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以智著作的流传及整理(1 / 1)

与同时代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比,方以智的不幸不仅表现在其晚年事迹隐晦不明,而且其著作至今亦难获全貌,更不用说对其思想的发掘了。方著于其中岁未成定型即遭大难,他在丙戌年(1646)《又寄尔公书》中说:“智弱冠灾木数十万言,皆词赋也。后稍稍有所进,著作古文,皆不以示人,考辨经史,不敢与人言论,以末世恶人学问也。矢死幸还,一切生平著作,所博记经史之疑,所收金石古文文字之原,所考天官与图律异记,所讯边事土情,俱灰烬矣。流离南海,时为门人姚端有所纂录,及入楚遁沅,又多亡失。”及披缁北归,晚年所作,仅有《炮庄》得友人资助才得以生前雕刻,大多至今仍为手抄本流行。《清史稿·遗逸传》称他“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于世”,其实“盛行于世”实为誉辞,因为有清一代,鲜有称引者。时至今日,连其著作名称及数量亦难以获得清楚的认识,除了《清史稿》称其“著书数十万言”之外,也有学者认为方以智有“数百万言的著作”[1],有的认为其“侥幸传世的几百万字的著述,且不说那些手抄本,即便少数刻本亦多为孤本,都甚难得见”[2]。

早在1957年,侯外庐先生就着手对方以智的著作进行搜集与整理,除《通雅》与《物理小识》外,据其所见,尚有24种著作,其中多为抄本。哲学著作除了《炮庄》“成都美学林排印不全”外,其余全为抄本[3]。1981年冒怀辛、金隆德先生分早、中、晚期对方以智重要的哲学著作进行了考辨和介绍[4]。其中于方以智著作考证最系统、最全面者,当属1985年出版的任道斌先生《方以智著述知见录》,该著“承北京图书馆、安徽博物馆、浙江图书馆、谢国桢先生、刘慎旃先生等提供宝贵资料,又屡引饶宗颐、郑德坤、余英时等先生论文资料”,分“诗词歌赋类”、“文集”和“画册、题跋及墨迹”三类,共考订方以智著述一百四十六种[5]。任先生详细地介绍了各著的存留现状、主要内容、写作时期、卷数和字数等,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界对方以智著作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后来,蒋国保先生《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专辟“方以智著作索考”一章,将其“多年来收集到的有关方以智著述”一百四十种,进行了分类、考辨。蒋先生的有些工作做得更为细致,如其将方以智的“传世的著作”与“佚著”分开,在“传世著作”中又分“博物及自然科学类”、“诗文类”、“哲学类”和“综合类”等,尤其是其中的“佚著考略”部分,读之足信。由于任、蒋二先生对于方著的闻见略有不同,二著相资为用则更妙。

在对方著的流存进行梳理的同时,一些学者开始对其中抄传的重要著述进行点校、出版。1962年,李学勤先生校点的《东西均》(后附《象环寤记》)出版;2001年,庞朴先生又将工作向前推进一步,由他注释的《东西均》亮相读者。尤令人惊喜的是:一直仅凭抄本流传的《一贯问答》于2005年正式出版[6],注释者仍为庞朴先生。张永义教授和邢益海博士合作校点的《药地炮庄》以及张永义教授校注的《青原志略》由华夏出版社分别于2011年、2012年出版。在学者们的努力协作下,方以智的重要思想类著作渐渐地向读者展露原形,但欲深入、细致地研究其思想,仅凭上述著作还远远不够,希望《方以智全书》能够早日面世,以飨学界。

另外,方以智很多著述的成书时期,还难以确定。比如,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方以智重要的哲学著作《易余》、《性故》和《一贯问答》等著的成书年月进行有说服力的考证[7];就连有史料可查的《炮庄》成书之年月亦存在说法不一的情况,任道斌先生认为“此书当著于庚子(顺治十七年,1660),成于丙午(康熙五年,1666)”[8],余英时先生初亦持大致相同的意见[9],后来“参以密之语录‘痛念丈人,借庄托孤,乃与竹关,约期炮集’之语,则《炮庄》之构思更当上溯至高座寺时代(1654—1656)矣”[10]。再如《易余》,冒怀辛先生将《东西均》归为方以智中期著作,而将《易余》列入晚期[11];蒋国保先生则认为“《易余》是作者出世前的作品,在写作时间上早于《东西均》”[12]。由此可见,目前学界对方以智著作的整理与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而言,任重而道远。

[1] 任道斌:《方以智简论》,载《清史论丛》第四辑,第271页。

[2] 蒋国保:《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第80页。

[3] 侯外庐:《方以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上、下)》,载《历史研究》1957年第6、7期。全文收入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1123~1124页。

[4] 冒怀辛:《方以智》,载《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宋元明清部分》,第766~771页。

[5] 任道斌:《方以智著述知见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第1~74页。

[6] 方以智著,庞朴注释:《〈一贯问答〉注释》(上、下),分别载于《儒林》(第一辑、第二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出版。

[7] 蒋国保先生根椐文本内容断定“《一贯问答》完稿年月,既不可能早于1653年,也不可能晚于1655年,只能定于这三年间”。见《方以智〈一贯问答〉刍议》,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48页。

[8] 任道斌:《方以智著述知见录》,第41页。

[9] 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第13页。

[10] 同上书,第157页。

[11] 冒怀辛:《方以智》,载《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宋元明清部分》,第769页。

[12] 蒋国保:《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第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