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奴隶社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家,就是朝廷、诸侯国、采邑的官府,贵族家庭与各级政权是合而为一的。到了封建社会,家庭成为社会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细胞,封建贵族的家庭与官府分离。这样,家礼即应运而生了。筵宴除了官宴、国宴及公宴外,又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家宴,家宴也就成为集中显现家礼的场所。
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及饮食用器的不同,《周礼》中的筵宴礼节在家筵中表现出来,自然会发生较大变异。家筵中主要以排座次来区别上下尊卑。《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向)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为什么西、南方为上呢?原来房室的西南角叫“奥”,是家中祭神之所,当然也就成为最尊的方位了。事实上,古代史籍中不见南方为上的记载,可以不论。《仪礼·公食大夫礼》云:“宾入门左”,注说:“左,西方,宾位也。”(门向南开,入门时自然面向北,故左手即西方)入门后过庭,登阶入室,《礼记·曲礼上》规定:“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人就西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解释:“自西阶而升,故(席位)东向,自东阶而升,故西向。”西方为上通常也就写作“东向为尊”,亦即以面朝东方的座位为最尊贵的首席位。
这一礼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清楚地显现出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当时兵强将广,早就以天下之主自居,所以毫不客气,坐位必然是最尊的。项伯是他的叔父,不能低于他,只有与他并坐。范增是项羽最主要的谋士,这里特别再次强调了他的“亚父”尊称,故而他的位置虽低于项羽,必高于刘邦,是“次坐”。刘邦是来谢罪、作解释的,项羽视他为下属,不杀他已够宽大,决不会拿他当贵客看待,因此坐第三位。张良是刘邦手下的谋士,在五人中地位最低,当然坐末位,而且还是“侍”坐。家筵中最尊的首席一般由家中的长者来坐,但有时也例外。例如,《史记·武安侯列传》记丞相田蚡举办家筵时,田蚡坐在东向的首席上,他的哥哥却坐在仅次于他的南向坐位上。这是因为身为丞相的田蚡不能因为哥哥在场而违礼,他的官位比他哥哥高,只有东向坐才符合他的丞相身份。
以长幼、尊卑、亲疏、贵贱排座次,这是宴会礼节中最重要的项目,也最费心机。然而,由于餐桌的样式在不断变化,对尊位的理解即有差异,坐位秩序的排列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八仙桌出现较晚,大约是在明代。这种桌子以坐八个人为宜,上下座区分严格。其排座次的依据是古代天子祭祖时神主的位次(即昭穆之制):坐西南向正东的是首席,其位置方向与太祖的神主牌位相同;八仙桌的第二到第七座的位次和昭穆之制的第二代至第七代神主的位次也完全相同。八仙桌的末座和祭祖时天子面朝西跪拜的位置相同,其内涵也相似;天子祭列祖列宗时,其辈分最低;酒宴上的末座多由晚辈或身份卑下者所坐。八仙桌的座次排列,显然沿袭了周代以降的以东向为尊的传统。
清叶梦珠在《阅世编·宴会》中谈到明清之交的宴会礼节,最为翔实。他说:“向来筵席,必以南北开桌(即两人一桌的专席)为敬,即家宴亦然。其他宾客,即朝夕聚首者,每逢令节传帖邀请,必设开桌,若疏亲严友,东客西宾,更不待言……近来非新亲贵游严席,不用开桌,即用亦止于首席一人。送酒毕,即散为东西桌,或四面方坐,或斜向圆坐,而酬酢诸礼,总合三揖,便各就席上。”后来,开桌不用了,多人一席。徐珂《清稗类钞·宴会之筵席》说:“若有多席,则以在左席为首席,以次递推。以一席之座次言之,即在左之最高一位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或两座相向陈设,则左席之东向者,一二位为首座二座。右席之西向者,一二位为首座二座。主人例必坐于其下而向西。”今风俗以南向正中者为首座,其余就不太讲究了。如首座未经事先确定,则常常因互相谦让而耗费很多时间。
