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概念
1.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2.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指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引入标准化的方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和均等化而开展的工作。通过设定具体的标准,各级政府明确与自身职责相应的服务,确定应提供何种内容,提供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标准,从而建立制度化的约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佳秩序和最佳效能。
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发展
近年来,在文化行业标准化方面,文化部于2007年制定了《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对文化领域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要求。2007年以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启动了包括南京市江宁区、杭州市上城区、安徽省广德县、山东省济南市等在内的80多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探索以标准化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我国自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文化行业共获批国家标准立项31项,文化部发布实施行业标准23项,先后颁布实施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128号)、《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160—2012)、《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 28220—2011)等国家标准。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了我国公民有权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及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覆盖水平等国家基本标准,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国家标准体系”。
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层面,近年各地都有一些新的探索。云南省昆明市在2012年全面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包”,对原来不同部门的服务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提出管理和服务标准。2013年4月,江苏省制定统一的《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系统建设标准》,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数字文化工程进行了有效整合。2014年,浙江省把《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作为省长研究课题,形成了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及五年行动计划,通过试点市县实现三级联动,协调发改委、财政、广电等部门合力共促,取得了成效。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规定了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3大类22条标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的颁布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公共文化发展有了刚性保障,有了硬约束。
2015年6月11日,北京市率先制定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地方性省级实施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对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出了全面部署。
三、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是一套体系,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也称公共文化技术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标准。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时要注意整体性和综合性,既要考虑制定当地的保障标准作为对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承诺,又要考虑到各单项的服务标准和评价标准。
1.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与之一同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见附录1-1),对各级政府应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条件及人员配备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国家标准兜底线,地方标准促特色”的分级保障思路。各省级单位颁布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本质上也是保障标准。
2.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包括建设用地指标、建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标准和数字化建设标准等,这些标准是技术标准。建设用地指标包括《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等;建设标准指标包括《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等;建筑设计规范包括《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标准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数字化建设标准包括《共享工程设备配置标准》《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标准》等。
文化行业的技术标准内容十分丰富。其涉及文化领域的安全、环保、质量、工艺、功能、资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个环节,覆盖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娱乐场所、演出场所、社会艺术教育、网络文化、动漫游戏、乐器、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对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标准包括公共文化机构评估标准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评估标准。例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的评估定级标准属于前者。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全国文化先进县评审标准等对地方政府的评价标准属于后者,详见表1-2。
表1-2 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标准
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意义
1.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范畴,也包括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标志着政府由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到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变,标志着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2.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的现象仍然存在,集中体现在人群不均等、区域不均等及城乡不均等,公共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可有效推进文化资源下沉到农村和基层,提高均等化程度,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精准文化服贫”,让部分贫困地区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促进均等化的有效手段。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近年来,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不相适应。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管理的不良现象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不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能推动供需对接,通过规范化的服务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