人群没有头领(犹如)河水没有管理者[43];
劳动者没有监工(犹如)田地没有扶犁人;
房屋没有主人(犹如)女人没有丈夫。[44]
这可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的向往,与中国古代人民期盼好皇帝的思想也许有某些相似之处。令人惊异的是,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谚语和格言还表现出对国家兴亡和社稷安危的洞见,例如:
国家军备虚弱,
无以抵御外敌。
这句格言道出了军事力量与国家独立的关系。还有的格言和谚语反映出了对和平的热爱,例如:
抢夺敌人的土地,
敌人也会抢夺你的土地。[45]
这可能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或“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思想。除了“外患”以外,苏美尔和巴比伦人还有关于“内忧”的“名言”:
可以有主人,可以有国王,
但最怕税务官!
这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孔子的那句“苛政猛于虎”的名言何其相似!
此外还有反映家庭生活的谚语:
我妻子去了神殿,
我母亲顺河而下[46],
我正在此挨饿。
这一方面反映出妇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尤其是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没有她们男人将无以为食,她们显然承担做饭的任务。妇女的家务劳动可能也较繁重,她们逃避劳动的唯一方法是生病(有时也可能是装病)。“辛苦的女人痛上加疼”这句格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一则以男人为主角的格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沙漠中的水壶是男人的生命,
鞋为男人的眼睛,
妻是男人的未来,
子为男人的庇护,
女是男人的救助,
媳为男人的魔鬼。
关于书吏和学问的格言说道:
笔口一致的书吏,才是真正的书吏!
这是好书吏的标准,不够格的书吏却另有标准:
不懂苏美尔文的书吏,你算什么书吏!
关于学问和知识的格言为:
文字[47]乃演说家之母,乃学者之父。[48]
此外还有反映生活态度或人生哲学的谚语和格言,这集中反映在面临死与生两种不同情况时所选择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上:
我们注定要死亡,让我们尽情地花费[49];
我们命还能长久,让我们精打细算。[50]
表达命运多舛或形容走背运的格言说:
逃脱野公牛,又遇野母牛。[51]
这与我们今天常说的“逃出狼窝,又入虎穴”或“刚出油锅,又进火海”所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又如:
我居住在用沥青和烧制砖修建的房屋中,(还是有)一把泥土落下砸在我的头上。[52]
足不出户厄运还是找上门来,显然很倒霉。在表达命运事事处处都跟自己作对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相应的谚语和格言为:
你置身水中,水就会变臭,
你进入花园,花便开始凋谢。[53]
反映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谚语和格言说道:
向年轻人美言,他会奉献出一切你想要之物;
向狗掷些残羹,它也会对你摆尾。
你对别人恶语中伤,别人也会反戈一击;
争吵时不要面露怒色。[54]
还有一句格言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同行是冤家”有相似之处:
同事间必有争吵,祭司中难免谗言。[55]
还有关于人与人之间所谓友谊的格言,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翻译,现举三种:
友谊维系一日,亲情天长地久。[56]
友谊维系一日,奴役天长地久。[57]
友谊维系一日,交易天长地久。[58]
第一句拿友谊与亲情相对比,旨在说明朋友间的所谓友谊不会长久,只有血亲关系永存。第二句与第三句分别把友谊与奴役和交易相对比,旨在说明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只存在相互奴役和互相利用。这三句虽然把友谊比喻的对象不同,但所表达的主题无疑是一致的,即人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只存在永久的利害关系,从而表现出所谓“世态炎凉”。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苏美尔人消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裸的利益关系。
还有反映劳动与收获关系的谚语和格言:
像贵族一样建设,就会过奴隶般的生活;
像奴隶一样建设,就会过贵族式的生活。[59]
这就是说,如果人们都像贵族一样怕脏怕累,就无法创造财富,自然就会过着悲惨的生活;如果都像奴隶那样不分白天黑夜地劳动,就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生活自然就会变好。这句格言从鼓励人们勤劳向上的观点出发,无疑阐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总能如此。事实上,贵族整日游手好闲,照样可以花天酒地,而奴隶虽不停地从事繁重的劳动,却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反映社会问题的谚语和格言也很有趣:
饥饿者可以凿穿房屋的砖墙。[60]
这条格言无疑反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饥饿起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