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举一明三”——体用相即的圆融论(1 / 1)

方以智出言忽起忽落且支离难解,然于“一在二中”、“举一明三”之论却是相对比较集中,其意亦较明了。自其披缁之后,从论说的集中程度上说,没有可以与此论相媲者。如果说在早年的《通雅》、《物理小识》中,“博乃能约”、“质测即藏通几”这种“一多相即”的思想还只是“一在二中”的雏形;那么,在其中年《易余》、《东西均》等著中则舍“考据”与“质测”,集中论说“一在二中”、“举一明三”的道理;在更晚的《一贯问答》中,则干脆“全身滚入事中”,所见全是“一”,亦皆为“多”,万物一体之境乃最终圆成。在一定程度上说,方以智的心性论,就是在对“一多相即”、“一在二中”的诠释过程中渐趋圆熟的。

体用圆融:圆者,圆满无遗,即他所说“诊知此一法身圆溢周洽,则九十九万毛窍皆太极也”[1],“道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举之”[2];融者,通一不隔,即他所说“贯则为一”、“万物一体”以及“全树全仁”等。体用是一般用语,在方以智,即为道器、仁树或“一”“二”。此“道”或“一”既客观为天道仁体、神体,亦主观为心、为仁。他早中年多以“至理”、“所以然者”、“太极”、“公因”等显客观之天道,而晚年则多以道德本心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