大约在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圆桌开始在家筵上出现。这种新型桌子比起长方桌和八仙桌来,更符合家团圆之意,故备受家庭的欢迎。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写贾母在凸碧山庄开设中秋赏月家筵时,就特意叫人用圆桌来摆酒:“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贾政、宝玉、贾环、贾兰……迎春、探春、惜春”。一张圆桌十二个人,这种长幼男女围坐饮酒的家筵形式,在前代文献中是见不到的。直到今天,人们在举行家筵时,还是很喜欢用圆桌的。
汉以后的筵宴礼节,在排定座次之后,自然还有许多规定。如系家宴,有些地方则“男女不同席”,这在山东武氏祠和孝堂山祠画像石上的饮宴画中多有展现。这一礼节在今天一些乡村的家筵上仍能见到。“尊人立莫坐”,是说首席的尊者没有入座前,其他人是不能入座的;“尊人共席饮,不问莫多言”,筵席上,长辈不问话,晚辈不能多言。端菜上席,必层层上传,由贴身丫头或主人的晚辈把菜放在桌上。《红楼梦》第四十回,“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盆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这种礼节也见之于《金瓶梅》。今天重大宴会,必有一名女服务员专司端菜上桌之职,这大概是古代风俗的余绪。
敬酒之礼是所有筵宴上最为常见的礼节,一般是入座后,主人敬酒,客人起立承之。也有客人回敬之礼。《清稗类钞》有详述:“将入席,主人必敬酒,或自斟。或由役人代斟自奉以敬客,导之入座。是时必呼客之称谓而冠以姓字,如某某先生、某翁之类,是曰定席,又曰按席,亦曰按座。亦有主人于客坐定后,始向客一一斟酒者。惟无论如何,主人敬酒,客必起立承之。”又,主人敬酒于客曰:“酬,”客人回敬曰:“酢”。《淮南子·主术训》:“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如此往返三次,曰:“酒过三巡”。今宴会风俗,仍以先敬酒于客为敬,且口称:“先干为敬。”今日大宴则往往是主人站立举杯敬酒,客集体起身,共同干杯,乃效西方之风俗。
由于国际交往礼节的渗入,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现代社交功利目的的变化,公宴、国宴及各种社交宴会上的礼节有了很大革新,洋溢着文明、自由及高雅的气氛。我国传统的筵宴礼节在这些场合,几乎**然无存。不过,注重排座次仍为重要的礼节,而其性质有了质的不同,已不再是为了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只是出于礼貌,出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的尊重。
然而,家宴礼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之后,仍保留了一些周代筵宴礼节的内容。究其原因是它迎合了传统的家族观念,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家庭稳定和促进家庭成员团结和睦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的大家庭中,因人口众多,成员辈分、关系复杂,祖孙、叔侄、兄弟、姐妹、妯娌等人,平时不在一起进餐,遇有节日或其他原因,家长决定备办丰盛的酒肴,全家老小欢聚一堂饮宴,确是天伦之乐。家筵之上讲究礼节之举,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人们讲礼貌、谦恭、尊敬长辈的风气。例如敬酒斟酒、晚辈替长辈盛饭、饮酒前浇奠酒的礼节等,虽说其中含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成分,但其积极的作用也是应予正确评价的。又如“毋咤食”、“毋刺齿”,也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应继承和大力提倡。当然,如男女不同席这类反映了封建的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礼节,是必须革除的。
至于家筵排座次的传统礼节,至今在乡村仍较盛行。而在城镇,由于家庭成员结构及住房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等级尚尊观念的淡漠,筵宴一般不讲究座次的排列。随着农村经济的开放搞活,民主平等观念的增强,为活跃家筵气氛,农村岁时节日及婚嫁喜事的筵宴上,注重座次排列的现象必然也会消失。